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水晕的启迪

——中山女画家郑淡然对高剑父的忆述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28日   来源: 中山政协   
  秋风飒飒,烛影摇摇,豆大的雨敲打着屋瓦。   在番禺隔山乡(今广州市河南),百年老屋的厢房里,一位少年躺在床上,呆呆地睁着眼,望着漏雨溅滴着帐顶,翻来覆去睡不着。   半月前,他的老师——驰誉岭南的花鸟草虫大师居廉,人称古泉先生——把一帧牡丹册页给了他,嘱他临摹十次、百次:“你已站在一个新境界的门坎外了,努力跨出这一步吧!”   多奇怪啊!老师笔下的牡丹,真趣盎然,教人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捧着它,生怕轻轻一碰都会把花瓣碰落。他自己临下的,却顶多只能比拟那些粗拙的绢花!要知道:抹粉、挞粉、钩粉、点粉……,十八般传统技法他都试用过了。可是……   雨点不停地滴在帐顶上,更深人静,越显得嗒嗒有声,增添着他的烦躁。   “艺术之道,贵乎用心。”老师的叮咛似又在耳边回响。然而,什么叫做“用心”呢?   他是个有心人,深懂得“师造化”的重要。这些年来,一直在苦练素描和默写的基本功。有道是:形似易,神似难。老师所说的“新境界”,莫不是暗示他要在技法上另辟蹊径,去表现那花卉的神韵?   他出神地想着,嗒嗒的溅水声仿佛已不那么讨厌。哦,俗话说:水滴石穿。学画之道,正该如此。你瞧,那水点不停地从瓦缝滴下,一滴又一滴,硬是在那被烟火熏黄的帐顶上,冲洗出一片洁白,把越来越大的深黄色水晕,推到边缘……   突然,他一跃而起,在烛光下铺开了画纸。他精心地描了片绿叶,趁颜色未干,用净笔蘸水在叶的向阳面一抹,只见一痕绿晕慢慢地把颜料向叶的背阳面推过去,绿叶立刻变得凹凸明暗,清晰可见,仿佛刹时飘离了纸面。接着,他又画了一瓣牡丹,撞上水粉,花瓣也立刻变得薄如冰绡,仿佛刚从花萼飘落下来似的——这一切如此神奇,却又如此平凡,其原理不过和水滴在民黄的帐顶所呈现的过程一样。当时,他还不知道,这下是居廉老师独创的新技法:“撞水”、“撞粉”。   第二天清晨,他把一帧刚画完的牡丹恭恭敬敬地送给老师书房。不苟言笑的古泉先生,脸上现出一丝刚可觉察的笑意。   这位少年,就是日后被称为“岭南三杰”之一的高剑父。   这个故事,是高剑父先生后来在“春睡画院”里给弟子们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