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山百家姓寻源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27日    
  [B]杨[/B] 春秋时,晋国大夫羊舌臆封于杨邑(今山西洪洞县)称杨臆(音逸),其子食我称杨氏.公元前514年,杨食我的老友祁盈的家臣祁胜和邬臧互换妻子,祁盈把他两人囚禁.大夫荀跞受了祁胜的贿赂,向晋顷公告发祁盈私设囚牢乱捉人,激怒顷公逮捕祁盈.杨食我不满顷公所为,怒将祁胜、邬臧。晋顷公大怒,派人功灭祁杨两族,杀死祁盈和杨食我。食我有子孙逃脱,后代称杨氏。   古代杨氏名人:   杨朱,战国时哲学家。   杨坚,北周丞想,杀周静帝,建立隋朝。   杨师道、杨国忠、唐代宰相;杨贵妃、唐明皇爱妃,中国四大美女之一。   杨业、杨延昭、宋代名将。   中山杨族来历;   良都牛起湾杨族始祖恒,宋代博士,咸淳年间有南雄珠玑巷避难至香山深湾,因战乱徙居牛起湾。   隆都龙头环杨族始祖仲本,明洪武3年随军镇守广东任总旗,28年拨香山高沙屯田立寨,后迁居龙头环,生子东苍、东碧。至六传冈之后,分支北台。   伸明亭杨族始族準,字元规,宋绍兴元年进士,其先世由杨州广陵徙居广州,卜居石歧南关,二世祖致政生二子,长子大道居申明亭,次子大章居石岐。大道子仲玉居申明亭,其后代分居濠头、鳌街萌、龙聚环等地。   小榄杨族两支,绍知祖于明代至自石岐;日光祖于清代至自番愚县。   中山杨氏名人:   杨伟隼,字元规,石岐人,宋绍兴元年进士,授广南提举学事。   杨达行,字大道,申明亭人,伟隼孙,宋淳祜五年乙已科第五名举人,授吏部郎中。   杨泳,字学斋,仁都人,明正统年间举孝廉,征授国子监学录。   杨玉衔,清代举人,光绪30年考取内阁中书衔,以功晋内阁侍读。   杨仙逸,旅美华侨,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航空局长,孙中山誉之为“中国航空之父”。陆军中将衔。   杨吉,隆都人,早年居美国檀香山,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织,辛亥革命后返国,曾任南京国会议员,1922年6月当选香山县议会议长,至1923年6月。   杨志云,石岐人,香港商界之佼佼者。近年捐资1000万港元,建设高达九层之中山市人民医院杨颖滨大楼。   [B]赵[/B] 周穆王时,赢造父善制战车和善驾车,他在桃林地方得到八匹骏马,配备一辆华丽马车,献给周穆王,并驾驭马车载穆王周游天下,穆王乐而忘返。其时,东南方的徐偃王造反。造父驾车日行千里,及时送穆王返回镐京,立即发兵打败徐偃。穆王封造父于赵邑(山西洪洞县)以彰其驾车之功。造父的后代称赵氏。至周幽王时,造父后裔赵叔带到晋国任大夫,子孙世袭。传至赵衰,随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19 年后,助重耳返国即位,为晋受封为上卿,他帮助晋文公创建霸业。至衰的后代籍,于公元前403年联合魏、韩两国势力,瓜分晋国,自封国君,建立赵国,得到周威烈王承认。后来,赵国发展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期222年,赵国为秦所灭,其国民以故国名为姓。   古代赵氏名人:   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   赵佗,秦时任南海郡龙川县信令,后为南海尉。秦末,他兼并桂林、南海和象郡,建立南越国,汉高祖11年受封为南越王。吕后时,自称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郡。景帝时归附于汉。   赵云,三国刘备部将,封翊军将军,以长坂坡孤军独战曹操大军,“百万军中藏阿斗”,“一身是胆”传名于世。   中山赵族来历:   石岐赵族,系宋宗室后裔,香山县第四任县令赵怿夫子孙,怿夫子时?家居石岐,置浮虚山为避暑地,后建金台精舍于黄杨山之乌岩为隐居地,其后代于宋末时避元乱,举家徙居黄杨山下大赤坎村。   