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诗才横溢的郑守一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22日   来源: 中山政协   
  郑守一,乳名华亮,曾用名一龙(1900—1974年)·香山(中山)县沙溪镇大庞头村人。   郑少年在家乡读书,后入隆都学校,毕业后赴广州南武学校读书,成绩优秀,受校长器重,聘为该校国文教师。1929年秋,由同乡刘植炎介绍绍任广东航空处秘书,1919年任南京航空署名署名长张惠长之随从秘书,1931年在广东空军司令训任军需处副院长处长,1932年随惠长到港,1934年陈庆云任航委会主任,郑任南京航空委员会人事处处员。1940年航委会副主任黄光锐兼任航空研究院院长时,调郑守一任研究院秘书。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广州接收大员,1945年底任广东第六地区司令训秘书,1947年在武汉地区空军司令训当秘书,1948年—1949年任上海中央航空总公司专员,1949年去香港,1949年11月9日在香港参加了两航起义。1951年在华北人民大学学习,1952年北京民航总局财务处工作,1953年在天津轮训队学习,1956年夏退职回庞头家乡定居。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和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事件发生后,张惠长在广州发动了一个“空军誓不参加内战,不再为任何人的工具”的通电,郑守一在这个通电签了名,反映了郑守一的爱国行动。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蒋介石曾指令中航和央航的飞行基地迁到台湾,但两航人员以台湾缺乏维修为由,将机地迁往香港,南昌且酝酿组织起义。郑守一在这个重要时刻,参加了两航起义,返回祖国,为祖国做了有益的工作。   郑守一少年好学,文学功夫造诣较深,特别喜欢吟诗,1929年郑在广州航空处工作时,就常和“水心楼主”郑天健(中山濠头人,1949年秋任中山县长)吟诗自娱,1931年他在西南空军总司令训也常与秘书长伍颂圻论诗,解放后也写了不少诗,逝世后,由他旅居香港的女儿郑武颖出资,印成诗集,现摘录数首:  [B]将之江南有怀眠琴双竹两齐暨吾家水心楼   主郑天健先生寄以诗:[/B]   吾生何所爱,嗫爱江南春,滟滟秦淮碧, 青青杨柳新,西辞黄鹤楼。   去作江南人,莫怨苦行役,男儿轹风尘, 莫嵯远别离,缄书慰老亲。   江风无限情,送我如汪伦,忆昔飞青齐, 岱宗一掠耳,旋复入巴蜀。   峨嵋稽战事履,吾乡罗与浮,况如灶下婢, 独爱水云乡,?岩安足喜。   寻山何为哉,山性令人鄙,我欲旦夕去, 徜徉江之南,江南更何有。   有友可二三,有友贵相适,性情真且谙, 蔼蔼眠琴室,翩翩双竹庵。   吾家水心楼,诗与史共耽,而各名风流, 风清明月含,清言恒娓娓。   饫我如泉甘,驰书疾似飞,期我促膝谈, 世乱纷无极,人生几相见。   何以赠知音,素心抹一片,照照江南春, 尽沃游人面,且挟吾眼来,细看春光遍。   [B]次韵郭老添若题翠亨村孙中山先生故居之作: [/B]   墓前踞虑更蟠龙,远近觚棱一目空。   此地长留酸豆绿,当门犹见木棉红(孙先生手植)。   吸新中道三民阐,立儒东方万派宗。   遗志即今成事实,人民天下早为公。      1974年3月3日郑守一逝世,成都卢荪田 挽诗一首,曰: [center]星殒庞山草木悲,盖棺有论记清时。 两航银燕留青史,十万雄师举义旗。 伯氏问琴缘已罕,程门立雪更无期。 骑鲸此日君归去,云海茫茫未了思。[/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