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琅环
发布时间:
2006年01月23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市文物志编写组
三乡名胜
[center]小 琅 环[/center]
[center]市文物志编写组[/center]
在三乡区桥头乡之北,·耸出一座山势如龙的小琅环(石匣仔)山,沿着东面松竹夹追的山间小路到山腰上,只见奇石重矗,木绿树阴,环境清幽,丛林中躇出‘个天然石组成的石洞,入口址可见“小琅环”三个大字的石刻。
石洞由两块厚1.6米的大石块重叠、被两颗直径1.8米的蛋卵石支承成45度,形成了15平方米的石室。进洞内,便听见潺潺水声,溯源可见在右下方有一小泉眼。泉水源源溢出,流入长1.5米、宽1.3米、深0.3米的麻石条建成的水井,又从井中顺溪流流下山去。石洞最高1.8米,’低处只有0.7米。真是“水抱山环,山随水依”的奇绝境界,石室顶上有形似脚印和酒杯印的痕迹,相传仙人见其景色清幽,声此逗留而遗下的。这里曾称为·“石仙洞“和“石屋仔”,后于清代嘉庆间的乡“文魁”郑荫棠命名为“小琅环’,现保存在洞前刻着楷书“小琅环”,上款“嘉庆己亥”,下款“荫宝书”和左侧石壁上两首诗,就是当年郑荫棠的手迹,一首为: “好是蓬莱石,飞来枕一豁。地无烽火劫,洞有岭云栖。载酒看花笑,,煎茶听鸟啼。天然山水意,壁上喜留题。”另一首为:”坐领此中趣,清幽俨鹿蹊。心随此水乓。 目极远峰低。松荫迟归鹤,钟声杂午鸡。徘徊忘日暮,牧佑下山西”。 “荫棠氏题”。从诗中可见当年此间名胜之…珊,据当地一位老人说;此处早在北宋前已存在。山下竹林地皆建有三山武侯庙,和石岐学宫同出一师,在五十年代被拆。此地环境也一度被破坏,。近年才修复。
在洞后石壁上,刻有行草对I “石下清泉松间明月,山光鸟情潭影人心”。 “庚申年秋字书”。此外,洞内还刻有“心凉透”、 “松风水月”、 “石仙洞”、 “松风”, “琴音”、 “琅环社”的石刻,还刻有一只鹤,石洞后壁上还刻有观音送于图,可见此处:勾古今的文人骚客所喜爱。
在石室左边,有一块护林石碑,是民国廿四年桥头乡民众公立的。从左边小路拾级而上,有一块由宋子文篆额,蒋光鼎撰书的(萼楼郑公)暨德配黄太夫人墓志铭石碑。从右边小路上去,便见到一个1986年所建的“思乡亭”,还有石室四周新建的烧烤炉、石凳,为游人提供丁憩息之所。坐在此处,倚松听泉,欣赏四周景色宜人的环境,真令游人流连忘返,今日的小琅环,旧貌依然,更添新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