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2、郑愚·唐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24日   来源: 中山政协   
  [B]郑愚[/B] 晚唐人,世居石岐,官至左丞相。唐代尚无香山县,五桂山脉及卓旗山仍为海岛,属东莞县有,统称文顺乡,以今石岐附近为行政与货物交换中心。其时,石岐乃渔港,附近有制盐场与养蚝场,惟滩涂日渐隆起,冲渍平原开始形成。愚出身于经营渔、盐及海水养殖业之家。史书载;其家世殷富,驺童布满剞谷,皆纨衣鼎食。   愚聪明好学,少年时已抱平步青云之志。唐开成2年(公元837年)进士幯第,膺秘书省校书郎(校勘史籍、订正文书讹误之主管官,诗人白居易及宋文士苏洵曾任是职)。咸通初年(公元860年)授桂管观察使(掌握今广西及其附近地区,考核州县官吏政绩兼理民事的高级官员),在任2年,以镇压、抚血、教化三结合政策,严肃处治作弊官史,使境内秩序井然,百姓受惠。其治国安民之才,锋芒初露。   咸通3年,岭南西道节度使蔡京施行苛政,残害百姓,势成官逼民反,邕州军民群起攻之,罢其官,并逐之出境。朝廷命郑愚代之,任为邕州刺使兼御史大夫(隋唐时,刺使系州道行政长官。史即皇帝使者之意,御史大夫是直接代表皇帝掌管监察与执法的负责官员)。当时,岭南西道异常混乱,社会不宁,连年天灾人祸,百姓处于水深火热困境中。逢南诏国入寇安南群之乱,朝廷调发荆南、湖南二千兵马,桂管义兵三千,归愚指挥。且岭南东道又发生兵变,攻抽邕州,懿宗皇帝李又命愚分兵抵御。而荆湖桂三兵马不听指挥,调动不灵。于此危难之时,愚奋力支撑,苦战半年,稳定局势,使邕州无损。朝廷却加以指责,再度督令发兵安南及岭南东道。愚奏告:自己是文官,不懂用兵韬略,请求另派武官取代其职。诏准,命义武节度使康承训领荆、襄、洪、鄂四道兵马逾万往救护。事后,承训以愚于危难仓促之中,忠于职守,镇定处事,善于防御,保住城池等情奏报朝廷。其时,帝?已崩,继位帝僖宗李儇赏识愚之德才,即召回任为礼部侍郎(协助皇帝综理政务之重要官员)。僖宗乾符中叶(公元876——877年间)晋升中书门下同平章事(唐高宗李治订规例:设尚书、门下、中书三省长官三人为名义上的宰相,不给实权。而实际由皇帝在亲术大臣中挑选2至4人,给以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后义,即与尚书、门下、中书三省长官协商处理国事之意。官名“同平章事”,为实际掌权的宰相)。   公元879年,黄巢起义军进入岭南,攻克广州,是年10月回军北伐,撤出广州。其时,南海群各级官吏纷纷逃逸,有的投降,有的死亡,义军退出之后,地方极度混乱,百姓惊恐不安。   中和初年(公元881年)郑愚再度临危受命,出镇南海群。旋以抚绥有功,为李儇皇帝召回京拜授尚书左仆射(即左丞相),在任3年,病故于任内。无嗣。   愚乃一代文韬武略之士,书诗俱佳,出仕前后皆有著作,惟已失。于镇南海时,尝于广州越王山构亭作记,亦不传。今知尚存于世者,唯《泛石岐海》诗乙首,(见《中山文史》第15辑12页)及《潭注洲大沩山同庆寺大园禅师碑铭》见载于《全唐文》。   《唐诗纪事》记载:晚唐时,郑愚官至丞相。而新旧《史记》均未载。何也?盖唐僖宗李儇朝至昭宗李晔朝,即公元874至896年间,乃乱世之代,李唐朝廷处于苟延残喘之中,史料散失不全乃可意料之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