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后一个乡村华埠
承袭中华文化 用广东话聊天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28日 来源:
中山政协
美国北加州沙加缅度河上,有一块三角洲,这里有茂密的胡桃树,环境十分清静美丽。洲上有一个古老的小镇,名叫“乐居镇”。小镇上只住着七十来个居民,承袭着中华文化,充满着中国农村的田园情调。
大多有点倾斜的古老木屋上,挂着各种风乾了的瓜菜,厨房里端放着筷子碗碟。华裔老人们坐在门口温煦的阳光下,一边剥着荷兰豆,一边用广东话聊天,话题不少是缅怀往昔和重温故国的梦。
小镇上有一所简陋的中文学校,名字叫做周崧学校;还有一个堂口,取名英俊堂。此外,还有一家唐山杂货店,不过,由于华人的日渐他迁,学校和堂口也有点人去楼空之感。
乐居镇始建于1912年。当时,一位名叫陈庭山的广东中山籍华侨,租了十亩河地,建起了第一间房屋,在那里守拙田园,生男育女。据说,全盛时期这个小埠曾居住着一千五百名华人,除了一家酒吧之外,其余商店皆由华人经营。
随着华人经济的日益繁荣,随着大城市华埠的迅速崛起,小村镇上的第二代华人已不甘心囿居在这块偏僻的土地上。他们纷纷迁出,在大都市另谋出路。但是老年华人则喜欢这里宁静的中国农村生活方式。
美国政府对于这最后的一个乡村华埠十分重视,1971年曾宣布将其列为国家史迹。1980年,加州政府又宣布乐居镇作为一个“活的州立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