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一 何贤的出身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2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何贤是广东省番禺县石楼区岳溪村人。岳溪是个河涌交错一望无际的大沙田,1908年12月1日,何贤就出生在这块美丽而肥沃的土地上。他的父亲何澄溪,是经营粮油店的小商人,家虽不很富有,但在经济不发达的旧中国农村,可算是个小康之家了。何澄溪娶有邓、梁两位夫人。在同一年里,先后喜得二子:何添(香港银行界知名人士)为梁氏所生;何贤为邓氏所生。澄溪公待人和蔼可亲、热心社会福利、关心族亲里人,直至他于1954年10月14日病逝澳门,临终前还立下遗嘱以三分之二家产惠顾族中鳏寡孤独及贫苦者。他的为人对何贤影响很深。    何贤7岁进农村私塾三年,读的是《三字经》、《大学》、《孟子》之类的书,他天天读,天天背诵,天天习字,初步掌握了文化知识。同于他的记忆力强,好学不倦,尽管文化不高,也能读报写信。在读私塾期间,每天放学后,何贤就到父亲的商店帮助工作,尽管他当时年纪还小,但对经营商业也学到一手了。自此以后,何贤立志干一番事业,13岁的何贤想到广阔的天地,闯一条创业的路子,于是向父亲表示不读书了,要求让他到外面“滚一滚“。他的父亲何澄溪眼见当时农村经济不景,自己所经营的油粮小商店只能维持一家人的温饱,也就点头同意了。   何贤14岁那年,离开了生养他的家乡。由亲友介绍到广州沙基一间由上海人开办的穗兴祥店做杂工。这是一间零售油、粮、花生和燃料的杂货店。何贤在店里年纪最小,可是他眼明手快,大小的事情都乐意去做,所以全店上至老板,下至工人都喜欢他。何贤为人聪明、诚实,经过他手的钱,不产差错一分半厘。他羡慕上海人经商的办法,留心老板的一买一卖,久而久之,就觉察出老板经营成功的秘诀:主要是掌握市场情况,货真价实、讲究信月。上海人经商的经验,对何贤以后事业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影响。而当时老板也看得起何贤,店里许多交易动都交给他去办,在他16岁的时候,已成为老板信赖的得力助手了。   这个时候,穗兴祥老板的一个老朋友,因常来店中倾谈,有时约何贤到茶楼饮茶,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觉得何贤为人诚实且有经商才干,遂把何贤看成至交好友。有一天这位才老友请何贤吃饭,重金邀聘他到顺德县陈村镇福源商店当掌柜。何贤认为这是自己闯世界的机会,也就答应了。从此他就一步步起飞了。   顺德陈村距广州约20公里,是广东历史上四大镇之一,与省(广州)、佛(佛山)、龙(石龙)齐名。福源店也是经营粮油杂货买卖的,何贤具备这方面经验,胜任掌柜之职,他深入了解市场上的行情,该买就买,该放就放,运用自如,很快使福源的生意兴旺起来了。他不不满足门市生意,于是走南闯北,奔跑于省、港、澳之间,不仅做成了大宗贸易,还使他大开眼界,并逐渐结交了一批商界朋友,掌握了市场的信息,大胆经营,赚了一些钱。然而,陈村毕竟还是个小市镇,却盗贼如毛,“大天二”(土匪)各霸一方,他们是贼又是兵,商人经常受到他们敲诈勒索,有的还遭到绑票毒打。何贤觉得离开陈村,返回祖国南方最大的城市——广州。尽管当时广州有着浓厚的殖民色彩,但它很早就对外开放,是中国与世界各地通商贸易的重要口岸,在这里经商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何贤返到广州后,不再做粮油生意了,他开始涉足金融市场,要在金融界闯一番事业。可是,在广州做金融生意,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金融界情况十分复杂,既有帝国主义者的操纵,也有大小军阀从中兴风作浪。尤其是军阀割据的中国社会,内战频仍,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每一次军事冲突,在广州都引起了金融波动。一夜之间,有人倾家荡产,有人突然暴富。而当时广州的金融界与军政界混为一体,出身低微又年青的何贤挤身于金融界确是举步维艰。   三十年代初的广州市十三行金融业十分活跃。这里银行钱庄林立,店铺门面装修堂皇,炒买炒卖黄金外币的人群摩肩接踵,吸引了许多投资者。何贤也在这里挂起“鸿记”的招牌,开展拳脚,开办“炒市”活动。但他没有铺位,仅靠双腿奔走于浆栏路内的银业公会和茶楼之间。窥察行情,充当银业纪角色。当时银业公会内,设有银业公布,列出划一汇兑行情,成为广州市唯一的金融市场,实际是个买空卖空的大赌场。场内每日上下午开市两次。开市前,附近名间茶楼人头涌涌,低声议价,高声吵嚷,先进行紧张频繁的交易活动。但到银业公会内交易时,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双方都不用讲话,而是以执手伸指为暗号。如果不是圈中人,是看不出他们讨价还价内情的。经过讨价还价,双方同意后就成交,而成交定出的汇率数字叫做“汇水”。在成交双方中还有所谓“好友”和“淡友”之分,所谓“好友“就是指看港币或黄金起价,而“淡友”则是看港币或黄金跌价。准在会场内交易的是有信誉或有份量的经纪,担任“鸿记”老板的何贤靠着三条“秘诀”,一直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使自己的名声越来越大。他的“秘诀”:一是深入了解金融行情,观察时局变幻;二是善于动脑子,区分真假行情,分析金融价格涨落的可能性,作出较准确的判断;三是勤跑,勤与同行联系,在各个茶楼的“炒友”中来往穿梭,尽快把市场上起落信息告诉“炒友”,还为“炒友”出谋献策。由于何贤熟悉市道,主意合适,许多时使“炒友”从中得益。所以何贤深得“炒友”的信任,而他自己也得到经纪回扣,有时,何贤看准了市场气候,落本钱买大注偶然赚了大钱。因此,他的财富越来越多了。   在广州金融界中,何贤结识的人很多,也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同行,其中卢何善衡、马了登关系最要好。他们三人年纪相仿,嗜好相同,志趣相投,于是合股集资一万元,在广州的上下九路办了一间汇隆银号。以此为阵地,在金融界中大展拳脚。当时广州拥有一、二万元的钱庄,就有八十多间,争斗十分激烈。由于两何一马善于掌握金融行情,对市场一起一落,一收一放,做到心中有数,因此汇隆银号一帆风顺,虽然有时也被账团捉弄,经济有地一些损失,但不是盈多于亏。的确,买空卖空,炒卖黄金的风险很大,如果不是何贤胆大心细,也可能舟覆人亡。那时候广州有间汇丰银行,老板陈廉伯家账万贯,他自恃消息灵通,对金融行情了如指掌,但在一次经营业务中粗心大意,以致炒金失败,造成破产,逼得吞食鸦片自尽,为家人发觉救回后,得到债权人答应延期还债,他才渡过难关。以后他又在广州组织交易所,又由于经营不得法,没多久也失败关门了。可是,何贤等人创办的汇隆银号越办越好,信誉越来越高,在广州初露锋芒。   1939年广州沦陷前夕,何贤、何善衡、马子登三人到了香港,继续从事金融买卖活动。后来他们又转到澳门,逐步成了金融巨子。马子登病逝后,何贤和何善衡合作经营大丰银行,直至八十年代。二何在长期合作,经营银行业务中,建立了浓厚的友谊。何贤逝世时,何善衡作为至交,和柯正平、许家屯、王光英、马万祺、汤秉达、郑巩、薛寿生一起为何贤扶柩,可知他俩的盛情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