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中山同乡会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28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李寿广
澳大利亚中山同乡会是在1982年7月6日在悉尼市重新组成的。早在1911年以前,澳大利亚悉尼市就有过香山同乡会(馆)的组织,会址设在悉尼唐人街88号广和昌楼上,本邑亨尾村旅澳乡亲李临春先生就是该会(馆)的委员之一。后来,因某种原因,该会(馆)停止了活动。及至1925年,我国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把孙中山先生的故乡香山县易名为中山县。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享誉中外。我邑旅外乡亲,纷纷在居住国组织中山同乡会,以弘扬中山先生爱国爱乡的精神,团结乡亲。中山人旅居澳洲历史悠久,侨胞众多,1982年7月,本邑在澳洲的知名人士郑嘉乐、李炳鸿、李惠疏、梁培、唐向明、彭中流、李开赞、雷奕祥、方劲武、刘鸿钧、雷玉祥、李开照、王用文、马永棣、缪金源、雷炳昌、李锦旭、黄瑞麟等先生,为了发扬孙中山先生爱国、爱乡、爱侨的精神,假座悉尼华埠大源皇酒家,发起重组中山同乡会。拟定了会章:会员主要为中山人,不论党派、信仰、出身均可入会,并即席推举黄瑞麟先生为第一届同乡会会长。唐向明、雷奕祥为副会长。发起人为当然委员。后来加入的马斌、刘应墀、缪挺立、郑志坚、李冠辉、杨金然、朱瑞芳等先生也补选为委员。该会初时借用佐治街中国画廊为会址,1985年9月3日迁到高宾街工会大厦六号。会员100多人。
第二届同乡会选举是在1984年5月3日举行。会长为郑嘉乐,副会长为李惠疏、李元亮。(后来郑嘉乐会长因商务往美利宾,自行退职,遗职由李惠疏代理。)委员不变。会员发展到250人。
第三届同乡会是在1988年5月3日选举,会长陈沛德,副会长为李元亮、李炳鸿。委员为陈沛德、李元亮、李炳鸿、方劲武、郑志坚、杨广钊、郭光宇、刘应墀、杨得能、杨金然(女)、萧其叶、林敬康、萧俭庄(女)、郑惠明(女)、鲍永宁、马斌、雷宜亚等。会员发展至300多人。
澳大利亚中山同乡会自重组以来,多次组织会员回国观光游览,寻根问祖,探亲访友,联络乡情。1986年组织澳大利亚华裔青年学生37人参加中山市侨办侨联举办的冬令营,学习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由李元亮、李炳鸿为正副团长,马斌为理财;1987年组织千岁团(该团成员,全是老华侨,年龄合计千岁,故有此称谓)回国观光游览,由李元亮为团长,1989年组织23人的返乡扫墓团,由陈沛德、李元亮、李炳鸿担任正副团长。该会还在澳洲经常集会,介绍中国国务院关于落实华侨政策,特别是侨房政策,以及祖国的经济信息,介绍会员回乡投资设厂等,都做了不少工作,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值得称道的,1987年,该会为了使先侨有个安息的场所,让后辈慎终追远,缅怀先贤在澳开拓的丰绩,从而奋发向上,该会经澳洲政计核准,在悉尼ROCK WOOD(洛活)街购得一地,建立“中山先侨公墓”。
建筑这座公墓耗资达15000多元澳币。到目前止,该会已收集先侨牌位四十多个,每个牌位都镶嵌先侨的瓷相,除了一些无主孤魂的牌位由中山同乡会负责处理外,凡有亲属在澳的先侨牌位,均收缴一定的数目作为公墓的基金。现在有了先侨公墓,每年春秋二祭时,侨梓必临拜祭,寄托自己的哀思。此举深得侨胞的赞扬。
该会还为邀请、接待我市领导、乡亲前往澳大利亚访问考察做了许多工作。直到今日止,已先后邀请、接待了中山市、区领导及乡亲有6批之多,共25人,大大增进了桑梓友谊。
澳大利亚中山同乡会自1982年重组到现在,只不过七年,但在这短短的七年中,澳大利亚中山同乡会为会员、为家乡中山市做了不少工作,真正发扬了孙中山先生爱国、爱侨、爱乡的精神。中山市以至各区乡的经济建设、教育事业、社会福利公益建设的蓬勃发展,都有着澳大利亚中山同乡会诸先生的功劳,它将载入中山的史册上,永放光芒。
1989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