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小榄民间故事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24日 来源:
中山政协
[B]“无礼石”与“对联”[/B]
清末,小榄镇大石街是小榄三大姓之首的何姓聚居之处,这一带的高门大户就是权势的象征。这里有一个练武场,在通向练武场的西闸门旁有一块大黄腊石,三尺见方,形似乌龟。何姓中一些纨袴子弟,经常在这里胡混。其中欺人最甚的要算是将军府的何乃清。他本身是武举,叔父何佩林也是武举,兄何乃斌是武探花,弟何乃益、何乃中都是武侍卫。一门鼎甲,俨然一方之霸。
这个何乃清每天傍晚必与一班恶少,坐在那块黄石上聊天。对路过这里的年轻妇女,动辄评头品足,调笑侮辱。习惯地用尺量度她们的金莲小脚,妇女们无敢与抗。对稍有姿色者,甚或强行奸污。常年累月,群众恨之入骨,只怒而不敢言,唯有把这块黄石称之为“无礼石”,以影射那伙无赖之徒。
可是这一带名门望族中的一些妄自尊大的家伙,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同治十三年正值六十年一届菊花大会开幕之日,为了显赫官威,除在大石街一带大肆张灯结彩外,还在街口牌楼上县挂出一幅长联,征求对偶下比。联首写着:
“大石街前,两岸青松,上下金桥锁。船来船往,将军府、侍卫府、资政大夫第,世代名家传古古。”
这征联挂出之后,谁也知道是这班混旦炫耀其权势。几天过去了,无人敢对,怕的是惹来横祸。因为是既不愿褒,又不敢贬。因而这些所谓“权贵”们更加趾高气扬,自以为是一代才华,曲高和寡。
这时,有个剃头匠,家虽贫而为人耿直,有点文墨,实在憋不住这肚气。就用一张白纸写出下联:
“飞鸵岭下,一带黄萌,东西木臂开。棺出柩入,白骨坟、乱葬坟、花子养生亭,历朝荒?至今今。”
这一联不但对仗工整,且以其针锋相对的文意,给封建权势以无情的鞭挞。这联在深夜才敢贴出来,到第二天早上人们看到了,竟轰动了整个榄乡,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而这班所谓“权贵”却威风扫地。他们是不会让一个穷剃头匠“明剃眼眉”的,于是制造借口进行迫害。但这个剃头匠早已立下主意,远走他乡了。这副脍炙人口的名联,至今仍在榄镇人民中流传着。
(附)那块大黄腊石,在一九三一年间,中山县县长唐绍仪在唐家湾兴建“共乐园”时,搬去作园内的点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