宋宗室后裔赵希踬(有称希瓒、希贤)于淳祐年间任香山县主簿,居石歧,是为赵族一支,宋末因避元乱,其子孙徒黄梁都南门,小赤坎等处。   小榄赵族始祖打明,于明代至自黄梁都大赤坎。   中山赵氏名人:   赵时忩,字承节。石歧人,宋淳祐10年庚戌科进士,未仕,时与名士邓光荐等隐居黄杨山乌岩之自置花园别墅,以琴棋诗赋自娱,不问世事。其后代赵若举于宋端宗景炎元年避难航海至珠江口横琴岛井澳(又称仙澳)香山沙涌等地时,举乡勇数百勤王,授武翼大夫,攉广南东路兵马衿辖。宋亡,若举力保居里三百余家免遭元兵之害。   赵沧海,石歧人,新加坡华侨富商,社会知名人士,历任新加坡中山会馆副会长,监察委员会主席等16项社会义务公职。1979年荣获新加坡国家元首颁发公共服务奖章PBM荣衔。   [B]黄[/B] 相传古代首领高阳氏颛顼帝的曾孙陆终的后代,受周朝封与黄邑,在今河南潢川西部,称黄国,春秋时为楚国所灭,其子孙以故国为氏。一说源出?姓,周代黄国是赢伯益后代的封国。   古代黄氏名人:   黄霸,字次公,河南太康人。西汉宣帝时授扬州刺史,颖川太守,迁御史大夫,丞相,封建为候。   黄琼,东汉时官至太尉。   黄忠,三国蜀中名将。   黄宗羲,生于明万历年间。甲申事变后,事鲁王,官至御史。明亡后,隐居不仕,潜心学术。清康熙年间举鸿博,拒不就。改修明史,亦不受。著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等书。   中山黄族来历:   石岐仁厚坊黄族始祖宪昭,元初官至西台御史,因直谏被流放广州,卒于途中。其字从简留居南海,后从军,官至宣慰司副使。传至四世温德,明代授广州府右卫,派香山守御,因居石岐,温德孙名渝,授长乐县知县,?居广州双门底,渝子?回迁石岐。   石岐麻洲街黄族三支派:一黄经祖至自隆都,乃明代著名文士黄仲翁之后人。一明代广东左翼镇总兵黄标,宦籍香山,子棕,授官崖洲协,家具仓箱街。一广派祖居长洲,九传峻,开辟新市,迁居南仓街东栏大石下。长洲黄族始迁祖献,先世福州人,避乱徒居广东新宁潮境乡,八传至献,宋宝祐年间进士,景定三年,奉旨使安南册封陈日煊为王,使毕归,舟遇台风飘泊石岐海,回家复命后,人居长洲开族,娶平岚林氏女为继室,生子祐,孙广派.   隆都塔圆黄祖始祖启发,于明嘉靖年间至自谷都雍陌村青?黄族始祖德澄原籍新会杜阮乡,负贩香山隆都,娶居青?村,生子质初,质正,后代分支龙聚环、板尾圆、土瓜岭、黄厝坑、涌边、沙棚下,小庞头及邑城北门、榄都等处。   小榄黄族梅凯、赞亲、家昌、景道等支派,于清代至自顺德、新会、开平、新宁等地。满堂祖于明代至自新会。 新家边黄族始祖黄日易,始兴人,明嘉靖年间任前山寨守备,阵亡,其子万福局张家边。   谷都雍陌黄族始祖高凤,于宋代由省城卖麻街迁香山下恭都南屏,转迁雍陌。侣樵祖于清康熙27年由新会迁来。   中山黄族科举兴盛,宋、明、清三代出进士29名,举人、贡生76名。 黄佐,石歧仁厚坊人,明正得德5年解元,16年殿试二甲11名进士,授翰院修编,晋詹宫学士。祖父瑜,景泰7年举人,选授广东长乐知县。父畿,7岁善属对鼓琴,称奇童,16岁补郡庠生,因不满郡学主事者所为,告改邑庠归,绝意进士,潜心经学,隐居罗浮山著书论说,颇有造诣,为朝野知名人士。   中山黄族近代名人:   黄显成、字君达,号观冷,长洲人,同盟会会员,香港著名报人、小说家、教育家。公子祖芬,任香港香山会所名誉会长。   黄棣荣,隆都青人。美国夏威夷都从善堂元老,中华总商会、中华会所、隆都从善堂前任主席。   黄麟孙,石歧人,明代广东左翼总兵黄标将军后裔,新加坡华侨社团知名人士,历任中山会馆财政委员。公子业隆、业壮,皆新加坡医学界知名人士,任中山会馆名誉会长。   [B]周[/B] 古部族周族,氏族后稷,性姬,原居邰(陕西武功)迁居?(陕西彬县)古公齻父时定居于周(陕西西歧山)部族日臻强盛,周成为部族名。周文王时,迁都于丰(陕西长安澧水西岸)。公元前1100年,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周朝,建都于镐(澧水东岸)。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攻杀周幽王。次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洛阳)历史上称平王东迁,称东周,以前称西周。