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仙逸夫人程度纯与杨添霭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10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赵荣芳
[center]杨仙逸夫人程度纯与杨添霭[/center]
[center]赵荣芳[/center]
中国“航空之父”民族英雄杨仙逸,是杰出的爱国者。他少年时起受孙中山“振兴中华”和“航空救国”的叫想影响,抛弃富裕的家庭长生活,追随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开拓中国的航空事业,为中国人民的民主、自由、平等和独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生平事迹已有详述。而杨仙逸夫人程度纯和儿子杨添霭热爱祖国,为振兴中华而苦心培育人才的事迹,却鲜为人知,特书于此。
[center](一)[/center]
程度纯是中山县(市)南?镇人。父亲程友彝,是一位跌打中医生,为人比较开明,生有十八个子女,度纯是长女。她从小冰读四书五经,还学会持家。1910年,杨仙逸奉父杨著昆之命从檀香山回故乡香山县(中山),和程度纯结婚,不久共赴檀香山,协助家姑方持家务。后随杨仙逸回国参加民主革命,住在广州。
孙中山和杨仙逸两家居住较近,每当假日,杨仙逸常带着妻子儿女到孙家作客,孙氏夫妇殷勤招待,尽管是简单四菜一汤,可吃得滋滋有味。孙中山和宋庆龄也常到杨家作客,杨仙逸夫人程度纯,善于烹饪,也是四菜一汤招待客人,但都是家乡菜式,孙氏夫妇特别喜爱。饭后,程度纯还拿出两款精心制作的香山“红枣饼”和“鱼角”招待,孙中山夫妇赞口不绝。尽管这些生活小事看来很平淡,却体现出孙、杨两家的深厚感情。
1923年9月20日,杨仙逸在博罗县之梅湖白沙堆前线,因讨伐陈炯明叛军,指导改装水雷为炸弹时不慎爆炸,而壮烈牺牲,年仅三十二岁。孙中山夫妇闻讯后非常悲伤,但他们不想把消息过早地告诉深居简出的程度纯。事后宋庆龄和何香凝忍痛前往探望程度纯。当她俩踏进杨宅时,见杨夫人还是那么平静、安祥,头髻还扎着红头绳,两人不禁悲痛起来。宁庆龄转过身抹过快要掉下的泪珠,强作笑颜和程度纯拉起家常来,何香凝则以替度纯梳头为名除下她的红头绳,换上了黑头绳。从这点点细致的小事,可以看出宋、何二氏和杨氏一家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啊!
孙中山稍后终于接见程度纯,他把仙逸殉国的情况告诉了她。当时只是三十三岁的度纯,突然失去了心爱的丈夫,内心说不尽悲痛!但她从痛苦中渐渐平静下来,办完了丈夫的后事,按照孙中山的吩咐,拖带着儿女,即返回故乡香山县石岐镇,为筹办仙逸学校而奔波劳碌。
这时,远在大洋彼岩的杨著昆,也为失去心爱的儿子而悲痛。同时还牵挂着媳妇程度纯和杨添霭、杨慧思、杨慧翘三位孙儿女,频频催促他们到檀香山定居。但度纯立志要办教育事业,培养后人以继承丈夫的遗志,婉转耐心地向悲痛老父解释,表明自己的意志。杨著昆为有这样一个贤能的媳妇而心满意足,不再强求于她。而且,在办校遇到困难时,给予有力的支持!
