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邦平的一生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2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魏永怡
编者按:本文笔者魏永怡,现年八十五岁。是魏邦平族侄,青年时曾任魏邦平部队第一团文书,是海洲村魏族中最熟悉魏邦平事迹的一人。魏邦平是中山县海洲乡麒麟坊人,出生于一八八四年一月。父凯臣,母黎氏,生二子一女,长子名利川、邦平往日读书和学习生意。
邦平在日本期间,入同文学校就读,孙中山先生一见器之,及后,清末时事日非,邦平慨然:昂然长尺躯,不能为国家干城,非夫也,乃投振武学校,逾年改官费进陆军仕官学校,学骑科。毕业回国,晋谒光绪皇帝,赐以马兵科举人,充任广东督练公所编译员。学兵营成立,充教练员,又任广东讲武堂教官。辛亥反正,随蒋公伯器、胡公展堂商议军国事,尽用其言,任军政府陆军司长,参谋部长,督军府参谋长,授陆军中将,受任为第二师第三旅长。
当时共和新建,广州民军云集,军纪荡然。最凶暴者,莫如石锦所部驻黄埔,握广州之咽喉,既有所恃,更不知军纪为何物,政府设法谋解决之。乃令魏邦平肩此重任。邦平毅然受命,乘宝壁军舰,率卫队一连,随舰前往。及抵黄埔,只马弁二人随行,直诣石部。石闻其一二人登陆,不虞其他,遂延见之,说:“君台奉命来缚我耶?”魏笑道:“我赤手空拳而来,何来此笑话”。石乃邀共午膳。酒酣,谓魏说:“君诚勇士,敢单刀赴会,但我亦非弱者,当随你登舰一游”。膳毕遂偕魏行,迨登舰,伏兵遂起。石方欲拔枪,魏一手握之,石就被擒。而包围之陆军已掩至,石部被缴械。巨?授首,邦平之功也,由此可见其胆量过人。后,魏邦平晋京授将军府参军,察袁世凯有帝志,乃回粤与谭典虞、徐君勉谋倒袁。邦平说,龙济光乃袁之爪牙,祸吾粤,宜先、逐之。计定,猝骑江大宝壁诸舰,举义旗,驻军江门,与肇庆都司令部遥为犄角,龙军舰队遍布于飞鹅头、仰船岗、三山石壁海面。邦平与战,连破之,龙军失败,退去琼州。
一九一六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其爪牙龙济光尚有残部驻在阳春县。魏邦平奉令率领警卫军数营及游击队三中队,炮兵一连,出师阳春讨龙,将龙军全部消灭。凯旋返穗,莫荣新委任魏邦平为护国第五军总司令,兼广东省会警察厅长,全省警务处长,所辖军队十二营。
当时的广州市,乃是一个古老城池,交通极不方便。一九一八年,魏邦平兼任市政督办,建议向上级请示拆城,获得批准,乃负起拆城重任。城基拆除后,还要计划开辟市内中心交通马路,因此须涉及拆除一些铺店与楼房屋宇。但引起市民不满,结队游行,日夜向上级请愿。又受到维护封建牌坊(如四牌楼)之势力阻挠。而魏邦平毅然决然,不畏任何阻力,不拘任何情面,任劳任怨,积极使市面交通便利,促进商业之繁荣。
一九二○年,陈炯明(当时未叛变)率军由漳州沿东江回师广州,莫荣新傾全部桂系兵力抵御,在东江作拉锯式战争。魏邦平审时度势,先举义旗,宣布独立。并与李福林部联合,在河南士敏土厂,设立临时督军府,请海圻舰长汤廷光任监时督军,电请荣新下野,实行兵谏。从此,莫荣新在前线之军队,受到魏、李独立之影响,节节败退。陈炯明率军乘胜追击,很快直入广州驱除桂军。陈炯明任粤军总司令兼广东省省长后,将所有军队改编,委任魏邦平为第三师师长。桂军在广东失败后,残部退回广西。桂系首要陆荣廷取消广西独立,恃有北京非法政府援助,出兵侵扰粤边南路等地。一九二一年六月,陈炯明奉命出师援桂,任命魏邦平率领海陆空军(海军有内河巡舰江大、江汉、江巩、江固、江防等舰只及鱼雷艇共三十余艘,全部水兵约千余人;空军有水机二架、陆军第三师辖下步兵六营)担任西江总指挥,水路溯江而上,以攻梧州之正面;陆路部队从封川、开建进入苍梧县境。经过一两个回合,就破梧州,一路追击,在藤县血战三昼夜,攻克该县,直破浔州,与援桂各路大军,会师南宁,广西全省遂告解决,第三师部队全部驻防浔州。
一九二二年,粤军全部班师回粤,第三师驻防广州,孙中山任大总统,任命魏邦平为卫?司令。是时,陈炯明拒绝北伐,密谋叛变,由参谋长叶举指挥,发动围困总统府,企图打垮孙中山先生。陈炯明在发动叛变前夜,由叶举召集在广州各部队将领,开军事会议,策划如何围困总统府,要各将领签名,魏邦平拒而不签。
国共合作时,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训练学生军。有一次蒋介石派人通知魏邦平,请他复出任第三师师长,否则请他离开广州。但魏邦平置之不理,闲时往简琴石之东山俱乐部消遣。突有一晚,有军队几百人,水陆并进,将大沙尾魏邦平住宅包围,乱枪向他住宅扫射,然后入屋搜查。当时魏邦平在简琴石俱乐部,其妻黎?即用电话通知他。他立即逃往东山附近之农民禾草堆里匿避。后为一外国友人仗义,同乘电船去河南,再往香港定居。
一九三一年,唐绍仪任中山县县长时,委任魏邦平为公安局局长,魏辞而不就,只介绍吴飞充任。陈济棠委任魏当军?处长,魏亦辞而不就。
魏邦平对家乡教育甚为关怀。一九一一年魏邦平出资在本乡红庙纺创办一间小学,翌年因洪水泛滥崩围而停办,至一九二一年,他再将原校恢复,并赞助不少物资,如台凳等。在第一批学生开学时,他还向每个学生送了一套制服。他又积极培育袁开往法国留学,取得农科博士学位。袁回国后,在龙鳞沙办惠农农场,兼营小型机榨糖厂,积极找到台湾高产糖蔗种,加以繁殖,为广东糖蔗业开始之先进也。
魏邦平在乡与新会荷塘康溪乡黎?女士结婚,生有三男三女。女均已结婚,定居香港。长子雄基,在日军侵华期间,留学美国航空工程,毕业归国,经韶关入中国空军报道,路径山头十,被日机轰炸殉职。次子雄量,留学的国飞机工程,日军投降后,毕业回国,曾在台湾中国飞机厂任工程师。后定居香港,在香港钢管厂任厂长肩总工程师;及后往加拿大,在多伦多RYERSON大学任教授。幼子雄峰,在香港开设汽车贸易公司和修理厂。
一九三五年,魏邦平患病,在广州颐养园医治无效去世,终年五十二岁。遗体寄?在双山寺,翌年安葬在广州北郊坳头腾窿之原,一九四六年遗体移返中山县海洲家乡,一九四九年安葬在日富大山中部,坐东北向西南。
魏邦平在日本留学时,已为孙中山先生认识,所以他毕业回国后,孙中山先生对他极为器重,屡委以要职。但孙中山先生屡次劝他入党,他都婉辞。有一次孙中山先生捉起他的手,劝他签名入党,他亦婉辞,以军人无党为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