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城中国象棋名宿杨汝睿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08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杨荫清
[center]铁城中国象棋名宿杨汝睿[/center]
[center]杨荫清[/center]
杨汝谷,中山县石岐人,父亲教私塾,爱好中国象棋,课余时教汝淖以奕棋之道。杨生于1900年11月24日,卒于1984年10月19日。
杨少时在父私塾读书,18岁随姐夫到上, 海经商,24岁回石岐与林氏结婚(张溪人),不久,复去上海。翌年曾在沪工余恒与伴手谈(隔壁或椠眼,口头对奕),辄胜伺侪,因而名声渐响,遇有棋坛盛事,推杨君以赴,每战获冠而归。后赴港参加香港埠际中国象棋比赛,杨君与各埠高手对垒,仍获全胜。杨之棋局多变;平生善用当头炮,有时以迅雷不及掩耳手法,以双马抢攻,常设陷阱,或以双卒直逼王城而夺帅,迫使对手败阵。有时则使拉锯战,使对方忙于应付,而收渔人之利。
杨又曾在香港府选港方代表,参加航空购机簿款比赛,与七省棋王周德裕,鏖战至终宵,不分高低,握手言和,成为佳话。同时,与棋界名宿黄松轩、莫松寿、冯锐如等较奕,或非其敌,或作和局。在此次棋赛中,获银杯一鼎,上书“象棋宿将”四字。
1934镐为筹款支援十九路军抗日,杨参加义赛,连战半月,卒获全胜。事后上海
棋王谢侠逊亲书一扇面赠之。扇上词曰“六桥三笠阵,云开雷雨,昆阳战一回。百万健儿齐拍手,杨郎夺得锦标来。”并说明此役盛况; “淞沪抗战之役,汝游迭获全胜。·时作壁上观者共计一十七国外籍人士,均各眉飞色霸沪曰口交誉。书此纪念,民国廿三年五尺平阳谢侠逊”。/.
1934年底,杨移师杭州,设棋坛于西湖,与各棋手较量,尽胜苏杭五虎名将,又获夺冠。是役由杭州名画家张仪工笔绘扇面一幅留念, “‘西子湖边胜棋图’”,时在甲戌冬写,奉汝溶先生雅教,宜生张仪。”
以后,在沪港两地棋坛驰骋,亦获过木质横匾一块,长130厘米,阔约40厘米,书写四宇“一着之高”。
抗日战争胜利,从上海回岐工作,凡外地来岐作棋艺表演,杨必参战,互较高下。1949年9月,新七省棋王董文渊应邀在澳门,与潦江一流名手应战,杨亦往观战,并以个人名义,邀茧来岐一叙,董索闻杨大棋坛名宿,慕名而来,互有胜负。
中山县民众教育馆在1948、1949年,为提侣棋艺娱乐起见,定期于农历元月十五元宵佳;声,举行象棋比赛,邀请杨为总评判。赛后,杨发丧象棋比赛意见曰: “检讨数日所见,亦算有成绩,各选手亦有可造诣者。”并谓“博奕之秘诀贵乎严谨,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在角……”。
由于杨夺民众馆评棋出色,1949年6月11日,书画家余菊庵先生,以棋师杨汝瘩索题,戏赠七律二首云, “海内咸推一着高,运筹曾未失秋毫,我非敌手应饶子,恰似王师纵二毛。”又; “民生围是党如斯,今世原非论艺时,安得清乎又多暇,一瓯苦茗—评棋。”
解放后,杨氏服务于粮食局,仍作手谈,长期主持工人文化宫棋政,并负责培养青年棋手。中山人黄达飞曾赋诗七律一首赠杨,诗曰: “沪杭少壮见棋豪,自首何曾老宝刀。酉于湖边频伏虎,青年会上独骑整。不惭谢令七言颂,岂逢周王一着高。文化宫中春意满,杨公栽李又栽桃。”
杨在退休后,仍在石岐工人文化宫主持棋坛,培养青年棋手不遗余力,尽管年届八十高龄,仍不松懈,诚可钦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