程度纯虽没有办过学校,可她为人精明能干,对办校有信心,有主见,并登门拜访了教育界老前辈,向他们学习办校经验。她认为,要办好学校,关键在于师资,师资质量高,就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所以,她不惜重金聘请品学兼优的教师;同时,她认为学校出人材,不仅要使学生读好书,还要学生向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经过她奔走筹办,仙逸小学就在1925年于石岐龙母庙街旧工艺厂办起来了。开始时,该校只办六个班级。1928年班级增加后,地方不够用,就迁往石岐民生路杨家祠作主校,另在徐家祠作分校。由于程度纯苦心经营,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毕业后,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考上中学。体育成绩也很突出,如1931年,中同县运动全上,仙逸小学田径队囊括了乙组、丙组的金、银牌。女生郑纪航在县运动会上,夺得五十公尺、一百公尺短跑、跳高、跳远、三级跳远、二百公尺接力跑等六面金牌。在县联赛和省运动会中,她也取得五十公尺、一百公尺短跑、三级跳远三面金牌。程度纯对体育成绩好的运动员,都给予奖励,奖给郑纪航是一架纯金的小型飞机,既鼓励了运动员,宣传航空救国的思想,又对丈夫寄托深情的怀念。
程度纯在办校中,碰到不少困难。首先是经费不足,为此她把个人的私蓄全部拿出来作为经费。宋庆龄知道这件事,就奔走于国民政府要人之间,由南京和省政府拨了数万元接济,学校才能坚持下来。
而烈士的父亲杨著昆,尽管远在大洋彼岸,亦时刻关心媳妇办的学校。他像以往支持儿子参加民主革命那样积极支持仙逸学校,1936年夏从夏威夷汇来二万元,作为扩大学校规模的经费。这对度纯献身于教育事业是很大的鼓舞,她又一次投入扩校的工作,在石岐西林山为起仙逸中学来了。
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侵华战争。1940年中山沦陷,学校一切设备荡然无存。日寇投降后,仙逸中学复课,百废待举,但程度纯顽强地办下去,二十多年为祖国输送一批又一批青年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
程度纯在抗战胜利后,还致力于妇女福利工作。她是中山县妇女委员会理事,她协助妇女会长苏仲英在竹秀园山岗建设儿童新村,设有可容纳儿童五百多人的大礼堂一座教室八间,儿童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教职员宿舍,还有二十亩田地供儿童半读。当时收容无父母养育的儿童就有315人。程度纯在办她仙逸中学百忙之中,还抽时间到儿童村检查儿童的学习和卫生情况;协助和支持举办妇女识字班,还抽空去讲过课;支持举办营养食堂和烹饪训练班,为中山县妇女儿童福利事业作过贡献。
程度纯有一个特点,就是心地善良、正义感强。1930年至1949年间,有的人因有“共嫌”而遭逮捕,她对当局这种独裁法西期统治,常常发出不平之鸣。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了反共,严密控制共产党的地下活动,下令学校教师都要办理连保,程度纯对国民党当局的决定采取了应付态度,叫秘书写了报告敷衍了事。同时,凡是国民党当局派来的教师,她拒绝接受,坚持由她选聘。
1946年后,中共组织先后派过四名党员到仙逸中学(小学),以教书为职业,掩护地下活动,不仅没有一个受到迫害,相反,国民党当局要程度纯控制的中共地下党员,她都加以掩护。据当时石岐地区中共地下党负责人李明最近给笔者的来信说:“……解放前在仙逸中、小学任教的共产党员有四人,进步教师一人,但没有一个受迫害和被捕。1947年前,地下党员关超良、梁麟生在仙逸中学任教,因得知国民党当局认为他们是‘共产党的可疑分子’通知学校注意而自动辞职撤离,程度纯还是挽留他们继续任教……”1947年8月,共产党员李明,由撤到香港的梁麟生介绍到仙逸中学任教,当李明持介绍信到度纯家时,受到她和儿子杨添霭的热情接待,并立即答应聘请。1949年上半年,有人向程度纯说:仙逸中学的老师都经她亲自选聘,来历清楚的。所以李明来信最后说:“……程度纯为人正直,不阿权贵,为祖国培养新人……她几十年致力于办学育人,在旧社会可算个民主人士,其特点是正义、爱国”。我认为李明的看法是中肯的。
程度纯热爱自己的丈夫杨仙逸。当她拉扯三个孩子奔回香山县办校时,又怕远离丈夫坟墓,不便拜祭,更怕坏人废墓,经和烈士兄长杨江霖和父亲程友彝商议同意和支持,并经空军前辈杨官宇鼎力相助,将杨仙逸的遗体从广州远回中山县环城区蟛蜞山安葬,建了杨仙逸墓地。过去有人以为是一座衣冠家,其实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之墓,才是衣冠冢。
程度纯为继承丈夫“航空救国”的遗志,含辛茹苦地培养了一大批人材。可惜,程度纯在1973年去世了。在弥留之际,她仍念念不忘恢复仙逸中学。她嘱咐儿子杨添霭回祖籍寻根,探望先父的故交旧友;控望亲如父母的宋庆龄国家名誉主席。
