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诗”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28日 来源:
中山政协
在中山市黄圃镇石岭村有个半月形的海蚀穴玉泉洞,不知从何时起,村民在此修了座吕祖庙,并流传下夹用不少怪字的“吕祖诗” 。乍看这诗,晦涩难解,知道原委,也不难读懂。传说,从前有一位游方道士,日暮下雨过这里,又冷又饿,便躲在岩洞里过了一夜。无聊之极,以吟诗打发时间。因牙齿打颤,吟诗时难免结结巴巴,如同口吃,不成调,录的人把诗写成上述这么多叠体字的样子,形象地记下他吟诗的怪模样。好事者把这事传了出去,几经讹传,那游方道士便被说成了仙人吕洞宾。村民迷信,便建了这座吕祖庙,把这诗也叫吕祖诗。知道这原委,把诗中的叠体字删去,便变成:山高人难过,路小步客停。一心百花开,二鸟树上来。三人从古道,四客闹酒诗。雨洒衣衫寒,风吹云晒日。这样,诗虽然蹩脚,但尚可读懂。如果不知原委,硬要去考证,只会越弄越胡涂。因为上述叠体字,有的常见,有的已废用;有的连最古老的辞典里也是没有的。
(笔者按:附图所录“吕祖诗”,那些由三字相叠而成的字——即所谓“三合体”中,晶、众为常用字,其余,三小相叠,是古“么”字;三心相叠音琐,多心即疑心之意;三客相叠,为俗“挤”字;三寒相叠,音“凛”或“禄”,比喻极寒之意;只有三高相叠和四日相叠才是辞典所无的,此外,“闹”为广州方言俗字,音“肴”意即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