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山市林业今昔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08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李荫桥  

经·济·史·料                                     [center]中 山 市 林 业 今 昔[/center]                          [center]李荫桥[/center]   中山原名香山,顾名思义,境内多山,且多奇花异木,古树参天,香闻数十里。据现有资料考证:远古时期,中山各地遍布原始林木,江河海滨及淤积的沼泽低洼地又特别适宜水松、红树,和竹类的繁殖生长,植被大部分是热带、亚热带阔树林。古时香山又是动物良好的栖息之所,虎、象、獐、狐、鹿、兔,出没其间。(资料来源:《地史时期广东森林变迁的初步研究》)   从中山现在还保留的一些地名,如大雁、虎逊岩、龙聚环、象角等村,考究其名称由来并非臆造。当时由于森林气候环境适宜,水源充沛,确能使虎、象等动物存在。可能后来由于战乱的频繁,从秦汉开始中原居民大批南移珠江三角洲地区,毁林垦荒,致使热带、亚热带阔叶林逐步减少,生态环境逐渐演变。南宋以后,南雄珠玑港移民南下日众,香山原来的沼泽平原被开发为农田耕地。到明代出现了桑基鱼塘。山区森林亦遭到破坏,大型动物便逐渐绝迹。(资料来源于《从亚洲象在广东的绝迹看森林的破坏》)   明太祖朱元璋时,曾大兴垦殖,动员大量人口进山烧碳垦殖。据史料记载,香山在“嘉靖中期(1522~1567)异县豪右,纠合乡民,无所不到伐巨木以为材,杂木以为碳,获利甚富,趋者日众,而焚炭之气与日争赭矣。”   直至清初香山还有少量森林存在,如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所修《香山县志》载:   “香山自梅花以东,南台以南多深山大林,或穷日行,里翠蒙蒙,杳无人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发就意味着森林遭受破坏。香山的发展史,也是森林不断介绍的历史。但是,在封建社会的香山由于人口增长和紧急发展的缓慢,毁林造田的严重恶果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更谈不上认识人工大规模造林的重要性。造林是随意的,或仅在四旁(指村旁、路旁、屋旁、水旁植些树,或在庭园内种上几棵树以点缀风景供人们?息之用。   自古以来,香山人民已养成在村庄周围植树的习惯,而且许多村子还植上了“风水林”。经验告诉人们:在村庄周围如没有树林,台风就会刮倒房屋;水源也会枯竭;气候也将变得燥热。(每棵树就象一个喷水车,它的雾点喷得更细小,永不间断。)“森林深处是人家”是广东的特色,也是中山的特点。   到了清代末期,中山的人口和工农业有较高速度的发展,再加之战乱频繁,森林被掠夺式地采伐。由于破坏了森林,随着气候变坏,人们才锄奸认识到森林的效益,开始进行小规模的人工造林。如《广东新语》载:“水松性宜水……广中凡平堤曲岸皆列植,以为美观。”1827年《香山县志》载:“樟……邑乡落小谷多植之。”   当时农民终种植刺桐也较为普遍,如清代黄仲翁(香山县人)?刺桐诗:“闻道乡人说刺桐,未花先叶是年丰,我来到此忧民?,只爱青青不爱红。”(诗人意指爱青山而不爱红色的光头山。)但现在查看,当时数量很多的刺桐亦为数不多了。   到了民国时期,当时的政府在1935年创办了大金顶第一林场,后因造林有成绩改称为中山模范林场,又于?桥创办了第二林场,而事实上,当时这两个林场虽进行育苗造林,但规模却不大。自1940年日本侵占中山以来,所存寥寥无几的林木更被滥伐一空,随之气候变得恶劣,不少地方水源干涸了。五桂山原有的十多处瀑布息流了。   解放后,中山县(市)政府一直重视造林,五十年代种桉,六十年代种松和竹,七十年代种落羽衫、湿地松,八十年代大种大叶相思、马占相思。1986年开始进行飞机播种造林,其数量之多、规模直达都是历史上空前的。从1986年起全县每年飞机播种造林的数量都在十万亩左右。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中山原来六十万亩的努力,中山原来六十万亩的荒山大都披上绿色的新装,七十年代担任中共中山县委书记的袁炳焕同志,每到一地必亲自动手种树;身教胜于言教,他在原县委大院内亲手植的樟树,已亭亭如盖,于粗如桶。   现在,旅外华侨和外国友人、及港澳同胞来中山旅游者络绎不绝,有山阴道上之感。中山的林业使他们陶醉,又带给他们乐趣。那五桂山的奇松屹立;孙中山先生亲手所植的酸豆树形似卧龙,拔地而起;数十年前华侨带回的吊瓜树种于沙边小学内,硕过累累蔚为壮观;在中山纪念中学内有围抱不过来的参天古木柠檬桉,它的树皮灰白色,有林中美女之称;此外,还有历史遗留下来的古树牛蹄豆;有唐?仪当大使时从美洲引种回来的桃花心木。解放后从国内外引种到中山的树种亦有560种之多,其中有柚木、酸枝、桃花心木一流良材,偶生长速度惊人被国际上誉为奇迹树的黄梁木,每种树木各具特色,令人神往。中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现正在兴办树木园,逐步扩展为森林公园,以供游人观赏。   沙田区过去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现在在水网河涌地带已建起护田林网,落羽衫水松林、蒲葵林苍翠欲滴,婀娜多姿。 解放以来中山营造55万亩山地林海中,更有动听的鸟语、松涛,而这些丛林正日以继夜地做着净化空气、滞留红尘的工作。有感于此,我不禁引伉高歌:“我们的祖国多么辽阔广大,她有无数田野和森林,我们可以这样自由地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