昔日之中山建筑业
发布时间:
2006年01月18日 来源:
中山政协
[center]昔日之中山建筑业[/center]
[center]兆 民[/center]
中山市(旧称香山县)近百年虽然蒙受不同政治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
但由于自然条件优越,仍不失为珠江三角洲的鱼米之乡。加之?邻香港、澳门,对
外贸易日渐发展,民间往来频繁,商业日益发达。同时出洋谋生者众多,成了著名
的侨乡。由于华侨热爱祖国,有浓厚的家乡观念,只要有所积蓄,便回里修建屋
宇,投资实业,或捐资建校,由此,中山之营造野不断发展,解放前夕能以立足的
建筑厂家已有数十家之多。但规模较大,且长久经营者偶陈容开设的美时坚营造厂、李?开设的李平记,丘潮开设的丘潮记、李洪彬开设的合胜、黎荣耀开设的建亚、李
威开设的华厦、王波开设的王波记、鸿基开设的鸿图、王伟开设的南中、周根开设的周生记、黎达开设的美振发等十多厂家。
然而当时的建筑营业单位,并无现代企业架构,多属家庭式组合,或是叔伯兄弟合伙经营,只要申领牌照便可开业或承建一项工程。他们资本不多,承接工程后,自行设计,列出所需的建筑材料和预算,向顾主先提取部份资金购买材料,然后分别判给工头承包施工,或自己雇佣工人兴趣。个别厂家如成都营造厂,业务经营较大,长期雇有十多名工人。一遇承接庞大工程,便雇请大批临时工人使用。
至于设计技术水平,这些厂家并非科班出身,皆是自学或跟其父兄叔伯從業而學有所長,從繪制籃圖,編報預算,指導施工,質量檢驗等一手包辦。所建的大部份是中國傳統式的民房,普遍是青磚夾牆,坤甸桁桷、門窗框,趟籠大門結構。在鄉村爲了防盜匪,不少民房兼有碉樓,別具特色。在石岐縣城中所建造低層樓宇店鋪,不僅承襲傳統古建築的風格,而且還應用西方現代建築的色彩。由於用料上乘,工夫精細,所用的青磚經過水磨打滑,用精細的殼灰吻砌,磚縫徽薄無暇,可見質量之高,外型之美是當時建築的特點。堪稱有代表性的建築物,例如美振發營造廠所建的模範的院、美時堅建造的中華戲院(1962年已拆),鄭永記建造的現爲市委139招待所內的舊民房。除此以外,還有當時永安公司、思豪酒店、永樂酒店、四強酒店、永貞金鋪等。
昔日中山營造廠家之所以能立足於建築市場,不斷在競爭中發展,唯一的手段是講求高質量,准時交貨,博得社會信譽。更重要的是在技術上精益求精,富於創新,並不斷吸取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經驗,用於實踐中去。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後人學習和借鑒的。盡管當今建築技術日益發展,而祖國傳統的古建築風格亦有可取之處,應繼續發揚光大,供後人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