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关公司史略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08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林子英
[center]岐关公司史略[/center]
[center]林子英[/center]
岐关公司原名是岐关筑路行车公司,后简称为岐关车路(岐关东路从石岐至拱北关闸)公司,创于1928年(即民国十七年)发起人郑芷湘、郑礼卿、黄昌恒
吴梅一,他们都是原中山县第五区(即现三乡区)人。除他们发起外,还有一百多人参加创办,大多数是当时的军政界及工商界人士,省级县级都有。由于郑摭湘做过两广烟酒税局长,结交许多军政界人士,如陈济棠、香翰屏等等。郑芷湘特别巴结上财政部长宋子文做靠山,对建筑这条公路更为有利。所以解放初期就有人认为这公司是官僚资本,抒以接管。该公司的总办事处原设在石岐,澳门只称作代办处,因为它是在国内注册的。
该公司的集资办法有两种,一是投资认股,每股毫银伍元,另一种是筑路收购土地作股,即公路经过的土地,以地价作股。因为当时土地按价太低,曾经有过抗拒收购的事故,但因该公司财雄势大,抗拒是没有作用的,结果还是不得不把股票收下。除收购土地有困难外,还遇着沿途经过的村落,有因风水问题发生争执,更有因利益冲突而要打官司。如小引至石岐的一断路,当时是濠头郑仲楚经营的,他认为岐关路应筑至大环止,大环至石岐这断路生意旧得由莆隐路经营了,但结果仍是大石压死蟹,岐关路终于改道有库充等村落经华陀庙进入石岐。
岐关车路开始只有东线,即由澳门、萧家村、那州、大金顶、翠亨、南蓢、张家边至石岐。从1931年起,有萧家村开始建西线,经三乡、麻子、深湾、恒美、竹秀园、华陀庙、石岐与东线接通,中山邻近港澳,客商来往频繁,加上公路又取得专利权,汽车零件、汽油又得免交关税,所以生意十分好做。可惜当时处于国民党统治,币值日落,所收车费补偿不了一港澳购置的汽车及零件、汽油等等,加上搭霸王车的车警又多,收入大受影响。抗战期间,曾将大环桥及古鹤一段路面破坏,以期阻止日寇运输,但日寇侵占中山后,逼使民工,很快又把路面修复了。中山沦陷期间,岐关公司没有汽车,全部仃业,把全部车辆及零件存澳门,直到抗战胜利后,1946年才恢复通车,但当时收入货币贬值很快,公司亏损很大,最后改收港币,亏本为盈,行车一直到解放。
解放初期,1950年人民政府认为岐关公司是官僚资本,实行接管,收归国有,单该公司绝大部分财产在澳门,而澳门是葡萄牙殖民地。最后通过该公司广大职工把在澳门的全部财产接运过来。接管后该公司改为广中公司,因当时公司已逐步伸展到广州,而在澳门仍然保留用岐关车路公司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