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炳坤抗日事迹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2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薛炳坤又名康裕,香山(中山)县五区南溪乡人(现属珠海市辖)。
炳坤家境贫困,自小在家乡看牛,有一天牛吃了稻谷,被父鞭打,炳坤个性倔强,便向亲友借了钱出走,经香港到了美国。后在美国学习飞行,毕业后返国,继续在广东空军受训,任广东空军驾驶员。1936年初被选派与黄泮扬、陈瑞钿、马俭进、邝焕堂、司徒显6人赴德国深造,薛炳坤和司徒显入轰炸队学习轰炸技术,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回国,分配在空军第八大队第十九轰炸中队任副中队长兼分队长。
1937年8月20日,第十九队春命轰炸上海江湾日本侵略军司令部,配合陆军进行反击,先后进行了五次行动。薛炳坤参加了第二、四和第五次行动,英勇作战。
(1)1937年8月21日早上6时,薛炳坤等奉命驾机轰炸河口宝山码头和附近之敌舰,以破坏敌人选择在这一地区登陆的企图。当时,机队,由副队长顾彭年率领,薛炳坤任右僚机分队长,左僚机分队长为张吉逃,飞行员张森、黄鼎基、刘焕、射手叶长青、刘尹、陈雄基等参加了战斗。由于敌军陆上还没有机队,只从敌舰上起机拦阻我机。薛炳坤等三机编队构成严密火网,对准目标投弹,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事后当天上海号上《快报》报导说:“我空军出动轰炸浏河口、宝山一带敌军目标,炸弹全部命中,敌军伤亡惨重”。
(2)1937年8月23日下午7时,副队长顾彭年,右僚机分队长薛炳坤率领飞行员方镇基、张森、黄鼎基、张吉辉、射手何健生、云逢增、唐级等人,驾三机乘黑夜出,轰炸杨树浦敌军阵地和吴淞口敌舰。当时敌阵上空在控照灯交织下高射炮和高射机关枪不停向我机队射击。但我空军指战员毫不畏惧,对准敌人阵地、军舰俯冲,命中了目标。当天的“号外”报载:“我空军袭杨树浦敌军阵地和吴淞口敌舰,敌军仓惶乱发60余炮。我空军从容轰炸,敌舰开首脑会议,竟悬持青天白日旗,惧我机轰炸,怯懦至此,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上海“申报”也报导说:“驻浦各外舰,目睹我机英勇杀敌,技术高超钦佩不已”。薛炳坤投弹命中率很高,这和他到德国深造,主攻轰炸技术是有很大关系的。
(3)自1937年8月23日,日军增援部队到达上海后兵员增至十万,战车有200多辆,军舰70多艘,飞机300余架,并使用陆上飞行基地。因此,中国空军十九队的第五次出击任务是危险而艰巨的。这次是由大队长谢莽率领“亨格尔”轰炸机3架、“马丁”轰炸机5架,以驱逐机掩护,分队长薛炳坤为左僚机、分队长罗德谦为右僚机。可是,由于机种不同,速度悬殊较大。而前敌指挥部又把到达目标的时间计算错了,结果打乱了原来集中轰炸的计划,先飞到目标的“马丁”机队,只好先行俯冲投弹,负责掩护的驱逐队,也误认“马丁”轰炸机为“亨格尔”机到达目标时,在没有驱逐机的掩护下投弹,遂遭到敌机群的攻击。薛炳坤被5架敌机围攻,飞机中弹,薛的头部、脚部均受伤,迫降于上海市郊后又被敌机俯冲射击,着火焚烧。而分队长罗谦德驾驶的飞机右发动机及油箱均中弹,幸好没有着火,急速俯冲离队,迫降在常州近郊。是役共炸沉敌舰一艘,击落敌机一架,击伤敌机两架。而我机队损失“亨克”飞机两架。射手云逢增、陈雄基英勇牺牲。
薛炳坤受伤后,经医院一个多月治疗,不久返到家乡南溪疗伤。伤愈后,先在轰炸大队任教官,后调到中央航空运输公司任驾驶员。1949年到了香港,从事商业活动,1960年病逝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