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元默和尚为虎说偈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28日   来源: 中山政协   
  在中山市隆都大石兜村后山,原先有一个天然岩洞(按:今已不存),称为虎逊岩,因岩下筑有观音庙,又叫做观音岩。   虎逊岩的得名,源出于一个民间传说:相传在明代这里曾是猛虎出没之地,村民患之。后来来了一位名叫元默的高僧,他与猛虎在洞中相处了两日,心平气和地给猛虎说道理(即所谓说“偈”),经他的佛法点化,猛虎终于幡然醒悟,伏地向元默三叩首,起身而退,不复来,那一带地方从此根绝了虎患。此谓之虎逊。   说偈感化了老虎,迹近乎荒诞,然而县志里却是煞有其事如此记载的,后人且有诗赞曰:“传闻驯虎寄岩间,岩逊高僧虎不还。僧迹何年无可考,虎名千古未曾删。佛灯远照闲人味,圣水常清点石顽。咫尺天然灵胜地,留题尊重莫惭颜。”   这至少可以说明两点:一、元默和尚确有其人;二、明清之际上处人烟未稠密,山林也未受破坏,因而尚有猛虎出没。至于猛虎的远遁与元默和尚的到来是否时间偶然相合,还是别的原因,那就不得知了。   清康熙十年(公元1617年)有位香山知县名叫申良翰的,还曾写过一篇《驱虎牒城隍文》。在牒文中警告噬人的猛虎说,识趣的赶快离开本邑,否则“不用命者,纳诸陷阱,殪于锋城。”看来,这位申知县是在仿效韩文公在潮洲祭鳄鱼的故事了。   在虎逊岩前,尚有晒经台和永不枯竭的洗砚池(浴鸢池)等胜景,也是和元默和尚的故事有关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