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宋末寓县邓光荐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24日 来源:
中山政协
邓光荐 原名剡,江西庐陵人。少年时已负奇气,以诗著名。青年时登进士第,曾授官职任事,因战乱避居福州。景炎元年(公元1226年)由?师赵总卿荐举手宣教郎兼宗长寺主薄。悃师与文天祥起兵抗元时曾用其计策。文天祥遗著《指南录后序》载:“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居以北虚实告东西二悃,约以连兵大举。”
后随赵总卿由陆路越南领入粤。因广州为元军攻陷,光荐携家眷避徙香山,投宋师后人赵时纵,寓居黄杨山下附近旧寺观。住下为久,遇强寇夜劫,荐妻与子女家人匿于暗室,强寇无所获,遂纵火烧其居,一家12口被火焰围困不能脱,全部被烧死,仅光荐一人幸生。一夜之间变成光棍孤佬,一无所有,唯有寄居赵时纵家。时纵乃宋师后人,淳祐10年(公元1250年)庾戎科进士,原籍江西矾阳,其夫赵夫原任南海县令,端平元年迁任香山知县。时纵曾受封承节郎,因避乱弃官寓居香山,建金屋精社于黄杨山下之乌岩,其子孙世居赤坎村。光荐、时纵和龚行卿尝于乌烟吟诗作词,绘写景物,顾景抒怀。
光荐于景炎2年6月赴崖膳侍帝,授秘书丞兼礼部侍郎,封权直学士,兼理学士院。不久,宋朝崩溃,光荐随帝邴投海,被元兵救起。元将张宏范以礼待之,名为家庭教师,课其子张?。他写了一本《相业》授予?,并说:“熟读此书,以后一定有用”。
光荐兼曾多次请求准予去当道士,宏范不许。数年之后放返家乡。《宋史·陆秀夫传》载:“秀夫曾纪录帝?、?于海上避难事,写成一书,授予光荐保存,并交带说:“君死后,幸传之”.其后,光荐带此书归庐陵,结茅舍为道士,于元大德初年病故。陆秀夫写成之书是否有存传,则未详。
光荐寓香山时所著,有《浮虚山游记》,摘略如次:……番禺以南,海浩无涯,岛屿州潭不可胜计,其为仙佛之所宫者,时时有焉。未至香山半程,许日浮虚山,以虎踞而风钟悬,而磐折。苍然烟波之上,四望而无不通,方空澄,一望千里,来行去烟波歌相闻。及微风鼓浪,喷薄冥迷,望山?尺,若不可到。故过此山,且喜且惧。异时灌莽纷披,猩狐聚号,依险机毒,上下相寻以害。行者则又指此山?苻绿林,楮戎而不敢出。独寓工承节郎鄱阳赵军时纵,过而乐之,及请于常平,贾其山及四畔,水潭数百顷。而道人达西奉佑圣祠于其上。赵君轻财喜施,环祠之数里内,山岩、水隈,可庵可堂,庵之堂之,无靳包。而达西苦行强志,经营十余年,又能裒众力以相赵君之所不及。于是,为屋几间,为殿一、为堂四、为内室一、为寮舍二。供佛有所施,舍有塔殿,之宏厂壮丽,则承节之子承直君若桃,嗣而成之。树林萧森,孤道晴彝,虽为出之号称洞天福地者,有不能过……。丙子夏携家潮居,冬赴避于广,尝过其下,祝于神曰:当为此山记之。次年,随承节客香山数月,每欲从之往游,辄不果。今年既丧家,诣府城始获一拜殿庑。时暑方剧,舍舟而登。蜩鸣树,?在竹下修然。有出尘之意,已而坐石,抚竹倚岩,睨海盘桓,终日不能去。而山之人为言:海中群盗有伐山之一竹一木者,辄惊动祸福,以是莫敢犯。呜呼!宇宙以来,有此山无此屋也。有圣者居之,使奸无所容,适有所肃,则前所谓至灵影响者,以名山,以度人,几是矣。山何不可名?而相承曰:浮虚岂非天人高举,未忘世间弭节,清游登临其上,以悯俗叹世,将缘是而得名耶。山空潮落,月明星清,必有载云旗耸,长剑孔举国翠旌翩然而来,下者山之,以时候之。
附邓光荐诗词二首如次:
[B] 《乌岩册赠赵承凶》[/B]
流水桃花人避秦,诛茅西岭结为邻。
如公尚友浮邱伯,顾我早师梅子真。
棋洒从容新里社,衣冠萧散古遗民。
他年史传收芳迹,应许牵连作隐人。
草草茅茨桷数椽,鸡鸣犬吠白云边。
此山此水前无古,能酒能诗亦是仙。
奁镜晓开林外海,佩环夜落月中泉。
弹余棋局听樵斧,犹恐还家不记年。
[B]《乌岩哀唱》[/B]
岁云暮矣可奈何,云愁雨湿阴风多。
要壑摧残海惊波,惨淡一色无山河。
哀鸿嗷嗷旧枝柯,飞矢不容秋虞罗。
深山短景一鸟过,会看明午风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