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歧神庙遗迹和祭祀风俗考
发布时间:
2006年01月18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郭浩如
[center]石歧神庙遗迹和祭祀风俗考[/center]
[center]郭浩如[/center]
[center]绪言[/center]
语云:“北人媚狐,南人谄鬼”,试以吾邑神庙林林总总,多至不可屈指数,就使牛鬼蛇神,也可庙食而言,斯言诚可徵信也已
前中山文献会主编新方志,将于民俗志列“民间什祀”门目,而委我作此门目专访。然此工作艰巨,方域广阔,采访难周。只好从近以石歧城区一隅为限,身亲至其所在地,从实采录,凡得大小庙宇,也数达五十三座。
其间,大庙有副屋,配享另有神祗,而小庙虽仅一龛可是祀达十廿神,在在皆是,不可枚举。亦无从细加考徵神历,只可举要,余以从略。
考先民于神庙建置,意在使百神庙食受职,祈以佑民按堵,而风调雨顺。大祀必以神历生为世英,殁而为灵,则有崇功报德之至念存焉。亦有立庙而镇地煞,如西天后庙,下基玄坛庙,谓是虎地,乃立庙祀神以镇,使居民安宅无害。北门外北帝庙,祀武当山神;城内东岳庙祀泰山山神,即以补县衙在所形气亏缺,是为形气家之所教。虽或不经,先民却信不而疑。间亦有寓意于教民革薄从忠,母蹈奸邪以邀福祉,是皆先民之至意,固有在也。庙屋分布,以城内为中心,城外东西南北分区条列如次:
[center]城内区[/center]
东岳庙 在今孙文中路。按光绪志云:“东岳庙丰山左,宋绍兴间建(阮通志),明万历间修,清朝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卞三魁修(卞三魁有记,祝志)。是庙基址尚称宏敞,为一间三进担梁屋。正殿祀东岳大帝象,第四座祀金花夫人,则有别门从七星初地进出。光绪年间,邑人曾重建。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朱卓文掌县篆,在石歧大毁神象,是庙首遭其劫。遗址初为?立中学学生会领作平民夜学校,是为左派进步学生活动基地。以有书声、歌声、枪声传为美谈。抗战胜利后,为妇女会托儿所。解放后,曾作“镇反”指挥所,今辟为民宅。
文昌庙 在今孙文中路,中山市教育局所即其遗址。光绪志云:“文昌庙在县治东北丰上旧学址(阮通志),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乙卯年),知县但启元,教谕鲁惟增创建,大堂中门门楼各三间。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知县顾其言迁象于西门外蔡侯祠。清朝顺治四年(公元1647丁亥年),知县刘起风、教谕王威玉,奉象复旧庙(中志)。雍正元年,邑人何圣强修(金庆锡有记)。嘉庆四年(公元1799已未年),知县许乃来重修。二十二年,知县马德滋建奎楼于堂后,建崇先殿于庙左,塞丰山书院旁门为仪门(祝志)。咸丰八年(公元1858戊午年),邑绅黄栋梁昌?重修,改仪门为戟门,奎楼增高三尺。同治五年为飓风所毁六年修复(采访册)。考文昌之祀,在昔为士人家奉户祀之神,但亦有认作淫祀者,其庙建毁时闻,即以光绪志所载,其迁象徒复,即为是也。民国后,神权衰落,此庙香火尤为冷落,昼亦闭门。曾一度为通俗图书馆址。民十二年间,朱卓文毁其祀象。迨廿一年,男女中学互换校舍,女子中学迁今市一中,校长萧悔尘请准毁庙以拓操场,其址遂湮。
