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管窥黄季骞风范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2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郭浩如  
  黄季骞,本名飞鹗,晚年人们都以季骞呼之,渐至少有人识其旧名了。我邑黄氏,族系至繁,而以长洲与荔山宗支为著。季骞出生于荔山黄氏,祖与父都是科第中人,所以人称季骞诗文,乃承泰泉家学,有由来也。   季骞的字写得好,也卖得钱,他不做官,不为人师,只设小店卖杂架,收购字画古玩,兼作鬻字,从写贺联至小如家信,均接受书写,还会刻篆印章和装裱字画,然非至交好友,是不会接受装裱书画和篆刻印章的。他的诗有庄有谐,有体有用。自编辑《小嫏?馆诗钞》,友人多投赠诗题其卷首。有时兴致辞好,与朋友调笑,口角不足,还且做些打油诗。   二次世界大战,香港沦陷,故人刘云帆回里悬壶应诊,馆与季骞所设杂架店比邻,因此时常拉我相陪走访他而渐熟习。后来承其引介,到黄孟徒家夜坐,座上有余菊庵、李君实、郑砺石、杨道腴、张楚楠、黄亦承等邑中名士。坐中谈诗论画,以至篆刻、古董,皆为清雅脱俗之语。或则市楼小饮,也颇投契。日寇投降前,季骞所设杂架店位于西市,日寇投降后,改在太平路蒌园巷口,时已不卖杂架,只卖字与鬻文了。   季骞结交多是享有文名之士,远客于外的汤展云,就时常与之通音问或邮传诗唱和。李供林则曾选录紫里李氏诗六、七代数十人,或已刻集,或只存抄稿,重托季骞为其父助传。陈铸魂、郑道实、郑彼岸等都时与之过从。   可惜季骞晚年在十年动乱期间,受谤遭劫以至辞世。所藏大量书画文物,恐已概无留存了。   季骞生前曾写过一些诗给我研读,或赋诗相赠与赓和,惜全已付劫灰了。现存几首拙作,均为应季骞之教写成,聊供关心季骞先生及中山史事的同志作一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