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桑梓情谊深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24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何贤一贯爱国爱乡,关心祖国的和平统支持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拥护中共中
央和国务院的开放改革政策。
回顾历史,何贤为祖国为人民确实办了许多有口皆碑的好事。
早在1949年10月14日,人民解放军南下解放广州,消息传到澳门后,以何贤为首的澳门中华总商会及各界人士,就在11月20日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
在1950年10月1日澳门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的大会上,何贤向三千居民群众发表演说。大会致电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理,表示祝贺。并表明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人民政府。五十年代初,美国在发动侵朝战争的同时,对我国实施禁运,妄图将新中国扼杀于襁褓之中。在这严峻时期,何贤千方百计为祖国运进了不少急需的物资,有力地打破了美国的禁运封锁。在这之前,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员工在香港起义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何贤也曾予以协助。1949年8、9月间,两航起义正在秘密进行,设在澳门的中航通讯课员工积极准备行动。原来该课,因受港英法令限制,不能进入香港,于是从上海辗转迁至汕头、台南,后又迁往澳门。通讯课在澳门员工共有60余人,起义之事已筹备就绪,但通讯设备器材,需要地下党组织协助运出澳门。时间紧迫,地下党组织即由柯麟通过何贤,把设备器材转到仓库再运回祖国大陆。可是,在1950年1月,美方向澳门法院提出诉讼,妄图冻结中航空公司在澳门的财产,形势急不及待,我中央政府派任泊生专程赴澳门,通过柯麟找到何贤,请他协助把放在仓库的全部器材,总计2477箱,用四艘木船及时抢运回广州,避免了损失。
由于何贤不仅在口头上,而是在行动上做了大量爱国好事。在1954年12月光荣地被安排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期间,他在北京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以后,何贤做了大量沟通祖国大陆与澳门的工作。例如1961年10月,何贤、崔德祺率领“澳门业余曲艺团”到广州海珠大戏院献艺。这是建国后澳门的第一支文艺演出队在广州正式演出,备受各方面的关注。这个团的团员包括何贤的妻子陈琼和名曲艺演员何丽贞、李锐祖、冯樱,以及音乐名宿梁以忠、琼仙、音乐师冯华、廖森、薛汉英、叶剑雄等,阵容鼎盛。陈琼演出时,以平喉独唱《养城晚报》给予很高评价,说:“陈琼运用了薛腔,加以字正腔圆,唱出了宝玉的矛盾情绪“。何贤率领的曲艺团,还与广东音乐曲艺团同台演出。1962年佛山华侨大厦落成典礼时,何贤夫妇又带了曲艺团去助兴,1963年和1979年何贤夫妇也曾先后率领澳门曲艺他到南海,与省港著名演员罗品超、白雪仙携手演出,交流了戏曲艺术。
何贤很早就关心祖国的体育事业。1956年,我国为了迎接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体育选拔赛,何贤积极支持,组织了澳门体育代表团,派助手崔德祺领队参加。澳门体育代表团在北京、南京、济南48天的活动,全部费用由何贤赞助。
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何贤都关心桑梓,为家乡办好事。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开放改革政策以后,他更加积极地支援家乡和珠江三角洲的建设。
[B]在番禺:[/B]
远在1947年,何贤、何添昆仲就捐资扩建了岳溪学校。1958年,何贤为了支援家乡实现农业现代化,曾赠送岳溪3台卡车、5艘机船和台福特森拖拉机,还捐资建了澄溪医院,免费供应医药品。捐赠了1台电影放映机,活跃家乡群众的文化娱乐。又捐赠2万元支持家乡发展生猪饲养。1964年,岳溪村遇到了自然灾害,何贤即向家乡捐赠了一批日本化肥和捐资兴建抽水站。1969年又给家乡捐赠“么利士“汽车2台,”啤阔“汽车3台,1979年赠送日本五十铃三吨半汽车2台,1980年捐赠35万元建造石楼影剧院和20吋彩电4台,西德电影放映机1套。1982年赠送五十铃三吨货车2台,1983年捐资20多万元兴建岳溪长岭桥,整治了全村电网,重修了澄溪抽水站,安装了2台发电机组,解决了全村的生产、生活用电。
何贤对家乡番禺县的建设,更是热心支持。1956年他就投资6万元人民币支持造船厂的发展。1960-1962年的3年间,何贤以外币存款的方式,为番禺县进口化肥2000吨,前后捐赠的大、小汽车达75辆,汽油、柴油(机油)2000桶(每桶2百公斤),汽车零配件40箱,汽油发电机、柴油发电组各6套,机床、刨床8台,拖拉机7台,以及药品、农药,菜种等一大批,约值人民币400万元。又捐款3万元给侨中办学。
