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刊词
发布时间:
2006年06月05日 来源:
中山政协
1983年九月,全国政协举行了第四次全国文史资料工作会议,决定把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作为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方向,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搞好这一工作,对于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中山政协,在早期曾出版过《中山文史》、《旱年今昔》和《解放前的黑暗》三辑文史资料,在十年动乱中,被迫停刊。第三届政协委员会成立后,继续征稿,从1983年起,又在石岐、小榄、沙溪、三乡等处组织写作组,现在,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终于恢复出版了。
我们中山,地处祖国的南海前沿,毗邻港澳,对外交往频繁,较早接触到国外各种思潮,特别是民主革命思想影响较深,在民主革命时期,曾涌现了一批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家,如陆皓东、杨鹤龄、刘师复、杨仙逸、徐宗汉(黄兴夫人)、林君复、郑彼岸……等,还是在各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知名人士,如多才多艺的爱国诗人苏曼殊、中国现代音乐鼻祖萧友梅、教育家钟荣光、著名电影演员阮玲玉,岭南乐派代表、名音乐家吕文成……等;在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曾任中国共产党政治局候补委员的杨殷,与孙中山是翠亨村的同乡。以上都是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当
然还有不少不知名、但同样对祖国的进步作出了贡献的先进人物,则有待于我们继续收集其史料,作为教育后一代的爱国主义教材,发挥文史资料的作用。
文史资料,也可写一些反面人物,从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中,可以反映着时代和社会变幻的风云,使人们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有更加形象的认识,也是一种反面教材。
我们中山由县改为市后,如何成为新型的经济区,是一项重要的课题。过去老一辈的实业家,对于兴办;实业,发展经济是有一套好经验的。解放前,省港驰名的大新、先施、永安、真光等四大公司,都是中山人创办的,又如岐关、?叠车路,迪光发电厂……等,都是经过艰苦创办的。还有,老一辈的华侨、港澳同胞,他们离乡背井,飘洋过海,艰辛创业,不少成为富商巨贾;他们的子女,也有不少是学者专家。现在,回顾和总结他们兴家立业,培育人才的过程,写成资料,对于我们发展经济,勤劳致富,引进先进技术,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综上所述,收集和出版文史资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要把这一工作做好,必须把它放在应有的位置,除了我们政协委员以“抢救历史”为已任,大家开动脑筋,动手撰写之外,还可以动员亲友、同志和广大群众,进行收集和撰写。
这里潜力是很大的,我们一定可以同心协力做好这一工作。
在这次复刊中,我们编辑组因限于经验和水平,不足之处,有望于政协各同寅以及各界热心人士,给予指正;并望大力支持,以期把这一刊物办成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优良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