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立县先贤陈天觉
[center]香山立县先贤陈天觉[/center] [center]赵荣芳[/center] 香山从公元1152年(宋绍兴二十二年)建县至今已有836年。建县前文字记载是:秦代属南海郡地,汉时为番禺县地,唐为东宛县地,称为香山镇。北汉熙宁年(公元1068年)其地势日显重要,渔、盐、甚丰。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运盼徐九思、进士梁?曾议建县,从此设寨官一员。到公元1152年,香山进士陈天觉请建县获准。那么,陈天觉其人其事又如何? 陈天觉,名元英,字天觉,号香叟。先祖为南雄府、保昌县、珠玑巷、奎濡人。生于宋元佑年5月23日,卒于淳熙?卯年7月14日,享年96岁。妻罗氏,生于元佑唐午年2月3日,享年94岁。夫妇均长寿,死后合葬于库充后山。1934年族人修墓开?,发现两骨灰坛才知二人都是火葬,在那个年代火葬是罕见的,天觉共生三子:陈彦?、陈彦启、陈彦迪,一女,名字不祥,据说嫁沙涌马南保为妻。陈天觉初居石岐,后择地为家,命库充,是今中山市环城区库充乡得始祖。 天觉的父亲叫陈文龙,生于1066年,取妻伍氏、朱氏。生三子,天觉排行第二。宋、元战争时,文龙是宋军的一个小头目(相当于现在的营长),他带兵镇守福建兴化莆田,元兵至,战至只剩文龙一人,被俘,致死不降,绝食自尽,尸体亦散失。当地人民在莆田建了一间忠臣?以为纪念。陈天觉后流落香山寨,将陈文龙的衣冠,作为衣冠?,葬于石岐仁山。历代每逢清明节,该族子弟扫墓时,皆由县署进入仁山,而县令必大开中门,迎迓而入,以示念开县之功。民国七年,但?任香山县长时,登山发现此古墓,乃重新修整,并筑亭作为纪念,亭曰“后乐”。邑中名仕撰联于亭上曰:“后乐本先忧,抚四境疮痍,?画想劳邑令?;卖新即怀旧,喜满城士女,登临兵拜县前贤”。现在陈文龙衣冠?的陶壅,由中山文化部门作为文物保管。 天觉自小勤读书,诗、词、歌、赋均佳,是邑中著名文人。宋绍兴八年,试博弘词壬午科,、特赐进士第,官六科朝议大夫。由于天觉兴直,敢于讲话,得罪了当时达官贵人,为时贵黜往广州东莞文顺乡(石岐属内)立寨,受命为寨官。共置有田三百九十七顷六十六亩,秋粮一千二百七十八石,除留一千石外,上交纳东莞县二百七十八石。可是,当时香山镇(寨)与东莞县衙为珠江口所隔交通极为不便。每每运量上纳时,常为海岛所劫,故天觉进言并得到东莞县知事姚孝资支持报酬请州转奏朝廷获准立县,并从东莞、番禺、新会、南海划了部分地方归香山县管辖。 可是,在建县城时,与郑姓邑人意见不一。郑姓认为应建城池于雍陌,而天觉当时居石岐,认为石岐居中,应建城于石岐,相争不下。天觉就出了一个点子,说:“土重为贵”,那里的土重就在那里建成,各方都同意了这个意见。天觉则命人炼铁砂,暗中和于泥中,经秤定石岐泥果重于雍陌,争议乃息,定在石岐间县城,故石岐又名铁城也。 为了尽快建筑县城,陈天觉捐资数千?在绍兴二十六年,又捐资在莲峰山脚下建学宫,是全县最高学府,对香山教育文化事业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香山建县距今八百多年了,1925年为了纪念孙中山,该为中闪现,至今也有六十三年了。1983年12月22日改市后工农商等业发生巨大的变化,工农业发展很快,全乡共460户、1979人,人均年收入为1460元,库充又是侨乡,在国外和港澳由近二千人,约占全乡人口的一半。他们热爱家乡,捐资办学,建老人乐园,投资办厂,促进了库充教育、文化和农业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