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刘震球同声二、三事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10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李光麟  
[center]刘震球同声二、三事[/center] [center]李光麟[/center]   刘震球同志是抗战时期在中同比较知名的一位爱国志士。他在抗日战争期间,组织武装队伍从事抗日,在日寇“扫荡”五桂山区时,敌伪纵为焚毁其家,他毫无怨言,只有愤慨,真可说是毁家为国的志士。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为人民群众办过不少好事,深为五桂山区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一九四年秋,五桂山抗日游击区成立时,他被子选为该区长。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新中国成立,同年十月三十日中山解放后,他被分配支援前线委员会工作。以后曾在该县的基建、交通、民政等科及沙?农场工作。他在各单位都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得失。以后他还担任过中山县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现就我知,简要地举几件事实,以说明刘震球同志的为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center]一、组织群众,抗击土匪[/center]   自一九四零年春,日本帝国主义者再度入侵中山,从唐家湾登陆,沿着岐关公路窜进,经过崖口乡时,即遇到我党领导下的民众武迎击,当日敌人退回唐家。次日敌人调动更多的人马沿路扫荡,由于敌从我寡,我武装民兵只好撤入山区。敌人直攻石岐。因为当时国民党驻军,不战而逃,中同县城——石岐遂陷入日寇之手。   日军占领石,即组织伪政权,成立维持会,并组编伪军,以巩固其铁蹄统治。当时,中山局面除石岐被敌伪统治外,各区、乡政局比较混乱,而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仍然很小,且分散于三、九区和一、四区一些乡村。拥有武装的大大二则不敢正面对会敌寇,却乘机欺压抢掠手无寸铁的人民群众。   一九四零年十一、二月间,一个月黑晚上,竹头园村有个姓何的土匪头子,带着几个匪徒跑到合水口里的长流连村把甘木根家包围起来,进行明火打劫。据说甘正在洗澡,甘家妇女鸣锣大声呼救。该村更夫闻讯即跑到田心村刘震球同志家求救,刘部明情况后,马上集中了本村青壮年各持武器由他亲自带领赶到长流连村抗击土匪。那时,土匪已攻占甘家,正在洗劫其家衣车、衣服、被褥等财物。但见刘带着十多人赶来后,自知不敌,只好把所劫之物丢下,抱头鼠窜,逃出村外。刘震球同志领众追赶一会,即返回协助甘收失物。刘震球同志的勇敢行动,深深感动甘木根,他和家人一再向刘等人道谢援救之恩。   事后,甘还专门在家里办了几桌洒菜,酬谢刘震球同志和田心村参与抗匪的青壮年。席间,甘盛赞刘震球见勇为。从这事以后,刘震球同志在各村群众的威信就更高。由此乡中许多公益事情,都推刘震球同志来领头辨理。 [center]二、兴办学校培育新人[/center]   合水口里由国心村、余屋、树坑村、长流连村、林屋、剑门牌等村组成。这些自然村大的有四、五十户,小的只有二、三十户。因此,各村自己没法开办塾或小学,学龄儿童均没有机会就学,造成各村文盲很多。刘震球同志有鉴于此,乃倡议办一间小学校。他的倡导议立即得到各村群众支持,推选他任校长,定名为合水口里学校。有了这间学校,各村的学龄儿童就有机会读书了。一九四零年尾,党派了邓展明、黄纯真同志夫妇来校主理教务兼任教书以作掩护,方便开展党的工作。当时,邓是四、六两区党的工委书记,委员还有萧伟华同志(崖口乡化美村人)杨维学同志(翠亨村人)。邓入村之前因了解到刘震球乳名叫刘智明,为了密切关系,邓便化名叫刘志光。由党介绍给刘震球同志,事后,经工委研究,邓展明同志征得刘校长的同意又介绍李玉书同志(泮沙乡南庄村人)到该校去协助他们夫妇办好学。黄纯真同志在学校又专为一些青年妇女增办了识字班。晚上,邓和李分别到刘震球中队去为战士上文化课(该乡的青壮年多参加该中队),有时又讲时事形势,从而提高了战士们和年青妇女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后来邓展明同志夫妇调到新区工作,刘震球同志经我提议,介绍了南庄村的许炳和同志到该校教书,还参加编印公理报等活动。当时,我们工作都有没薪金,只领些粮食,解决食饭问题。村民或学生家长有时送点茨、芋菜之类作?。遇有同志过往,只好到刘震球家里要点咸鱼、?菜以待客。刘震球夫妇都很 ,从来热心助人。今天回想起在抗战困难的年月, 深得刘震球同志一家长期帮助,心里永远留下感激之情!   当时,学校学生有数十人,分一至六年级,主要进行语文和数学教育,贯彻我们党的抗战教育,学生们都勤奋学习,如现在我省的副省长凌伯棠同志,也是当时比较勤奋用功的学生。 [center]三、组织队伍,抗击日寇[/center]   约在一九四零年夏秋间,国民党四区区长陈思危在大环、东?一带成立国民兵团第一中队和第二中队。当时,合水口里乡乡长凌木根(即凌子云)与刘震球同志商议,把该乡的青壮年组织起来,成立国民兵团第三中队。据邓展明同志回忆,他曾就这件事请示过当年中山县党的领导人关山同志。关认为应该组织武装腔作势,那怕用国民兵团名义。遂指示邓回合水口里找刘震球,由凌子云同志面取得陈思危的同意组建第三中队。于是刘震球同志在田心村集合青壮年开会、报名,先吸收抗菌素先队员和乡自卫队员参加,推选刘震球为中队长,刘连金为第一小队队长,甘德云、甘金山为白企小队队长,贺少军为灯笼坑小队队长,甘华寿、甘生为长江小队队长。中队顺利建立起来后,刘震球同志积极组织活动,初期中队缺管物资,刘震球同志就将他的蚊账、席子、棉被等卧具捐出来由部队公用,方便了部队同志值班放哨。   不久,我党从三、九区部队派了卫汉(又名卫国尧)同志,带领二、三十人到山区找刘震球同志,商谈开展抗日武装斗争问题。卫问向他介绍了广州近郊已成立的广州游击队第二支队的活动情况,和林锵云等同志在顺德西海开展斗争情况。并建议刘将国民兵团第三中队,暂时挂上“挺进纵队”第几支队、大队、中队的招牌。经过这次比较详细的座谈,刘震球更看到了光明前途,马上表示同意。以后,刘震球中队就在党的领导下,积极配合游击队开展抗日活动。直至一九四四年一月,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成立,刘震球中队划归欧初同志领导。一九四五年一月,珠江纵队成立时,刘震球中队改名为“孔雀队”,直属第一支队领导,继续坚持斗争,直到中山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