1979年,何贤捐赠港币2百万元兴建了番禺宾客。何贤、何添兄弟捐资修建了莲花山的莲花塔,兴建县人民医院的碧积大楼、县妇幼保健院大楼,后又和霍英东一起带头捐资兴建大石大桥、洛溪大桥,沟通了番穗之间的交,促进了番禺县工农商业的发展,得到邑人高度评价,撰文说:“何贤先生昆仲,爱国爱乡,疏财仗义,慷慨为怀,为番禺家乡捐资兴办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旅游等种种福利事业,组织同乡会,团结乡亲和睦友谊,桑梓情深,深受人们的爱戴“。
[B]在佛山:[/B]
早在五十年代,何贤就捐资5万余元参与兴建佛山华侨大厦。
1980-1983年,何贤捐赠给华侨大厦的大、小冷气机63台,价值19万港元。捐赠给石湾美术陶瓷厂日立牌冷气机25台,价值21万港元。捐赠给兴华商场日产1.25吨客货两用车3万,价值10万元港币。捐赠给果副公司、煤建公司,日产1.75吨客货两用车10辆,价值30万港元。捐赠佛山市农产品吹干机1台、喷菜吸水机1台,价值9万港元。
自国家实行开放政策以后,何贤积极主动,带头与卢道和、马万祺投资2000万港元,在佛山兴建了18层高的“旋宫酒店”,其中何贤本人投资港币350万元,为发展佛山的旅游业,作出贡献。
值得称赞的是,在何贤和霍英东先生倡议下,1981年8月,由广东省公路建设公司与澳门南联公司签订了协议书,共贷款1.5亿港元,兴建了广珠公路的沙口、细滘、三洪奇、容奇4座大桥。何贤是积极的倡议者和投资员。1984年11月4座大桥竣工后,人长137.6里的广珠公路,改变了汽车过河靠渡轮的落后状况,使广州至澳门的全线公路畅通无阻,对繁荣珠江三角洲起了促进作用。
[B]在南海:[/B]
何贤因夫人郭绮文、陈琼是南海县九江、盐步人,所以一直把南海作为自己的家乡,曾出任澳门南海县同乡会名誉会长,为南海县作出过不少贡献。
1960年,何贤到西樵山旅游,看到宾馆设备陈旧,就向南海西樵中旅社提议,改造邯郸楼,并主动捐赠价值10万港元的宾馆设备。1979年,他再到西樵山游览时,又主动捐赠20万港元重新装修了三湖宾馆。1981年,西樵山举办“锦龙赛”盛会时,何贤除捐赠价值3万港元的奖品外,还大力协助邀请港澳知名人士到西樵观看龙舟竞渡,促进了南海县旅游业的发展。
1982年,何贤捐资75万港元建设南海中学,向南海县捐赠农副产口干燥机、喷水喷药机各1台,价值9万港元。1983年又捐赠50万港元给里水兴建侨联大厦。同时,他还为南海县做了不少穿针引线工作,促进一些南海籍港澳人士返家乡捐资兴办社会福利事业。
[B]在顺德:[/B]
何贤年青时曾在顺德的陈村经商,对顺德怀有厚的感情,每次经过陈村时,他都叫司机停车,或开着车在镇上转转,看看这里的变化,怀念过去,想着未来,关心支持顺德县的建设事业。
早在五十年代,顺德因建设缺乏钢材,何贤知道后,就送去了50吨,解决了急需。1961年何贤支持顺德发展农业,捐赠了3吨化肥,后又捐赠了1500吨澳洲面粉作养鱼饲料。
1982年何贤、何添兄弟,捐资兴建了陈村镇中学校舍,共占地2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550平方米,其中包括3层教学大楼及礼堂、音乐室、饭堂、师生宿舍等,颇具规模,何氏昆仲为了纪念父亲,故把教学大楼命名为“澄溪堂”。
[B]在中山:[/B]
何贤十分关心支持中山建设。早在1958年搞农业机械化时,何贤就捐款支持中山拖拉机站添购拖拉机。支持环城公社通过澳门乡亲徐东海,代购了一批价值1.6万港元的车、钻、刨床。
何贤的妻子陈琼,有亲戚在中山县神湾镇,1959年陈琼就向该镇捐赠了发电机,解决了居民用慢。过去神湾陆路交通不便,何贤夫妇就捐款支持该镇修筑了公路,促进神湾的工农业发展。
何贤支持中山发展旅游业,早在1979年参观小榄镇菊花展览期间,就捐赠了几万元支持兴建菊城宾馆。1980年,刚刚开办的长江旅游区,得到他捐赠20部彩色电视机。中山为了引进外资开发温泉而找到了何贤,他二话没说,就动员老朋友霍英东来中山投资4千多万港元,仅用一年时间建起了园林别墅式温泉宾馆,掀起了旅游热。
中山市是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中山人民早就希望建设一座孙中山纪念堂,以永久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功绩。1980年,何贤从出访香港的中共中山市委书记李耀祺那里获悉中山人民的愿望后,认为这是件大好事,主动与郭德胜先生联络,由郭德胜先生捐赠了1千万元港币,于1983年,在石岐仁山建起了一座雄伟壮观的孙中山纪念堂。在此同时,也是何贤亲自香港联络杨志云先生,由杨先生捐资1千万港元,兴建了中山人民医院杨颖滨大楼,受到中山人民的赞赏。
[B]在珠海:[/B]
何贤联系港澳友人先生在珠海市旅游业投资7千多万港元,兴建了拱北宾馆、珠海宾馆和珠海游乐场等,珠海市政协副主席谭炜说:“珠海经济特区的旅游事业能迅速发展,与何贤先生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何贤在广东,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做了大量有益于人民的好事,促进这里的各项事业发展,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好评,正如霍英东在1984年11月庆祝广珠公路4座大桥全部通车讲话时说:“何贤先生是建设广珠公路4座大桥的积极倡议者和赞助者之一,他生前十分关心和支持这4座在桥的建设,可惜在一年前他已离开我们了。我们十分怀念他,要学习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精神,为进一步修建、扩宽、改善广珠公路而出钱出力,为祖国四化建设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