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香山的第一位诗人郑愚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28日   来源: 中山政协   
  香山县是在南宋绍兴的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立县的,但并不意味着这以前的历史和文化上一片空白。至少,在《香山县志》里,我们可以查阅到早在汉代就有一个官至苍梧太守的陈临,据县志记载,当时有遗腹子某为其父报仇杀人,陈临知其无嗣,乃令其妻侍狱中,后生下一子。邑人歌曰:苍梧府君恩广大,能令死囚有后代,德参古贤天报赍。 (按末三字即“天官赐福”的意思。)   到了唐代,又出了个诗人郑愚。郑愚是唐代开成2年进士,擢第后,授秘书省校书郎,累迁至尚书郎。咸通初,为桂营观察使,旋领岭南西道节度使,抗南诏入寇时有守御宗命愚出镇南海。以抚绥功,如拜尚书右仆射。   郑愚是中山历史上有诗流传下来的第一位诗人。幼聪颖好学,曾作《泛石岐海》诗云:“此日携琴剑,飘然事远游。台山初罢雾,岐海正分流。渔浦?来笛,鸿逵王粲去舟。鬓愁蒲柳早,夜怯菱荷秋。未卜虞翻宅,休登王粲楼。怆然怀伴侣,徒尔赋离忧。”(按:《广州人物志》及《全唐诗》仅前四句,今按《香山诗略》补全)   据说,当时的有识之士从他这首诗里的“济用之志”,认为他日后必成大器。   郑愚的诗集久已亡逸,从《香山诗略》所载的五首诗中,可以看出他虽然为官,却能洁身自爱,为政清廉,关心民生疾苦。观其《醉题广州使院》就足以说明:“昔年百姓受饥荒,太守贪残似虎狼。今日海隅鱼来贱,大须惭愧石榴黄。”   晚唐的暴政终于激起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郑愚适生于其时,对此是有较清醒的认识的。   关于郑愚,《唐诗纪事》中还记载了一段佳话。当郑愚以桂营观察使的身份到广西时,因仰慕在海内负有重名的魏公崔铉,曾袖文卷,著锦半臂前往拜谒。崔铉见郑愚虽然是进士出身,却从未看过他的文章,以为他只是个衣着华丽的大草包,便把他的文章放于案上,置之不理,只留他吃晚饭。郑愚辞出更衣,众宾客心想,此人大概因为感到羞惭而一去不返了。不久,却见他换了一身红锦,重归座位,尤觉光彩照人。崔铉在郑愚离座时,怀着好奇翻阅了郑愚的文卷,不禁拍案叫绝,赞叹说:“真销得锦半臂也!”   以郑愚的文才、风度、胆识、及其服饰(套用时下流行的话,就叫做“时装吧”),都可以看出,在芸芸的士子中间,他是卓立不凡的,从引又可以反证出早在唐代,香山已非不毛的蛮夷之地,县虽未立,还隶属于东莞县,经济和文化却已相当发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