城隆庙 在今孙文中路,即旧县前街。据光绪志载:“城隆庙在县治左(申志),宋绍间建(祝志);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戊申年),县丞冲复建;成化间,知县朱显修,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知县邹验重建(祝志云:“申志秋官,嘉靖十九年,邹验免。”此恐有误)。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知县孟习孔,耆民周镇等修(曹孟益撰碑记)。清朝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乙未年),知县卞魁修(卞碑记黄生捐黄屋沙鸭埠,以拱樽俎需);四十九年,暑县陈廷瑞倡修;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知县场椿修;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戊辰年),知县彭昭麟修。买左侧市场肆以拓门外地(郑应元记)。
是庙殿堂宏敞崇丽,为附城诸庙之冠,列为“石歧四大庙”之一。法象庄严伟岸,尤称为艺苑之珍。庙屋雕梁藻井,已造艺宫之胜。无论正附祀神象,俱皆肖妙,且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每因时事添塑。如所传恶甥殴母舅,香山十大恶高奇勳等受罪塑象,栩栩欲活,而牛头马面鬼卒,罗煞十地狱森林严可怖情状,得绘景传声之妙,胆怯者,每不敢迫视。是有惩恶诱善之旨传焉。
惜于民国十二年老猛朱卓文所毁,致本邑失此艺术雕塑宝藏。仅留庙屋,初为县议会,寻为县国民党党部。近年,中共中山市委在该地及附近连片兴建办公楼。至此,其迹全湮。
关帝庙 按“光绪志载”:关帝庙在迎恩街,武山下。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庚子年),香山千户建。(按此或有误,万历,应是嘉靖)。其后有无修建,均失载。民初,庙屋已颓,祀象甲胄剥落无色。想当年庙屋应是宏敞可观。有附屋祀“帝后”,“帝嗣”。三进。拆马路时毁其头门,至是香火冷落极矣。寻被消防队进驻。转为通俗图书馆。民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因创建中山纪念图书馆于武山,即以庙地变价取,遂为顺德公会所承购。抗日胜利后,西医黄国屏收购作诊所。近年,开设六棉工艺馆。
龙母庙 在今龙母庙街。按光绪志。仅云:“在水宁街(暴志)”。其创修诸事失载。庙祀悦城龙媪。庙甚浅小,惟香火甚盛。每年旧历五月初八日,坊人建醮媚神,未尝或替。
牛王庙 在今寿山里,县中学附近。据采访册,今县立中学,旧为女子师范校舍。肇建时,移庙以拓操场,其迹乃湮。
字祖仓沮庙 在城内寿山里,万寿宫侧。创建于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为县长朱卓文所毁。寻以遗址成立模范小学校。旋归并于县立中学,抗日军兴,邑沦陷,庙屋被毁,今已无迹可寻。
康真君庙 在狮子街真君里。但此庙土八咸称为老祖观音庙,而康公庙之名反晦。笔者曾作实地观访。庙额曰“康真君庙”,而里以名“真君”。庙屋一条三进,门厅,中座祀康公,三座祀观音。而其名主以夺主。考世人祀观音,名目繁多,有“化难”、“保寿”、“送子”之别。是庙所祀,则为保寿观音云。至其创修诸事,前志不载,庙记以未见有。考此庙址,即属风山,背倚城墙。
七仙宫 亦与康真君庙邻近。按光绪志,仅曰:“七仙宫在风山左”,余事失载。笔者曾至其地,读庙碑,大意略谓:邑旧有七仙宫,肇建于宋,与城并时面建,所祀为谁何,事湮难考。或云邑有七山,宫所以祀七山之神也。年久庙颓。屡经修建,先民初祀之义亦湮。遂为七襄难?祀之所云云。明清间,屡有修建,俱详于碑,或许前志目为杂祀,故于其创修诸事从略。往年一届旧历七月初,即起建醮,于庙中座盛陈家具台椅?柜床神褥,供果以媚神。妇女摸拜输诚,衣香鬓影传为绮事。解放后,庙址影事俱湮矣。
