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侨航空前辈刘植炎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22日 来源:
中山政协
刘植炎(1898—1988)·香山(中山)县人。少年时先后在家乡端本小学、上海、香港圣若瑟书院读书。1921年赴美国,在芝加哥一间中国餐馆打工,半工半读。1925年参加中国国民党,同年在美国“三民航空研习所”学飞飞行。1926年冬返国,任广东航空学校飞行教官,1927年2月赴苏联深造。1928年4月任广东航校飞行教官,1929年春任广东航空处军务科长、航校教育长、航校代校长。1931年6月2日广东航空处扩为空军总司令部,刘任空军第五中队长。1932年5月7日刘植炎等粤空军高级军官脱离广东空军。1934年1月13日福建政府失败,刘到香港转回空乡休养。1935年秋,任“欧亚航空公司”驾驶员、“中央航空运输公司”新疆哈密机场主任。1945年奉交通部队充,赴美研究“领航科”。1946年去加拿大参加国际民航会议为中国代表团顾问,是年7月回国任中央航空运输公司高级顾问。1949年11月在香港参加两航起义,1950年在北京翻译所工作,64岁退休。1982年刘和两面三刀个妇儿先后移居澳大利,1988年1月29日雪梨逝世,享年90岁。
[B]一、在美苏学习飞行[/B]
刘氏早年在美国芝加哥参加华侨青年黄毓沛等组成的三民航空研究所学习飞行。参加学习飞行的有刘植炎、周蓉初、黄毓全、叶以芬、梅龙安,由黄毓沛任教练,他们自己出钱购买了美国政府报废之Jenny式飞机两架,作练习飞行之用。为此,刘植炎把积蓄之800元美金也捐了出来。1926年刘等学成准备归国,但是旅费有因难,后由芝加哥华侨捐助1000元美金,购了二等舱位乘日本船经香港回到广州,在孙中山倡议创办的航空学校任教官。
1926年苏联顾问鲍罗廷建成议民国政府派人前往苏联深造空航技术,政府同意了这个意内见,于是派出曾在欧美学习过飞行技术的人员前往。他们包括刘植炎、黄光锐、周宝衡、杨官宇、黄毓沛、黄毓全、侮龙安、叶性命芬、丁纪徐、毛邦初、张迁孟、龙文光、刘铁得天独厚、车迁信,还有学习机梁庆全、杨标、李槐、余世沛等。他们从1927年3月启程,历时13天到达莫斯科,转往南方的“波里素格勒斯克”镇。在联联红军航空第二军事学校学习了半年,同年11月学校通知他们返国。但由于当时蒋介石反共,全国陷于白色恐怖,从苏联返回国骨的人要互相联保,他们教怕被杀害,只好分批返国。刘植炎和黄毓沛、黄毓全、梅龙安同是第三批回国由张惠长担保,刘植炎继续任广东航校教官。
[B]二、致力于培训飞行员[/B]
(1)广东航校共办了八期,其中刘植炎担任教官、航空处军务科长兼航校教育、航校代长期间的第4、5、6期办行最完善,陈晋城等四人撰写的“回忆广东空军”一文说航校创办以来,“此时设备比较完善,学术两科亦较正规,成绩显著”。在这三期中,招考学生严格,经过学科考试和体格检查,要有高中毕业以上资格。入学后,学科有飞行理论、航空工程、机械学、气象学、无线电学、地图学、政治学、音乐等。术科是:兵操、体育、初级、中、高级飞行训练。学期两年,三期共培训毕业生268人。刘植炎在飞行技术和理论方面均有丰富经验,他主讲航空理论和带学生飞行。政治上他倾向张惠长,但也撤擅于交际,和陈济棠的关系也很好。
(2)平息罢课风潮,张惠长调任南京署长后,无暇兼顾广东航空处的工作,1930年初,张以航空学校有服从领导为由,决定改组航校,下邻调校长周宝衡任航空处军务科长,教育长黄毓沛调一闲职,张自兼校长,任刘植炎为航校教育长、代校长。可是,周宝衡、黄毓沛对抗不就职,与教官黄毓全、丁纪徐离校,并鼓动学生罢课。当时张惠长身兼数职,无暇处理罢课事件,主要现任便落在刘植炎身上,而当时周宝衡不接任航空处军务科长职,刘还要兼管,所以忙得很。刘首先把组织罢课的学生禁闭隔离,使附和罢课的学生失去领导;再向学生家长发出警告书,请家长以学生前途为重,劝导回校,以免荒废学业,否则校方另行招生补缺。这些措施果然有效,不少家长亲自送学生回校就读。事后,张惠长知道罢课风潮已暂平息,但怕波澜再起,刘植炎资历尚浅难以对会,于是委杨官宇为航校校长。不久,杨带了一批航校三期毕业,到南京空军总署任第四航空队队长。刘植炎便担任了航空学校校长。在此期间,关心员工的生活福利,安排他们的家属工作,上下这间关系比较好。
