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民在龙山书院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2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黄联安
龙山书院,是现在龙山中学的前身。它创办于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民国后易名隆都高等小堂,以后校名几经更换,1956年定为龙山中学。这所学校由于历史悠久,加上当地人士热心教育,先后培育了不少人才。学校教师,也有不少饱学之士,较突出是国民党元老之一的胡汉民,国民政府政学系的领袖杨永泰,以及解放前誉为广州数学界四大天王之一的刘芙初,都曾在这所学校执教,上了年纪的隆都人士,对此还津津乐道。
据我市政协委员、书法界老前辈菊庵先生回忆,胡汉民在龙山书院教书,是我市著名的书法家彭炳亲口对他讲过的,彭是当时龙山书院的董事,而胡汉民则是以举人的身份受聘而的来,不过,他只当了一个学期的教员就辞职他往了,临走时还向书院借了一些旅费,并且都经董事会计论通过的。
余菊庵老先生还谈了原住在石岐蒌园的已故中医黄伯盘,当年也在龙山书院读书,受达胡汉民的教育,说胡对学生的管教很严,黄医生曾因触犯校规而受过胡的处分。
关于胡汉民在龙山书院任教,在他的传略中也有过记载。胡汉民说自己1902年随吴稚辉等赴日留学回国后,先在广西梧州中学任教员,后又任广东香山地方私立学校校长。(1986年河南人民出版社《黄博军校名人传略》)显然,上面记载的香山地方私立学校就是龙山书院,不过当时他不是校长,而是一般的教员。
又据一位沙溪区的郑老先生说,他早年在广州读书,经常跟些同乡到长堤兰亭洒店,那里是有不少隆都同乡长期住宿的,他回忆当年航空学校校长刘植炎(隆都人)的秘书,也是长期住客之一。在那里,他听过关于胡汉民的传闻,胡汉民辞职的时候,确实向书院借旅费,管账的有点惊奇,问胡:你的薪俸很高,每年白银三百两,为什么还要借钱?胡很怀疑,自己明明是年薪一百五十两!那里来的三百两呢?管账的拿账本给胡看,也是明明写着叁百两的。这时胡才明白,原来是代他领薪金的一位姓刘的教员侵吞了。
当有汉民矸广东任省长时,那刘某去找他他求官,刘是带了一班朋友住在兰洒店的,胡汉民叫他在那里等候,并且答应他当中山县长,刘是喜出望外的,同行的人都安排了科局长等大小职务,可是等呀等呀,一个月,两个月都过去了,便函跑去见胡。胡说要等三个月,然而,三个月也到期了,却毫无声息。正好又有熟人去见胡汉民,便托他带个口信,当那熟人去见胡的时候,胡告诉他,叫那刘某再等三年吧。于是便将刘某侵吞他薪俸的事原原本本向来人讲了。当刘某听到这一回复后,便悄悄地溜走了。胡汉民就这样不露声色地使刘某受到深刻的教育。胡汉育在龙山书院的这段经历,是在他投身革命之前的。虽然和他以后参加革命工作没有直接关系,但正如他的传略所提到的,由于他走“教育救国”的道路碰了钉子,才促使他改变主意,要走革命的道路,“1904年冬,胡再赴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法政科学习,较广泛地接触到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法律学说,结交了一批具有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好友,特别与汪精卫、朱执信甚为密切。1905年在东京第一次见到孙中山,开始直接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而走向革命的。胡汉民是举人出身,当时已从日本留学回国,其资历是不简单的,龙山书院能聘到这样的人当教员,年薪达三百两,可谓十分重视教育的,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注重智力投资的。难怪隆都地区教育发达,人才辈出,这是有其一定历史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