[center]东门外[/center]
金花祖庙 在县城东门外(今孙文中路河泰街口),为县人祓无子,祈保育之神,自来香火称盛。为附城四大庙之一。邑人祀金花,以此为最早,,而称老祖金花夫人庙。是庙在昔华丽崇敞,担梁两进,并有附屋,庙后花园。庙前醮场地宽约亩余,及水车馆亦正附屋两间,东乡樵妇,每利用其地拍售芒秆落山柴,有公秤投承收益。
庙寝正龛祀金花,有左右侍女各一。左龛祀花王太子。或谓神之令子夫妇,亦有说神尚未嫁,那得有子,是为掌人间花根之神。各龛祀送生司马。神象有二,一企立,一坐乘麒麟。两旁并有十八奶娘神象。她们怀里膝下,并有小孩男女,嬉戏玩乐造象。十八奶娘,各有称职,我只知有添斤奶娘,是手持秤,秤盆坐有小孩,香客祀之为儿祈永寿,以保仔挂搭其手与秤盆中。此外未考其名职。闻每神象是背负名称司职,年久字迹湮灭不可识矣。
清末,邑有团防局之设,是庙附屋被借用;民初,改设警察一区一分署,寻而撤销,被视作官产变卖,为杨姓得附屋,而冯姓得花园,均改成民宅。庙前地,与头座,也因筑马路被官侵卖,水车馆也不免,沦为民宅。庙头座毁为旷地,却屡投不成;民廿,邑人领回,兴筑为东区医局,今作居委会。
洪山古庙 在柏椏街八堡,莲峰之阳。庙祀洪圣公王。庙址尚称宏敞。广三楹,为古式担梁大厦;深三进,前头门,中座,后神寝。其内壁画出自名匠之手,为少有艺术作品。
东岳庙 在柏椏九堡猪头山之麓。光绪志云:“乾隆乙卯年(公元1795年)重修”。但创建岁月失载。庙祀东岳大帝,相传神为殷纣之臣,殁为东岳泰山神,管阴阳两间善恶赏罚之衡,亦即封神榜说部所传黄飞虎云。邑人有患颠狂者,多入此庙求神管治,时有病痊者,是以香火称盛。而病发狂呓中邪等疾,每目为淫鬼所崇,祈治有愈,抑亦异矣。庙貌巍莪崇敞,正殿为担梁三进,有左右两廊,常以铁练系狂病者,屋柱下几满,并帝后祠,帝嗣祠,都于廊庑门安置狂病男女,为邑惟一神经病院为无愧称。祀象全都法相庄严俊伟,面貌服饰各别,各具风致,正殿正龛祀东岳大帝象,被王者衣冠,笏拱而坐,尤庄严伟丽。诚不可多见之艺术造象也。庙屋又雕梁藻井,辉丽之极。今皆被毁,而庙屋徒四壁立,仍系人思,期善存善用之以保艺宫残余。
莲峰古庙 在莲峰山之中岳,祀天后,其庙创建于何时,己无可考。清末光绪八年,庙颓败甚,曾为东门绅耆重建,铺砌石级,自山麓至庙,拾级而登,步不知劳。庙址浅小而矮,其侧另有一庙,深广如之,祀财帛、文昌、观音三神象。抗日军兴,邑境沦陷,为日军所毁,今仍未重建。
华光庙 在今太平路(旧街名月岗街)染布庵尽处。,庙前有水塘;平时看火冷淡;惟每届诞日,邑仵作工人及里人,咸踊跃献享。闻邑人祀华光,以此庙为首,称华光祖庙。
康真君庙 在今太平路沙岗圩。与关庙邻近。凡赛会祝典,均称关康二庙。是庙殿宇宏敞崇丽,然香火向极冷落,昼亦闭门。据父老传说,神乃修道之士,以戒杀为道果。苦行道成,朝天面圣,路遇牧鸭者,刚好群鸭肥美,深印脑际。面圣时,被目为嗜杀,真君否认有是。天帝拊其背,而口中吐出群鸭,乃再下苦功,始成道果。故祀者不能食。今是庙香火之冷落,亦因圩场多鸭贩,神不安宅,故虽祀之,而灵爽不赫,久乃香火绝供,实缘于此云。民廿年,里人毁庙,改建市亭,只于遗址一隅筑小庙祀之。
关帝庙 在太平路沙岗圩。据黄屺香先生撰是庙碑记云:“创建于明嘉靖二十八年。邑志载谓在教场演武亭旧址,明千户操演,及海道点阅之所。清朝康熙嘉庆,修葺者再。道光二十九年,黎阁辉、黄河瑞重修。元绪改元,刘其恭倡修,”光绪志则谓此庙创建于康熙元年,与此异。想当是城内关庙兴事,误窜于是庙,而道光二十九年事则必为此庙事,而且改修为站门。可无疑矣。
