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桑梓发展教育 为中日友谊奔忙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2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近年来,提起吴桂显先生的名字,在广东和中山市,尤其是石岐和郊区,可谓耳熟能详。他热爱桑梓,为中山的教育事业,一再慷慨解囊,甚至不惜变卖在日本的地产,捐资2亿日元(折港币1200万元)作为兴建中山大学孙文学院教学大楼、图书馆及建立教学基金之用。这与杨仙逸将军哲嗣杨添霭先生、郑瑞安女士伉丽,热心教育,为纪念杨仙逸中学创始人程度纯(杨仙逸夫人)而捐建“程度纯馆”的善举,同德同功,受到海内外乡亲赞颂。1988年5月,吴先生专程由日返里,参加了孙文学院“吴桂显大楼”奠基礼。《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作了报道,赞颂备至。
吴先生给人的印象是慈祥可亲,待人和霭。他身材中等,头发稀疏,额头上的绉纹,刻下了他历经风霜的记号。他祖籍中山市员峰,1922年出生于日本。抗日战争时期,回国就读于县立中学,抗日胜利后返回日本,协助其父经营餐馆。他聪敏好学,贸迁精明,陶朱有术,勤劳奋斗,创业有成,本可养尊处优,颐养天年,但吴先生却热心于中日人民友谊事业,及为旅日侨胞服务,深受侨界信赖,他连续数届蝉联旅日广东同乡会会长至今,并兼任横滨华侨总会副会长、中山学校理事长等职务。
在日本的华侨、华人,不少祖籍广东,以联络乡谊,服务侨胞为宗旨的广东同乡会,自1965年在东京成以来,入会者日增,不少是第三、四代华裔。学习中华文化,是华侨的优良传统。广东同乡会为满足会员要求,为此作出努力,曾举办粤语讲习班,教讲广州话,会员踊跃参加,一些同广东有贸易来往的日本朋友也积极参加学习。
敬老尊贤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旅日广东同乡会也负起教育华裔继承这种传统的责任,该会于1985年9月在东京举行过一次祭祀孔子的典礼,以激励炎黄子孙对中华文化的敬仰。每逢清明节,该会带领同乡前往横滨中华墓地祭拜先侨,缅怀先人业绩,进行慎终追远,数典念祖的教育。一年一度的敬老活动,七十岁以上的同乡都获得敬寿桃和宴请。当医生的同乡还义务为同乡老人诊病和健康检查。该会还接受日本大昌行赠送一笔资金,设立奖学基金会,以奖励成绩优良的华侨学生。
为使日本华侨、华裔青年学生,学习中华文化,增加对文明古国的感性认识,吴先生于1986年组织日本华裔学生到中国参加在广州举行的夏令营,这还是第一次。吴先生于是年7月,亲自带领25位华侨、华裔青年学生抵达广州中国语言文化学校,在开学仪式上,他对带来的25位青年,意味深长地说:“广东就是你们祖辈劳动生息的地方,我终于把你们带回故土来寻根了”。
吴先生又连续于1986、1987两年亲自组织两批日本华侨华裔青年学生参加由佛山市主办的公费夏令营;多次组织旅日华侨回国观光旅游,增进旅日乡亲对祖国的了解和友谊。
对于中日人民友好事业,吴先生不遗余力地作出贡献。他曾陪同日本地产公司董事长竹井博友先生专程到广东探讨在地产行业中投资合作的可行性研究。1986年4月,他为自己家乡中山市同日本大阪府守口市缔结姐妹城市进行穿针引线工作。当我国政府、广东省和中山市的领导,率领代表团访问日本时,吴先生均以会长的名义,热情接待来自祖国和家乡的亲人,多方协助,提供方便,使各代表团圆满地完成出访任务。
中国自实行开放改革以来,经济建设的发展,家乡面貌的改观,乡亲生活的提高,均使吴先生感至欣慰。他深深感到,现代的建设,靠的是科技人材,兴学育才乃当务之急,他愿意为此作出努力。早在1979年,中山华侨中学决定复办。当年4月,吴先生同伍美月先生率领“留日广东同乡回国探亲参观团”,莅临侨中参观,垂询复校情况甚详,他先后捐赠了图书仪器、显微镜、英文打字机、电子计算器、录音机等一大批文教用品,以充实学校设备。在日本横滨,他联络侨胞,并带头捐助成立了“横滨中山华侨中学教育基金会”,为侨中筹集基金。1981年,他又捐资1万美元设立“吴桂显奖学金”。以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每逢颁奖期间,他都亲自回来参加颁奖,并勉励学生学好本领,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服务。
吴桂显先生偕夫人柳东成女士,多次返郊区中学参观,先后捐助人民币16万元和14万元兴建为纪念其父母的吴文陆科学馆、叶惠英体育馆;捐赠图书、体育器材、照相机、显微镜等一大批;捐赠5千美元为奖学基金;与麦惠鸿先生一道捐赠人民币7万元为奖教金,以奖励师生勤学善教。为使郊中增辟财源,确保教育工作的发展,又投资人民币15万元,在石岐拱辰路创办“樱侨印刷服务公司”,所得利润用于教育。吴桂显先生兴学育才的美德,感人至深,旅日华侨麦惠鸿先生及夫人郑丽姬女士,亦步吴先生之后尘,先后捐资为郊区中学兴建惠鸿园和丽姬艺术楼,使郊中建设和设备大为改观和充实。昊先生又捐资50万日元支持员峰小学重修。
此外,吴先生还捐资人民币83万元,委托华南师范大不学为中山培训10名大学生,以充实中学师资。
中山市是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人口超过1百万,文化比较发达,在大专人材缺乏的今天,人们多么希望有自己的大学,这也是天桂显先生的愿望。当中山大学孙文学院在石岐筹办之际,吴先生就决定为建校作出最大的努力,当学院创办之初,吴先生就捐赠九座日产汽车一台。建设得像个样子,不惜把他在日本东京最繁盛地区的地产卖掉,将款捐建孙文学院教学大楼、理化实验大楼和图书馆,占学院第一期教学用房工程(不包括生活区用房)2/3。
吴先生有5位子女,3位毕业于大学。他艰苦创业几十年,来之不易的钱财,多用于教育公益事业。他是中山华侨中学的副董事长、基金会永远委员,他的玉照,同其他校董一样,高高悬挂在侨中大堂。1986年4月又被聘为郊区中学名誉校长。1988年1月中山海外联谊会成立,他又被聘为名誉会长。
在日本他的横滨一所华人学校的董事长。他十分关心在日晒的中国留学生,他们有困难时,他自己即设法请一些华侨企业家关照帮忙,使他们安心学习。所以,吴先生是受到人们敬重的华侨长者。
1989年春夏之间,北京发生动乱和反革命暴乱。吴桂显先生心悬祖国安危,但他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不听信谣言。当时在日本曾有人要他组织游行支持北京搞动乱的“民运人士”,但受到他严词拒绝。事后,他即派旅日广东同乡会理事邓演光回祖国探听实情,当他知道国内政局稳定,中山市形势大好后,立即回故乡参加孙文学院教学大楼竣工庆典,并再次捐赠200万港元给中山师范学校建设艺术大楼,以利进一步培养师资,更好地栽培后代。
为了表彰吴桂显先生对中山的重大贡献,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89年8月4日,召开第22次会议,决定授予吴桂显先生“中山市荣誉市民”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