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热心支持文化教育事业
何贤一贯热心推动澳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澳门一向以民间办学为主,五十年代初,澳门人口只有40多万,学生已达4万多人。大部分学生在私立学校就读,而私校的开设有各种形式,何族崇义堂联谊会开办的崇义学校,就是在1955年由何贤倡议创办的,他还兼任佼长。该校收费低廉,每学期会员子弟仅收10元,非会员子女也只收18元。开办第一年学生有600多人,1957年学生增至1000多人,是澳门办得最好的学校之。该校还开办免费夜校,并设奖学金和助学金。学校支出不敷之数,全部由何贤捐助。何贤还被推选为平民免费小学董事会主席。继而他又以银业公会名义创办免费义学,收容失学儿童500余人,及后又发起将两校合并为镜平学校,新建了校舍,增收了学童。 有悠久历史的澳门濠江中学,是在1932年建校的。何贤曾较长时间担任校董会董事长。在任期间,他积极捐资扩建校舍,设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在个部,每期招收学生4千多名。使该校发展成为港澳颇具规模的著名中学之一。 1981年前,澳门是没有大学的。何贤率先倡议组建东亚大学,曾任该大学校董会主席,校长为薛寿生。大学校舍矗立在澳门凼仔岛观音岩上,占地16公顷,1981年3月28日开办,设“四院一中心”即本科学院、公开学院、预科学院、进修学院和管理研究中心。这对为澳门培养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何贤日常喜爱粤曲,闲来兴至还会哼几句。香港沦陷后,不少艺人转到澳门,生活徬徨。在这困难的时刻,何贤挺身而出,先后买下平安戏院和国华戏院,安排剧团演出,他还在新声粤剧团自当班主。这个剧团曾拥有不少名演员,如任剑辉、白雪仙、欧阳俭、陈艳浓等。剧团扑克响锣开始,一直经营到抗战胜利。所以,何贤在香港病故时,任剑辉带病在灵堂守卫三天,白雪仙面对何贤遗体泣不成声,她说:“与贤哥生不能再相聚,就让我们多陪他的遗体一分钟吧!“事后,白雪仙陪送何贤灵柩到澳门安葬。 新马师曾的何贤抗战前在广州认识,相交50多年,抗战胜利后,新马每到澳门,都在何贤的平安戏院演出,在何贤的家里住,得到何贤捧场。新马在困难时候,曾得到何贤掷金扶持演出,两人感情深笃。新马的夫人祥嫂,对贤哥也非常尊敬。何贤过港时,常被邀到新马家里作客,一盒盒人参送给贤哥补身子。当何贤听到新马能与红线女再度合作演出时非常高兴,说过一定要在电视荧屏上看他们的演出。可惜,何贤没能等到这一天。 九十高龄的著名粤剧佬官(演员)白玉堂,是与马师曾、薛觉先齐名,鼎足三立的粤剧泰斗。白玉堂在战前和芳艳芬演出时,是由何贤当班主的,多年来,何贤一直关心年纪老迈住在香港粉岭的白玉堂,往港时常常去看望他。当白玉堂从报纸上看到何贤逝世的消息后,不顾年老体弱,赶到灵堂守灵。他说:“贤哥手下救过不少人,有人求助于他,他必然会挺身而出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粤剧名伶红线女,近年到澳门,曾由黄子雅陪同专程到何贤坟墓致祭,表达哀思。这是因为何贤和她早就结下深厚的友谊。1955年马师曾与红线女经澳门返回祖国时,曾得到何贤的大力帮助。 已故著名电影小生十三哥张瑛,在香港开创华侨电影公司时,是何贤投资支持,拍了不少好的电影。 何贤不仅对老一辈艺员怀有深厚的感情,即使对后辈的艺员,也是关怀备至。他对龙剑笙像对“细佬”(弟弟)一样关心,对艺人麦炳荣、凤凰女、谭倩、林家声、吴君丽、黄炎等人的演出活动,都给过支持。所以,何贤受到粤剧界的尊敬。事实上,何贤对繁荣粤剧,功不可没。 在澳门的水坑口至荷兰园一带,过去有个南湾花园。这里面积较大,花园内曾设有音乐台、喷水池、假山、酒水部,是葡国人节日时欢聚跳舞的地方。后来音乐台、喷水池、假山都没有了,只剩下作为酒水部的八角亭。1948年,何贤担任澳门中华总商会的副理事长期间,把八角亭买下来,送给商会作附设的阅书报室,接着,他又拿出1.7万元,把八角亭修饰一新,并购置了一批图书,供人阅览,40年来,一直成为澳门最具规模的公众阅书报室。当人们进入这里看书读报的时候,就会想起关心文化事业的何贤先生了。 1948年,何贤和澳门一班爱国人士,集资创办《澳门商报》,但长时间没获当局许可,到1950年,他们将《澳门商报》改为小报《新园地》出版。该小报正式注册时,需要1万元保金,由何贤出任保人。1958年8月15日,在何贤为首的爱国人士努力下,新创办的《澳门日报》正式出版。该报是以:“来处澳门同胞,属于澳门同胞,为了澳门同胞“为宗旨,坚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致力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报导祖国开放改革情况,成为澳门各界人士的喉舌。所以《澳门日报》越办越活越好,而且向多元化发展,成为澳门的重要文化阵地。 澳门地小人多,公园很少。有一座卢九花园,原是新会人卢华绍,在龙田村购置农田菜畦大兴土木建成,具有苏州园林特色,因卢华绍在兄弟中排行第九,故人称卢九花园。后来何贤出资把这座花园买过来,半卖半送给澳门当局改作公园,供澳门居民憩息。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到何贤一贯热心澳门社会文化教育福利事业。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何贤先生本人热爱文化,喜欢收藏古董古画。他的办公室挂着许多名人字画,他的家里摆着许多名贵古董,其中有清代名家陈渭岩亲手塑造的光绪皇、洵见勒、庆亲王、端芳、张之洞、李鸿章7个栩栩如生的塑像。据说,他收藏的古董,有的价值连城,古董商曾出一千万港元买一件,何贤也不相让。不少外国收藏家知道宋代的“紫锭洗“和清代的“醉红”两件珍品在休贤手里后,都千方百计想把它买到手,可何贤就是不卖,说:这是中国的国宝,要送回祖国去。后来,何贤和夫人陈琼,在黄子雅的护卫下,搭乘火车,日夜兼程送到北京故宫博物馆展览。博物馆负责工作人员高兴地说:“这醉红在清代仅做了三只,一只烧坏了,一只被盗卖到日本,现在就只有这只了,真是无价这宝啊!“何贤还藏有西欧复制名画206幅。这批油画,包括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古典派、学院派、浪漫派、写实派、印象派、立体派、野兽派以及现代各流派78位著名画家的优秀作品。休贤于1958年春,把它全部送给广州美术馆,为繁荣广州文化艺术做了件有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