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何氏祖孙三代·清
——何文明 何日愈 何璄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24日 来源:
中山政协
[B]何文明[/B] 字尧臣,小榄人。幼年丧母,事父孝,颖悟好学,发奋读书。乾隆44年己亥科乡试第35名,赴京会考屡试不中。嘉庆6年挑选儒士,发河南署临颖知县,迁署黄县、息县、滑县知县。所任以廉洁奉公,爱民善治见称。凡事有利于黎民百姓者,雷厉风行,虽有负过之险,亦任劳任怨,置私人名利于不顾。后升任洧川知县,在任三年,狱无冤民,案无留牍。道光元年引疾辞官归里,士民扶老携幼置酒相送数十里。归程中转乘舟渡洞庭湖,忽病坐卒于舟中,时年63岁。
文明生平清廉自爱,宦橐萧然。却能济人急,如诗人徐石泉殁于河南省邸,他出资殓之,又资生前负债千两,徐母等眷属归乡无资,文明一概为之代偿,又向朝廷申报抚血,为之治丧,遣役护送归里。
文明平素好读书,善写作,工诸家书法。遗著有《二思斋文集》、《二思堂诗集》、《中州笔记》、《嵩山纪游》、《投间杂录》、《诸子粹白》等。
他在《诸子粹白》自序说:夫诸子之书,虽不足希?六籍,然其于道也,如屋漏之窥天,然亦时有所见,弃瑕录碎,离为四卷,日粹、日白者,其义取诸淮南子,俊语名章触目,纍纍略与马总意林相近,虽异由博反约之义,而亦披沙拣金之说也。
[B]何日愈[/B] 字子持,文明第四子。少时随父宦居河南,好学能文,尤其留心于兵事.两次就顺天府乡试不中,于嘉庆幸21年报捐补用,分发四川署垫江县典史,迁蓬州府吏目,道光5年迁会理州吏目,会理处于川滇交界,乃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之地,素称难治之区。日愈到任,廉以律己,恕以待人,获得各族百姓爱戴。遇有难决狱讼,经他审讯处理,则各方顺服。时有猓猓族杀死汉人,曰愈奉命前往查验,猓猓族酋长自知罪责难却,请汉人绅士贿送银两求免,并以自杀相威胁。曰愈严叱之,单骑进入猓猓区。酋长带兵来迎,呈低三下四之态。曰愈不为所动,深入调查后,将实情上报。酋长反评诬他索贿未遂而枉法。知州为人廉洁,审知实情,处酋长以杖刑并免职。时成都知府刘衡乃循良官吏,闻其事,称赞曰愈所为,是以名声大著。
其后,报捐升知县衔,仍发四川,授西川木多粮台(相当于今之粮食局长)调署前藏粮台。历任前藏粮官,会见达赖喇嘛时必恭必敬,若下官参拜上司,而达赖则正襟危坐接受。曰愈到任往见,则只作揖不拜,并说:“达赖喇嘛虽尊贵,踞位,然会见天朝官吏,则不然也“。达赖笑起握其手,延之坐,然后说:“君乃有根器之人也“。
咸丰元年调任岳息知县。县人有曾任山东兵备道者,恃势骄横,前任知县惧其凶,事让三分,初见曰愈则有所请托。早愈严正拒绝,因此,豪强多不敢逞能,县得大治。
咸丰3年调署屏山知县。该县少数民族上层头头中,有人谋反叛国,蠢蠢欲动。曰愈到任后,以武力镇压平息之,并清除奸细间谍,是以谋反者不敢复出。是年母丧,因路途受阻,不能归。时宁远府猓猓族人焚掠冕宁、盐源、西昌等县,上司以曰愈熟悉少数民族情况与习俗,遂命为总兵官占泰之幕僚。他甫到军营,有知县以民变,来求发兵镇压。曰愈轻骑往探视,见众?然于县城门外,问之,则说:”被猓猓族人焚舍抢劫,无以为活,因商请知县谋给饮食与栖身庐舍”。日愈呵责说;“你等平日欺压少数民族,占据其地,夺其耕,又以高利贷盘剥之,压迫愤极而反,致有今日之祸“。之后,他一面请总兵官派兵平叛,一面出面安抚,使冕宁、盐源、西昌等县(属越崔,即三国时代诸葛亮以刚柔相济之策七擒七纵孟获之处)少数民族17个支派,获悉表示敬畏,不敢再滋事。且请汉人复业,对缺粮者贷以粮粟,无屋者赠以木材重建。日愈教育汉族百姓说:“猓猓等少数民族也有天良,决非蛮不讲理者,你等今后应相安而居,切不可再以大民族之势态欺压盘剥彼等,以免再闹乱事”。众皆服其高见。他又与猓猓等族订立约法十二章,歃血为盟,使该处较长时间相安无事。
