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摸门钉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28日   来源: 中山政协   
  石岐人把到朋友家拜访时适逢朋友家无人,不得其门而入的遭遇,形容为“吃闭门羹”,或者叫做“摸门钉”。   时至今日,大概没有多少人知道“摸门钉”这一俗语,是从逝去的历史年代中的一种令人心酸的社会现象引申出来 的了。   原来在清代末年,石岐太平路的关帝庙(原址在碍刃具厂一带,今已不存)门口就是童工市场,每逢农历三、六、九圩期,这里就集结着大量等待雇主前来挑选的童工,但一般都是每月的农历十九以前,因为下半月一般就没有前来雇用童工的雇主了。在长达数小时的寂寞的等待中,许多童工常常下意识地伸手摸弄关帝庙在门上那一排排的碗口大的铜钉。于是,人们就把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情喻之为“摸门钉”。后来,关帝庙前的童工市场不复存在。“摸门钉”的原意渐为人们所淡忘,才转化成与“吃闭门羹”同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