是庙殿宇深广为附城诸之冠,亦石歧四大之一。正殿广三楹,深三进,前戟门,中座,后寝殿。附屋深广亦如之有帝后,帝嗣祠,均称崇丽。自本邑设公安局,被作局址,改警察局亦沿用。抗日军兴至沦陷,一度为日军进驻,并以蓄马,弄致士兵马匹,死亡日闻,遂交还坊人以妥神宅。光复后,邑人郑仲楚李德联倡捐重修,甫复附屋,即为粤中团管区徵用,工程遂止。民国年间,当局令以宋武穆配享关庙,改称关岳二圣庙,添祀宋武穆岳王票主。
三帅府 在月山之阴,庙祀甲胄神象凡三,其一为赵公元帅,即封神榜所传之赵公明,善伏虎;邑人多祀之于门楣上以挡煞。其余二神为何,不可考,或谓一乃车公。庙址广约四丈余,深则仅丈余,庙貌卑不足纪。
罗相公古庙 在河泰街尾;庙屋又矮又浅,庙额与楹联,纪岁月光绪十六年岁次庚寅仲夏,没有庙记,兴修神历俱难考究。相传是昔年大水浸街,神象在箩中,不知从何处飘来,屡送不去,遂庙祀之。庙中另一神只讹为专佑治疮庚患者,谣传须半夜三更求治乃验。庙祝诞为旧历正月三十日,不知何据而然。
灵二娘庙 亦称水姑祠,或曰凌二娘祠。庙在九曲河下游东岸,与?谷庙遥峙。庙屋仅方丈,中祀女神象,及?从两女,神历、庙历皆无可考。岁时亦无祝诞,香火亦甚冷落。
[center]西门外[/center]
天后庙 在西厂,按光绪志云:“天妃庙在官船厂备倭湾泊之所以。正德中,千户盛绍德建;后废。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指挥田?(阮通志作田免)重建。清朝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邱珍修,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重修(阮通志)。五十年修(何?有记)。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修(李遐龄有记)。此创建重修前事也。庙正屋祀天妃,土人称娘妈,亦曰天后。宋人姓林,名默,出闽望族,父官指挥,诸兄皆仕宦中人。闽粤人群庙祀之以护航海。闽庙碑记其事甚详,亦最异。光绪志注转载,此不复纪。附屋祀金花夫人,暨十八奶娘。庙碑数片仍存好,记创修事甚悉。
三圣宫 在梅基九曲河中游之湄,祀观音、关帝、华光三神象。其创修前事无可徵考。日军险境,庙遭毁。1949年6月,又由坊人修复。庙浅小也陋,深度仅逾丈而已。
华光庙 在今孙文西路,位近今太平路口(旧名花王巷),其庙址旧街名为武峰里。庙甚浅小,面香火则盛,且有瓦铺一间收益,以供樽俎需。于兴筑马路时,庙当其冲而毁。庙产转为武峰里救火会,今亦易主。
天后庙 土名石歧大庙;位于今孙文西路,石歧商会,即其故址。按光绪志云:“在石歧山下,知县但启元建。清朝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修(陈斗文有记)。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修(李遐龄有记)。庙内有马德滋去思碑(祝志)。庙殿建造瑰丽,雕梁藻饰,柱栋皆雕刻精致,辉煌璀灿。华焕夺目。庙正屋祀天妃,右副屋祀金花,左副屋祀观音。有陈白沙法书匾曰:“东海圣人”,称法物。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朱卓文掌县篆,亲身督毁庙神象,坊人预先移神改庙河口小屋中,香火仍盛。庙劫以后,先为镇公所用,复为中山县政府,今为石歧商会。
杨相公庙 在?菜塘,丈室小庙耳。昼常闭门,与寻常庙宇异,想是香火冷寂,司祝乏人故也。至其缘何创庙享祀,事无可徵。
三元庙 在今孙文西路、中山公园第一大道旁。按光绪志仅云在怀德里,但不详其创修诸事。规模尚称宏敞。正副屋凡三进,本辑载笔时,由于割筑道路,仅余庙寝而已。闻庙产甚丰,供该坊救火会与其他公益之用。而廿余卅年来,未闻见过其庙建醮,只上元、中元、下元筹日,见媚神妇女赴庙拜祝而已。
