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郑观应·清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24日 来源:
中山政协
[B]郑观应[/B] 又称官应,字正翔,号陶斋,杞忧生、慕雍山人。道光22年(公元1842年)生于三乡雍陌村书香之家,其父文瑞于乡设秀峰家塾授徒,观应幼从父学。咸丰19年应童生试不中,时年17岁,赴上海从族亲长辈习商。25岁为英商上海宝顺太古洋行聘为买办。同治8年向清廷报捐买授员外郎街,年再买授升郎中,第三次于光绪5年买授卿衔二品顶戴。以英商代理人身份买授官衔后,历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轮船招商局会办、汉阳铁厂与粤汉铁路公司总办等职。曾创办官营贸易、航运等企业。
光绪29年授广西左江分巡道,在任一个月卸职。宣统元年选任招商局董事。辛亥革命后,任招商局公学住校董事主任、上海商务中学名誉董事。1922年病逝于任内,享年80岁。
世称观应为“中国近代改良主义者”。主要著作有《易言》、《盛世危言》、《救时揭要》、《时事急务管见二十五条》等。观应在其著作中认为,“器由道出”,“道”由中国“列圣相传”,“孔子述之以教天下万世”。在政治经济方面,观应提出:“主以中学,辅以西学”作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原则。他认为英美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以商立国”而发展起来成为强国,而中国则应“借商以强国,借兵以卫商”。他还主张国家设“议院”。对资本主义列强在军事上和经济上侵略我国,他主张应采取以牙还牙的对策,即“兵战对兵战,以商战对商战”。
他强调发展工商业,认为:“高贾具生财之大道,而握四民之纲领”。又说:“论商务之原,以制造为急,而制造之法,以机器为先”。
曾向清廷建议实行保护工商业政策,说朝廷“?削”、“遏抑”商业,是中国商务不能振兴之根本原因。应采取保护关税、海关不用洋人、载撤厘金、允许商人自由投资、商人投资建设铁路由国家保付利息,选举商人为议员,发给投资公众事业大的商人以“称颂功牌”等等护商措施。
附录郑观应诗四首:
[B]闻中法战争感赋[/B]
牢补亡羊尚未迟, 工农商是富强基。
强邻环伺犹基虑, 当轴因循岂不知?
贾谊上书唯痛哭, 班超投笔莫会议。
疮痍满目凄凉基, 深盼回春国手医。
[B]香港差次感作[/B]
投笔纪从戒, 曾任营务职。
忘身探虎穴, 立志平蛟窟。
勇士愿捐驱, 将军恐未得。
归舟游海南, 奉激绶台北。
小丑复跳梁, 孤鹤垂羽翼。
知彼如知己, 在谋不在力。
岛屿势难守, 虎狼心叵测。
下策思镜濠, 濡毫告相国。
[B]读《管子》有感[/B]
非富不能强, 非强不能富。
富强互为根, 当国宜兼顾。
[B]书愤[/B]
沧海苦横流,浮云蔽山岳。
中国不自振,晏安中鸩毒。
外侮既频仍,内乱又潜伏。
欧洲论邦友,形势计强弱。
保护踏波兰,狮熊非我族。
兄弟阋于墙,群雄耽逐欲。
海上说瓜分,矿路问谁熟。
有利必均沾,得陇还望蜀。
借端肆要求,幅员日以蹙。
欺我无人才,所用非所学。
兵部不知兵,武官无韬略。
刊部不晓律,胥吏弊易作。
户部不兴利,工农日萧索。
坐论推元老,部员供唯诺。
事若上不明,动为下所黩。
畏难图苟安,袖手观棋局。
终为白种侵,生民悉挫辱。
不见彼属地,暴虐任鱼肉。
轻视若牛马,贱役齐奴仆。
不许掌兵权,只许沾微禄。
昏昏醉梦者,疾呼宜惊觉。
救时共发奋,变法尤宜速。
上行下心效,明耻以整俗。
众志借成城,剥极当占复。
若再误因循,其患溃心腹。
保国即保家,聊以贡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