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何曾为宋帝红
“三月红荔枝”又上市了。提起“三月红”,总教人想起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南宋末年,宋端宗赵是和他的弟弟赵昺,随残部流寓沙涌,时值农历三月,荔枝树上青累累。赵氏兄弟不识其为何物,侍立一旁的沙涌人马南宝奏曰:此乃岭南佳果荔枝也,惜未到成熟时。赵氏兄弟好生羡慕,默祝之曰:盼明日红熟。有道是皇帝开金口,一夜间,果然园中的荔枝都红熟了。而且此后年年如此,直到如今。这就是三月红荔枝的来历。 然而,传说毕竟只是传说,究其实,三月红无非是荔枝中的早熟罢了。 《香山县志》里清清楚楚地记载着:赵氏兄弟是在景炎二年(即公元1277年)农历十月经海路从潮州撤抵香山沙涌的。既是金秋十月,哪来的荔枝?有人会说,这大概是他以后再到沙涌时的事罢?这也不然。事实是,在元军的追逼下,同年12月,宋军便匆匆离开沙涌,渡江经秀山向新会的方向撤退。次年,八岁的小皇帝赵是惊悸夭折,六岁的赵?即位于新会崖山。公元1279年,宋将张世杰率领的水师在伶仃洋上覆灭,丞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背负着赵昺在崖门投海殉国。这两年间,赵氏兄弟走投无路,根本无暇再赴香山,又哪有机会发生如上的故事! 倒是传说中提及的马南宝,却是实有其人。县志里说他“铙于财而能读书,好义,尤工于诗。”赵是到沙涌时,封他为工部侍郎。他曾献粟一千石,以资军饷,并协助招募乡民数百从军,饯行时以岳飞为榜样激励众将士,说:“痛饮黄龙府,在此行也!”赵?死后,宋朝廷假装把灵柩送到沙涌马家,以掩护赵?的遗骨在崖山秘密安葬,可见宋朝廷对马南宝的信任。宋亡后,马悲愤不食赋诗明志。诗云:“目击崖门天地改,寸心难与夜潮消。”“众星耿耿沧溟底,恨不同归一少微。”卒为元兵所执,以身殉国。纵观他的一生,算得上一个深明大义,很有民族气节的人。 有趣的是,在新会崖门,也流传着一个类似的关于“三月红”的传说。由此可见宋遗民对宋室的眷恋之情。根据“三月红”荔枝早熟的特点而编造出来的传说,正是藉此宣扬唯有宋帝才是真命天子,宋室才是正统,以示其义不帝元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