稍后,发生云南大地主韩登鸾聚数千武装进犯会理回族地区事件。韩扬言:居于淌淌河两岸之回族乃世仇,非踩平不可。上司命日愈率兵前往查处,刚到会理,见邑城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又传说有奸细伏于城内。他立即下令大开城门,大张旗鼓宣扬三日后全城大搜索,凡窝藏奸细者全家抄斩。事后,士民来报:奸细已经遁迹。日愈即四处张贴告示,勒令登鸾立即释怨和解。登鸾闻之惧,遂散退。回民仍聚居淌淌河两岸,日愈恐怕日久生变,因下手谕告诫回民各安于农畜各业,任何时候均不得生事。因民恭敬地回答:“道光16年,流砂下坠成水灾,田庐皆被浸没,河水湍急,民不得渡河逃避。幸得何公策马率数百兵负米来赈济,帮我等疏通河道,解除水患,民等至今铭感不忘。今何公有谕,理当世代遵守,违者共诛之”。事件经日愈妥善处置,会理各族百姓相安无事,但功劳为他人所攘,而知情之上司亦已他调,没有人给日愈叙功。但他毫不计较。
咸丰11年,其予?升任安徽庐凤道,辞官随子颐养,享年80岁。
书载:“日愈气体雄伟,议论风发,熟谙天下形势,喜语诸战守事。见义勇赴,不计祸福,意所不可,虽上官不为屈。时兵事方剧,屡上书当道,陈方略,洋洋数千言,然卒不能用。所决疑狱,蜀人惊为神明,或以其事附会为小说。而日愈以为此牧令分内事,不自言也”。
著有《存诚斋文钞》12卷、《余甘轩诗钞》12卷、《涉趣园诗璞》2卷、《退庵诗话》16卷、《玉帐狐腋》等。
何璄 字伯玉,号小宋,日愈子。自幼聪颖好学,随父居四川,17岁以监生庆顺天府恩科乡试,道光23年中举人,27年擢进士第,进入翰林院实习3年,以优良成绩结业,授翰林院编修。咸丰2年充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即科场副监督)。其家世一般,旅食京华,敝车赢马,不谒权贵,人益敬重之。
咸丰3年,?被用以记名御史(直接向皇帝负责之试用特别任务使者)。7年授江南道监察御史,9年升户部给事中,10年迁工部掌印给事中,11年授安徽庐凤道。
同治元年,?调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幕僚,总办营务。3年迁署按察使,赏花翎,旋升按察使兼布政使,先后发任湖北布政使兼护理督抚,山西布政使。9年升福建巡抚,迁山西巡抚,10年调任江苏巡抚,11年署兼通商事务大臣。
光绪2年9月,?应召入?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即授闽浙总督,赐紫禁城骑马,是年12月命兼署福州将军。
光绪10年,法国海军侵犯我东南海域。朝廷不用璄战守计策,以到防卫措施失效于反击中失败,清廷割地求和。璄竟成为替罪羔羊,被革除职务。