(3)培训福建侨生
本来广东航校主要是招收广东籍学生,但刘植炎破例接受培训福建侨生,这为他以后到菲律宾募捐和到福建组建空军打下了基础。
当时的情况是:1930年福建华侨办有一所航空学校,雇用德国人当教官,但训练不够认真,于是福建当局将德国教官解雇,派人到广州找刘植炎商议,要求为他们培训13个侨生,并允将教练机随学生转来,刘植炎立即答应。主要原因是对华侨有感,希望多培养些飞行员。
刘在航校第六期招生时,从考生名单中,挑选各省学生数名,后成为全国航空事业的基干。
[B] 三、反蒋、反内战、主张抗日[/B]
1931年春,汪精卫、孙科张惠长南下,与唐绍仪、陈济棠、李宗仁、陈策等联合树起反蒋旗帜。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张惠长为空军总司令,总司令部下设两个司令部,设置了五个飞机中队,刘植炎任第五中队长。
张惠长把刘作为实力依靠,有意加强这个中队。当时空军总部通过香港远东航空公司购买了6架“阿拉士”(ATLAS)轻轰炸机,全部配给第五中队,因此,尽管刘还兼航校一些课程,但已不任航校实职,他抓紧机队训练,每天到天河机场去指导实习,并聘请远东航空公司飞行员哈威当航空战术教师,刘植炎亲自翻译。
1931年9月19日,日本侵略者炸毁南满一段铁路,诬作中国军队万能坏为口实,公三个月就占领了东北全境。继而在1932年1月28日夜,日本侵略军从租界向上海闸北一带进攻,驻上海的十九战乱军奋起抵抗,空军总司令张惠长,发起一个“空军誓不参加内战,不再为任何个人的工具”的通电。刘植炎等在通电上签了名。
此时,张惠长为了扩充空军实力,派出人员到海外向华侨募捐购机。一组由张的夫人薛锦回、胡锦雅、余兆祺到美国;一组由刘植炎、吴金福、孙烈伍前往菲律宾。刘等三人到了马尼拉,下榻于低级小旅馆,食在华侨的小食店,不到娱乐场所,募捐的款不过手,统一由华侨商会负责收款买机,因而取得华侨的信任,捐得款项购买了15架驱逐机,暂放马尼拉。
[B]四,赴闽组建空军[/B]
陈济棠在1932年4月30日撤销了空军总司令部,委黄光锐为广东空军司令。但怕刘植炎的第五中队反抗,就借口有任务把刘植炎中队调往汕头。第二天,卫兵不准刘进入机场,汕头驻军李扬敬军长接见刘植炎等人,伟达了陈济棠撤销空军司令部命令,接着马庭槐驾机到了汕头,带来黄光锐的命令,委刘植炎为航务处长,并叫刘随机返回广州。刘意识到返广州对己不利,暗中乘船到了香港,会同张惠长等人,提出了空军为国家空军”“决不参加内战”的口号,并组织航空救国活动,同量号召广东空军人员到港,由于刘植炎、周柏诚领衔通电,并在香港报纸刊载,果然,一个月内竟有半数的飞行员和机械员相率到港。
可是,到港人员有100多人,经济出现困难,要找生活出路。于是,由刘植炎到南京航空署找周秉衡,但被拒。刘即回香港,恰逢旅菲华侨救乡代表,由菲律宾经港赴闽、邀刘同行,刘就带着张惠长给蔡廷锴的信,并与张的秘书郑天健(中山人)同去福建,得到蔡迁揩廷锴点头同意组建飞机队,刘便托旅菲华侨把前时购下的15架驱逐机运返福建。接着回港向张惠长报告。100多名空勤人员于1932年冬遂乘轮到了福州,在东门外王庄机场边的警察分局楼上设空军部队办公室,开始命名为十九路军航空队,不久改为绥靖公署航空队,1933年接头又改为福建航空队,杨官宇任队长刘植炎副队长,当时福州经济困难,空军人员每月公领到3000多元,但他们抗日情绪很高,不分军阶,同甘共苦。
刘植炎在福建曾负责到漳州接收49师的航空队和“阿平卢”飞机,增强了实力。并在龙岩新建了机场,开辟了来往福州、漳州、泉州、厦门之间的航线。
1933年春夏间,杨官宇辞职离队后,刘植炎任航空队长,又先后从香港、法国购5架飞机。这时,由于工作繁忙,对航空队员的生活过问少了,以至有的队员在外滋事打架。其中杨滋祺、吕仲恒保出狱。
福建人民政府成立前夕,由刘杆炎驾机到漳州,接送红军方面的代表张云逸来福州,参加福建人民政府成立。1933年11月20日,福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机队由绥靖公署航空队易名为福建人民政府航空第一和第二大队,刘植炎、邓粤铭分任大队长。 福建人民政府建立不久,即遭到蒋介石海、陆、空三军的围攻。1934年1月13日福建政府失败,刘植炎驾机护送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黄琪翔四人到意闽南。事后,刘植炎率同刘巩恒、何守荣(中山人)乘英国船到了香港。