吴相公庙 在三元庙之右。光绪志云:“神宋人,殉端宗在编,邑人于葬所立庙。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海寇攻城,显灵获救”。其人爵里无考。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冬,中山公园第一大道兴建,庙遂毁废。坊人移行象祀于三千元庙副屋。是庙规模崇敞,一间三楹三进大厦,以视三元庙更为伟丽。有“铁城保障”旌匾。
财帛星君庙 在悦来正街尾。其址浅陋,方广才二丈许;邑人祀神,每向祖庙输诚,此庙实不及歧头村祖庙之香火盛。相传旧历七月廿二日为诞期。有组会祝诞之习。会首择地设供,张灯悬彩,盛筵祭享福饮,每达四五日始已。
可谓浸蔚成风已也。
感应?娘庙 早财帛星君庙之左。神历与创修皆无可徵考。而庙甚也陋。
长塘古庙 在武山之阴。即今太平路青年文化宫为其故址。据刘?撰碑记,谓旧演武亭址,其创岁失载。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重建,易沙土墙以砖石。正屋祀天妃,副屋祀龙王、先锋、得胜三神。后座百姓祠,收无屋奉祀人氏神主。相传得胜为宋代杨氏部将。庙屋深仅一座又半,不足称敞,而香火甚盛。庙碑记又云:明代此为水兵演习所,有长塘供快艇操演,年月浸久而溺死者众,遂祀天后以资护佑。久之而汤涸成陆,是庙处长塘街得名之由。庙额天后宫,门联日:“天命有德;后来其苏”。闻出于鲍俊撰书。
康真君庙 在石歧山西麓,即今上基风鸣路尾;,庙貌宏敞香火甲于附城诸康真君庙。民国廿一年(公元1932年)秋,坊人拆卸头门,中座,辟作简陋园圃,额日“上基民众娱乐场”。庙后有妈阁,祀天后,位于石歧山上,可以临眺歧江马山、老安山之胜。至其创修前事,已无可考 。廿一年坊人只以副屋辟中山室,而于妈阁上,古塔下筑江山一览小亭,便奢为民众娱乐场,是破坏多于建置。寻复开筑中山公园第三大道,弄得古建筑飘落残剥,殊憾事。
玄坛庙 在下基安澜街。相传神善伏虎,是以凡室宅受煞,即挂其跨虎象牌悬之门上。或流年占验犯白虎,则具三牲酒帛诣庙祈祷,以资压胜。盖土人以庙地为虎头地,立庙以镇之。过往舞狮威,动致会发瘟疫伤民,陋俗无稽说耳。相传神即封神榜所传赵公明云。庙貌宏敞伟丽,然创修前事未可考。
北帝庙 在南基街。基址深三进,广三楹,颇称崇敞。闻庙产甚富,奉樽俎外,余作该坊公益福利甚溥云。筑马路时,毁头门中座,但香火不替。其创修前事,庙记不存,无考。
龙王庙 在今新街湾底。光绪志云:“在南濠口(阮通直云:在西门外官河口,按即南濠口)。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知县彭翥建(祝志)。道光间,邑人迁老安山下,同治十二年(公元1862年)迁建今所(采访册)。庙极崇?,广三楹,深三进。寝殿龛祀神象凡五,作王者衣冠,左右两旁祀甲胄之神数辈,有虾兵蟹将、?丞相诸什祀。为蜓民输诚祷拜动。俗传五神各管一海,潜宅渊海下为王。主海航渔获福祸通滞,故航商蜓民事之诚谨。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朱卓文在石歧大毁庙神象,是庙与焉。十六年(公元1927年),坊人以庙地建市场,迁大街市鱼肉菜贩于此陈售。庙前鱼塘收益,转为丰山书院有。 但诸神乃得祀于场一隅小楼中。
社稷坛 在龙王庙侧,昔为县官祈年之所。亦于龙王被毁同时,废不复。其创修诸前事,旧邑志详之,此不复纪。
老安山古庙 在老安山下,安澜街尽处,蜓民奉祀之诚敬。惟是神历爵里无考。或云;老安山神也。
[center]南门外[/center]
禾谷庙 在九曲河下游南岸元兴街。庙貌不足称崇丽,而奇迹则甚古。据光绪之云:“或云后稷之母姜嫄也”。然不可确为徵,村落间多有是庙,大抵系农民祈年丰获而设。
