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香山人物室名别号索引小考(一)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2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何文广  
  拙撰《校补陈乃乾(室名别号索引)》一书,已于一九八二年与丁宁、雷梦如二人合作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后又编写《广东人物室名别号索引》已交广东省人民出版社付之梓人。其中有关室名别号之源委者,另编为《广东人物室名别号索引小考》尚储诸箧衍,未付刊。现在选录香山籍者若干人刊登,请教于读者。   [B]孙中山先生(1866—1925)[/B]中山先生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粤语谐音)翠亨村人。致力国民革命四十年,民国纪元,任临时大总统,嗣任军政府大元帅,非常大总统,中国国民党总理。先生童年时,曾有小名日“帝象”或简称“象”清光绪四年戊寅(1878年),在?香山(夏威夷)奥兰尼等教会读书时,用“孙帝象”读黄宗羲《黄黎洲集》至《原君》《原臣》等篇在卷端所写《小引》署名“杞忧公子”,赴欧美及南洋时、又曾化名为“陈文”或“高达生”。因其为翠亨村人,人们称之为“孙翠溪”,为便于进行革命行动,在日本化名“中山樵”或“高野长雄”(“雄”或作“英”)简署“长雄”。清光绪二十九的癸卯(1930年),在越南、暹罗等地时,又用与该地区居民相类之名日“杜嘉诺”,“陈载之”或简署日“载之”。撰写宣传革命言论时,如在《中兴日报》用“南洋小学生”名,写《驳革命足以召瓜分》论文,又别署“南洋一学生“   [B]苏曼殊(1884—1918)[/B]曼殊幼名戬,字子谷,小名三郎,后更名元(玄)瑛,清光绪三直年甲辰(1904年),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诗僧,又是一位卓越的文字翻译家。异行脱俗。在他廿一岁时,窃取其已故师兄遣凡在广州雷峰海云寺的度牒,自此便以上所称的“新会慧龙寺赞成初长老弟子传经”自称。并自命法号日“曼殊”。香山县恭常都历溪乡人。是一位俗革命和尚。以其饮食无节,致患肠胃病死,年仅三十五岁。喜吃八宝饭,江南刘三夫人陈灵素特制邀他吃。他毫不客气,至即大啖。致柳亚子、刘三诸友好信,末尾自署“写于红烧牛肉鸡片黄鱼之畔”字样。尤嗜吃苏州酥糖,一日尽数十包。糖是其生平不离口者,一次无钱购买,将所镶之金齿换钱买若干瓶供吃。自号“糖僧”。曾发表《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于一九0三年十月七日《国民日报》附张《黑訇世界》署名“苏非非”。 [B]陈子清(1810—1899)[/B]子清字季腴,号玉壶,员峰乡人。家贫,幼随同里曾望颜苦读,卖书画以自给。壮年以《泊岐山锁》:“石紫云黄海浪青,冰兹银甲玉亭亭。绿何子夜销魂曲,唱与天涯估客听”一诗而出名。人称他为“陈估客”。平生讲究养生术,精服气吐纳内功,自号壶道人。善画,尤工梅菊,因名其读书室为“证真画斋”。   [B]鲍俊(1788—1840)[/B]俊宇宗垣,号逸卿,山场人。道光癸未三年(公元一 八二三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候补郎中。赏由翰林为广文,由广文为中书,因自署日“内外中翰”。乡有石溪洞,飞瀑奔腾,风景绝胜,筑台榭,集各流觞咏其间,因自号“石溪生”。侨居广州芳草街,于屋左开辟一别墅,有老榕一株,古翰参天,因名其居日“榕塘”。塘上有轩,颜日“守庸”塘上有池,池上有楼,有亭、有桥、有廊,名之日“也园”,(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