[center](二)[/center]
杨添霭在大洋彼岸也怀念着故乡,虽听到各种不同的议论,仍然相信中国强大。打倒“四人帮”后,我们国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拨乱反正,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落实各项政策,贯彻改革开放方针,面貌日新月异地变化,消息传到美国,杨添霭和夫人郑瑞字,再也按捺不住对故乡渴望之情,遂于1979年风尘仆仆飞奔回中国。
回到故乡后,杨添霭夫妇首先想到的,就是拜会宋庆龄副委员长。他俩的强烈愿望很快实现,宋副委员长终于接见了杨氏夫妇。
他们分别了半个世纪,相见之下,不禁悲喜交集。。宋庆龄笑咪咪地对杨添霭说:“你父亲确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他飞行技术卓越,中外闻名,还能制造飞机。”她还回忆起杨仙逸在广州首次为祖国制成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飞机,还教会她开汽车等往事。在缅怀烈士的同时,她深情地追思情如姐妹的程度纯女士的赞赏她的家乡菜做得出色,表彰她为祖国的教育事业,顽强服务了二十多年,她说得着不禁流出了泪水。
宋副委员长在畅谈了祖国当前大好形势和建设四个现代化,正需要大第人材后,还询问杨氏夫妇的意见。他俩谈起母亲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要恢复“仙逸中学”的事,希望能完成母亲的遗愿,在自己的晚年致力于故乡的教育事业上,同时提出归还祖先房产的要求。宋副委员长认为杨添霭的要求近情近理,都答应交有关部门办理。接想,孙夫人设便宴招待了杨氏夫妇,才依依不舍告别……。
1981年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期间,杨添霭夫妇应邀从美回来参加庆祝活动,受到中山县党政领导同志的热情接待,商谈了恢复仙逸中学校名的事宜,结果取得了一致意见。县政府还给杨添霭先生发还了仙逸中学校董会,聘请杨添霭为董事长,聘请他的亲属杨惠思、杨镇夷、杨孟炎为荣誉董事。杨添霭为了认好仙逸中学,培养人材,捐资购买二十多台电脑,提供给学校电脑班实习之用。同时捐资购买图书,充实了图书馆;设立奖学基金;增添了学校其他设备。接着,他为了纪念母亲致力于祖国教育事业,和提高仙逸中学师生的科学技术水平,又捐资一百四十万元,建成一座以程度纯命名的科学馆,于1985年11月落成启用为了解决仙逸中学的经济收入,杨添霭又将位于石岐孙文中路的祖屋拆掉,新建了一幢杨添霭大楼出租,将一部分收益拨作学校基金。近几年,杨添霭每年都回来一次,对学校应兴应革的事宜,提出有益的意见。使仙逸中学成为中山市一所设备比较完善,教质量比较高的完全中学。
1985年11月,杨添霭主持了仙逸中学建校六十周年纪念、程度纯馆建成揭幕暨校友会成立“三联庆”活动。广东省副省长杨立,空军部队、省市政协、省市民革等有关单位领导人应邀来石岐参加庆典。连同海内外历届校友共一千五百多人,冠盖云集,极盛一时。与此同时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还特邀聘请杨添霭为名誉会长。
1996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空军部队,为了纪念我国“空军之父”杨仙逸烈士生前的英雄业绩,更好地教育后一代,特派空军副司令员张宪彰一行,将退役飞机一架赠送给仙逸中学。为此,杨添霭夫妇从美国回到中山市主持飞机交接仪式。这架飞机现安放校内,让师生永久参观,以缅怀烈士伟大的一生。
1987年9月,杨添霭应中同空军司令员王海的邀请到了北京,受到热情而亲切的接待。王海对六十多年前为我国航空事业作出贡献的杨仙逸烈士十分尊敬。他说:见到了杨仙逸的后代,感到特别高兴。
与此同时,北京市政协、宋庆龄基金委员会、北京航空学院等有关单位,都热情接待了杨霭夫妇。北京市空军联谊会向杨添霭赠送了一幅“志在冲天,光照千秋”的中堂立轴以作留念。北京航空学院给仙逸中学每年一、二名免考学额,以表示对杨仙逸烈士的敬意!
特别使杨添霭夫妇难以忘怀的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庆龄基金会主席康克清,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他夫妇。当他俩踏入接待厅时,康克清主席紧握杨氏夫妇的手说:“欢迎,欢迎!对祖国有功的人,我们是不会忘记的。”杨添霭夫妇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感到很大的鼓舞,决心进一步致力于故乡的教育事业,决定在石岐增办“仙逸小学”和“仙逸幼儿园”,从教育儿童少年做起,从基础做起,争取为中国培育更多的人材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