观音庙 在亭子下,祀观音佛母,庙殿宇尚称宏敞,为三楹古式庙屋。法象与十八应真塑造精致传神,必出名手。惜于解放后毁庙,塑象丢在邻近总管小庙内,久之全以废朽,失此艺术名品最为可憾也已。
总管庙 在观音巷中,浅小陋,从略。
南关古庙 在今民族水关街口。旧街名曰西市,庙址原已矮漏,复因筑路,益为浅小。本辑访查时,庙甫修缮完工。
华佗庙 在今岐关公路站之间,即民安街尾,神为汉末时人,善刀剑之术,医家祀以为祖。庙日久失修而颓,香火并亦冷落。其邻有财帛、文昌庙左右之,同时毁废。
大法司 在华佗庙附近,西林山下,是盲人祈祷之所。
三山庙 在今三山庙街,光绪志云:在麻洲街。然创修前事失载。相传是先民庙祀南区山神之所,今讹为洪山圣公庙食。
华光庙 在麻洲街大石下。即迎阳公园门右。是庙基址浅陋,而香火独盛.邑人祈祷,每犯夜进庙,相传神兼他职,夜乃归庙云。其侧有夫人堂,是否神之妻室,无可徵实。
侯王庙 在迎阳公园门右,迎阳石下。传说拆槎桥落侨民从白石迎。采访册载民国廿六年(公元1937年)辟建公园,庙被拆毁,不复重建乃废。
三仙娘庙 在麻洲街尾田?间。神历与创修俱无可考。
南洋庙 在麻洲街南洋里。祀汉末武乡侯诸葛亮。创修前事未详。
月山古庙 在月山下,有说祀赵公元帅,未审其实否。
三圣庙 在麻洲街市场中,所祀神凡三,其中为康公,余未详。
[center]北门外[/center]
车公庙 在莲塘街尾紫照借之间。车公事迹待考。是庙为一间三进。未足称敞。民廿年间,坊人曾一度重修。平时香火尚盛。
乌将军庙 在维新街尾水街口之间。乌鸦地郑氏古墓南隅。相传郑氏葬所为飞乌鸦地,乃名形家师赖半仙为定课。葬日,一切典仪及所遭见事状,均先为隐语传录课牒中,而到时如合符节。后以郑氏悔约不以酬金如数,赖遣其子语郑氏,在墓背筑矮墙为范,且立此将军庙;郑氏遂只发了个进士,而家道中落。此毕竟为神话云尔。庙副祀转运将军,故事所传,四月八日转龙,神莅庙为民转运,演致香火从暮夜至明日午而不已。
杨爷庙 在莲塘街狮子巷内。庙甚矮小。相传神能治疗恶毒疮疽,祈治者,夜往求之始验。
北帝庙 在今太平路,旧称五街。据光绪志云:“北帝庙在县城北门外(暴志),明成化元年(公元1368年)建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修;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修;四十二年知县但启元广之。清朝康熙十八年知县卞三魁修(毛定周记、祝志),嘉庆二十二年,知县马德滋修。光绪元年,邑人复修。”此创修前也。民国十二三年间,庙后城墙一再崩坠,庙寝坍塌,正祀陪享诸神象均毁;而北帝行象得免。迨后稍为葺修,遂奉行象。庙寝香亭下有池,旧有大龟一只,不知何年物,毙后奉遗甲骨于侧龛,直径逾二尺余。亦于庙屋坍塌时毁灭。民国廿一年(公元1932年)改筑太平路,头门中座亦毁,从此无复旧观。庙屋瓦脊均特制陶塑神仙人物故事,檐下亦然。拆庙时残存一二,围筑池阑。
三圣宫 在后岗涌。正屋一间三楹,三进。附屋一间。庙祀三神象,中观音,左玄天上帝,右天后元君。此外并有左右两小龛,其一祀财帛星君,其一祀邓母夫人。邓母夫人神历未考,创建岁月亦失考。光绪十一年修。
阜峰古庙 在山凤街;石岐山下,庙为一间两进,祀汉末医士华佗。额曰:“阜峰古庙。创修岁月无考。
[center]辑成结语[/center]
访辑邑庙,自限城内,仍或不免漏略,而大要粗举。民间杂祀,在所多有。里门廊下檐前,旧亦有设龛神。如花王巷祀花王太之,城内拱宸仁厚里杂祀及于仙佛,以其未成为庙,概以从略。信奉泥神为历史陈迹,现不应复古迷信。稿草成于1949年9月31日,是所转录,付诸史乘,聊供后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