[B]五、任职欧亚航空公司,光荣起义[/B]
刘植炎出走香港后,即转返中山县?角乡。由于被认为是闽变分子,得不到安,赋闲了一年多。1935年秋,刘植炎赴上海找到了任南京航空委员会主任的陈庆云要求工作,航空公司任驾驶员,先在北平与林安一起轮流担任飞行北平——郑州的航线,抗战期间又担任西安兰州——郑州的航线。1943年春,国民政府改组该公司为交通部辖下的“中央航空运输公司”,刘被任命为新疆哈密站主任。
1941年鸥亚航空公司购有美制“康多”双发动机双翼运输机一架,李景枞总经理派有经验的刘植炎和丁纪徐轮流驾驶,来往香港——南雄之间。这时刘植炎夫人高翠碧香港,刘植炎也常到港小住。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25日日军占领香港,刘被困香港,此时,刘植炎过去在广东航校时的一个学生,上门劝刘组织飞机队为汪精卫效劳,遭刘严词拒绝。此人走后,刘意识到自己有危险,辗转到了桂林、重庆,继续为欧亚公司服务。刘走后,日伪果然一连几日搜查刘家,并把刘妻扣留,逼她交出刘植炎,但刘妻确实不知刘的去向,敌伪只得将刘妻释放。刘植炎在威
逼利诱面前,拒绝为敌伪效劳,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1945年9月,交通部派刘植炎赴美国考察“领航科”,1946年4月结业。应邀参加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民航会议,担任了中国代表团顾问,讨论有关国际民航条例,回国后任“中央航空运输公司”高级顾问,仍主持西北各地短期客运业务。
全国解放前夕,央航撤到香港,当时有人游说刘植炎到台湾,有人劝他留在香,但刘选择起义回归祖国的道路,参加1949年11月“两航起义”的行列,使残留在西南的国民党军队失去空运接济,加速崩溃,同时也扒动了国民党源委员会等的相继起,回归祖国。
[B]六、在家乡的活动[/B]
(1)1929年南京孙中山革命纪念馆函请广东航空处派机拍摄孙中山故居的照片。刘植炎在美国曾学过摄影,技术较佳,就应邀带着苏式5*7空中摄影机和陈友用地一起驾机到翠亨村上空拍摄,为孙中山故居留下珍贵的资料。同时,他还拍摄了?角乡和岐镇的照片,因此,他成了广东空军实施空中摄影的第一人。
(2)1931年广东省政府陈铭枢、中山县训政委员会主席唐绍仪向广东航空处提请开办“广中民用航空”,特邀航空学校校长刘植炎乘梵来中山选择适宜建筑机场的。刘植炎于是偕同航校中校官蔡钳(中山人)驾“亚委安”三十一号飞机,环飞全县一周,发现中山港(唐家湾)附近沙地一大段可建机场。刘测量完毕,飞回广州向陈铭枢报告,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唐家湾机场没有建成。
(3)义为杨仙逸建立烈士纪念碑。1930年初,刘植炎在广东航空处代行代拆时,杨仙逸夫人程度纯到访,要求建立杨仙逸烈士纪念碑,以留纪念。经刘向陈济棠报告批准,不久,杨仙逸烈士纪念碑就矗立在黄花岗。
(4)1946年8月11日,刘植炎返回家乡豁角时,曾在欢迎会上致词强调指出:要教育救国,航空救国,就要奖励青少年向学”对豁角的教育事业起过促进作用。
(5)刘移哪澳大利亚后,十争怀念家乡,敬仰孙中山。当孙中山诞生120周年纪念时,他在雪梨作诗赞颂孙先生。诗曰:
[center] [B]一
美雨欧风习已深,民贫国弱每行吟。
扒翻帝制应全面,团结人民有热忱。
四十年间行革命,万千里路主方针。
全凭三寸如簧舌,鼓励同胞四亿心。
二
辛亥旌旗起武昌,共和五族阵堂堂。
安邦主义三民立,宪制前途百代乡。
我本学生留北美,参加国父是同乡。
航空救国遵遗训,航校民航两发扬。[/B][/center]
刘植炎于1988年1月与世长辞了,但他热爱祖国,献身于孙中山的“航空救国”和民主革命事业是什得国人怀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