璄乃经略满腹忠君爱国之士,且对政事国防,敢言敢做。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时,英国侵略军攻陷广州城。他曾问朝廷建议:命陆路提督?寿调精兵驻防三水、佛山,从水路截击英侵略军;同时激励各地团练乡勇环集广州城外,形包围之势;传谕城内百姓配合,内外互相呼应,凡能擒获入侵英军献功者,破格予以重赏。通谕尚匿于城内之文武官员,不得以“投鼠忌器”为借口,阻碍百姓抗英杀敌。又提出从重治广东巡抚柏贵、两广总督叶名琛误军失职之罪,并建议严处抗击侵略者不力之惟均将军穆纳、副都统双禧双龄。
咸丰8年,英法等国兵船入侵塘沽、天津。璄上疏陈述战争守之要略,指出:“驭夷之策,不外战和两~,必能战而后能和璄必能守而后能战。若平时不黩武以邀功,则外夷心悦而乐从。有事不退缩以示弱,则外夷心畏而折服。虽今东南多故,军饷拮据,战守固未易言。然而国体宜伸,人心宜顺,天万难措置之中,璄必思为自固有佘之计,而后可使逆夷降心相人。不然,任其要求,不独后世功过所关,抑亦目前利?所系,非细故也。从前琦?、耆英办理夷务,惟知屈己求和,致辞有今日之患。若仍循故辙,恐后患更甚于今日也……。“又指出天津、上海皆可以守,可以战。“天津海口多横沙,出入到为艰险,滨海一带尽系沙滩,无高山隐蔽,所谓天险特者也。防守之法,当于内河岸边多筑碉楼,墩台,按列炮位,分饬兵团守护,港口多栽木樁,尽收渔船入港,严防勾结,绝其交通最为要著。上海自夷人设立码头囤聚货物,资本数十倍于中国之商。若朝廷震怒,绝其交易,焉肯在彼滋扰璄但今江宁未复,万一夷船驶入,人心震动,于军务大形牵制。查上海距苏州虽止二百里,然皆浅水小河,夷船不能进泊。惟松江滨海,宣选重兵扼守,并劝谕绅民团练互相保卫。其余各海口均宣一律布置。海滨居民,生长风涛,风气大都强悍,鼓舞而激励之,皆劲旅也。此先为可守以待战之说也,……。臣愚尤以为不如投其所忌,则其兵不能分散,其势不得不弱”。他又分析了英、法、美、俄、德等列强间之利害关系,建议采取唐代“郭子仪用回纥攻吐蕃之计”,予以各个击破。
他抗论夷务,先后上疏八次,凡数万言。可是,文宗爱新觉罗奕?温庸无能,未予采纳,并予以明升暗降,升在随侍于皇帝左右,而无实权之户、工两部给事中职。
光绪10年,法国侵略军占领越南后,派战舰两艘侵入我福建海域,觊?福州城和台湾台北、基隆港等地;英、美、德等国亦派舰船陈兵于我东南沿海,包藏祸心。日本则对我台湾岛垂涎三尺,张牙舞爪,蠢蠢欲动,时有挑畔。璄于大敌当前,风云叵测之际,曾多次进言,建议及早调兵遣将,广募义勇,设防应变,积极还击,以保国土安全,黎民百姓免遭蹂躏。然其时德宗爱新觉罗载璄懦弱无知,且形同傀儡。而把持权柄之慈禧太后,则只顾揽权聚财,排除异已,滥杀无辜,针压维新运动,鱼肉百姓,享其腐朽霉烂之宫禁寡欲,于外敌汹汹,南北受敌,国家危殆之时,竟置之漠然,对?所陈应变策略,不予理睬。致列强调集重兵,布署严密强行进攻时,始仓促传旨反击,事已不济,丧失台湾基隆港,水军几乎全军覆没.然而,丧失国土,辱国害民之咎,却强加有璟,由傀儡皇帝?下旨,召璟到京,授受替罪羔羊处置,即行革职.
既被革职, 璟即返闽交待公事,事毕返粤.然璟素来廉洁奉公,囊空如洗,靠亲友部属借贷始有归里盘川.离任之日,百姓焚香叩拜相送,驿道为之阻塞.福州城外有陈清端
生祠,闽人并祀璟于其中.时已受封文襄公之左宗棠与闽浙总督杨昌浚,曾联名奏疏为其平反,而璟则漠然置之.
归粤后, 璟闭门却扫,不与外事.施受聘主应元书院,暇则观书写作,种花植草,赏玩花卉以自娱,度平淡晚年.光绪14年病故,终年72岁.遗著有《春秋大战录》、《通鉴大大战录》和《奏议》15卷、《事余轩诗》10卷。
其子耀章署广西左江道;翰章举人;麟章、宸章俱诸生;敝章拨贡,发江苏侯补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