公元前256年,周赧王时,为秦所灭,赧王被废为庶,迁居恿(河南临汝县西北)称周家,其后代称周氏。一说北魏时鲜卑王族普乃氏改姓周,为周氏另一姓源。   古代周氏名人:   周勃,汉初大臣,秦末时从刘邦起义,以军功为将军,封条。其子周亚夫,汉景帝时名将,封条侯。   周瑜,三国东武前部大都督。   周兴,唐代任尚书都事、司刑少卿、秋官侍郎等职,武则天临朝,掌刑狱,陷害数千人。天授元年(公元690年) 武则天称帝,升任尚书左丞。后被人控告谋反,放逐岭南,死于途中。   中山周族来历:   隆都周族始祖子高,原籍东莞县,明洪武4年授总旗职,屯营于小榄高沙卫所,后至龙头环开族,生二子,长世静居龙头环,次月湖迁西亭村。   小榄周族东凤祖于明末清初间至自开平县。联长祖于清代至自顺德县。四字都神涌周族始祖疆,于唐代由长安宦居神涌,后代分居石岐等处.   谷都埔顶周族祖桂显,于明洪武2年从外县迁来,子孙分居申堂、河塘、平冈、界涌。   中山周氏名人:   周尚文,字质善,石岐人。少时颖俊,选入郡学从翰林侍制黄哲读书。明洪武17年甲子科解元,乙丑年登进士第,授福建龙岩县丞。诏升御史未赴任。后为谪戍驯象卫。   周崧,字毓彦,隆都龙头环人,华侨捐资为家乡兴学、支持桑梓建设之先躯者。早年赴美国三藩市谋生,先佣工,后经商,创办中兴公司,以经营方略著称,成为旅美华侨企业家之佼佼者。1928年现巨资兴建龙头环乡办小学,乡众为志义举,命名周崧学校。从其时起至1950年,除第二次世纪大战太平洋战士影响中断三年外,尤其个人及其家族承担龙头环乡办旧小学和周崧学校一起俄经费,学生入学不受任何费用。1948至1950年,由周崧教育基金会每年支付八千美元赞助中山县第二区区立中学(今龙山中学前身)办高中班。1934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发家将领和一等奖状,表彰周崧先生。在建设周崧学校期间,周氏家族同时寄汇专款,将龙头环全村大街小巷建设为石板水泥结构,可通行中小型汽车之路面,该街巷建成沿行60年,仍光洁平垣无损。   [B]吴[/B] 源出姬姓。周太王齻有三个儿子,第三自季历颇有才干,齻意让他继承王位。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制父王意,结伴出奔,到东南沿海一带另谋发展,两人为当时处于落后状态的江南地方带来中原的先进文化,受到当地土地住居民拥护。江南沿海一带成立吴国,太伯、仲雍先后为君,以后由仲雍的子孙世袭。春秋后期,吴国逐渐强大,吴王阖闾的儿子夫差打败越国,战胜齐军,北上与晋争霸,成为强国。后来,夫差骄傲自大,贻误战机,被越王勾践打败,弄得国灭身亡。夫差的子孙以国为姓。   古代吴氏名人:   吴起,战国军事家。   吴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吴芮,西汉长沙王。   吴汉,东汉大司马。   吴道子,唐代名画家。   吴玠,吴璘,宋代抗金名将。   中山吴族来历:   石岐柏桠吴族始迁祖启伦,于明嘉靖年间,以岁贡候选教谕,由顺德到香山候用,见石岐地方繁盛,遂定居。其子孙分两房,一居柏桠,一局隆都。基边吴族始祖断奇,于清初至自南溪。   小榄吴族至自顺德大良。   库充吴族始祖翔凤,原籍福州,名宏治年间迁来。   中山吴氏名人:   吴家珍,清咸丰2年进士,授浙江杭嘉湖道,二品衔。   吴应扬,同治7年进士,授邢部江苏司。   吴铁城,国民党元老,曾任香山县县长、上海市市长、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等职。   吴桂显,生于日本,原籍石岐。连任三届旅日广东同乡会会长、历任日本横滨华侨总会副会长。受聘中山市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中山市华侨中学校董会副董事长。1987年, 捐赠二亿日元(相当于人民币五百六十万元)建设中山市孙文学院教学、理化、图书大楼。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