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山民谣拾趣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0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下乡采风,听老一辈演唱昔日的民谣,听着听着,一下子把我的思绪带回恍同隔世、其实又只不过数十年前的并不遥远的年代……   最委婉动人的自然要数这首《鸡公仔》:   “鸡公仔,尾弯弯,做人新抱(中山方言,即儿媳妇)甚艰难,早早起身都话晏,勒条围裙入下间(厨房)。后门摘个冬瓜仔,问之安人(中山方言,家婆)蒸或煮?安人话蒸,老爷又话煮,蒸蒸煮煮唔中意,拍台拍凳骂竹升(米升,全句意思即指桑骂槐)。三朝打折三条格木棍,四朝跪烂四条石榴裙,投告爹爹嬷嬷都唔信,解开裙带血淋淋。”   除了专为儿童编写的童谣处,所有民谣几乎毫不例外地都是以女子的口吻倾诉看书遭遇的悲惨与不平。在封建宗法社会里,不仅为人儿媳妇者地位低下,在家做女时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   “麻雀仔,飞入祠堂化(翻)老糠。阿公捉到阿婆劏。阿公得个髀(腿),阿婆得碗汤。姐姐妹妹唔关事,阿哥返来有得尝。”   男尊女卑的封建陋习确是深入到每一生活细节中去的。好容易才从媳妇熬成婆时,那些妇女却又忘了年经时亲历的切肤之痛,转而又欺负起儿媳来。封建意识的毒害之深,教人扼腕,教人叹息。   然而,尽管是“人离乡贱”,姑娘家长大了总得要出嫁,终不成呆在娘家“塞灶罅”的。于是,新嫁娘出门前就不免要“哭嫁”了:   “石榴树,挂金瓯,爹妈田地我唔争。爹妈田地留返哥共嫂,爹娘打发赶我行。行到哥前哥眨眼,行到嫂前嫂皱眉。唔曾吃过哥田地,唔曾过着嫂罗衣,头上金钗爹妈打,脚下花鞋自己锈,早知爹妈爱男唔爱女,手扳花轿行快些。”自然,新婚生活还是有温馨的一面的:   “鸡公仔,尾初长,婆婆寿辰捉来劏。娇妻便对才朗话:‘个只鸡儿不可劏。个只鸡儿我中意,朝朝啼醒我梳妆。’‘个只鸡儿真可恶,朝朝啼醒我妻房。’‘前世唔修做到鸡,一到五更就要啼,点知你二人床上睡,无端白白把我难为’。”   妻要早起,丈夫贪睡,于是,负有司晨之责的公鸡发话了:你这不是叫我为难吗?小夫妻戏谑之情,溢于言表。   也并非说老辈人总是冥顽不化而年经人总是对的,也有相反的例子。例如这首流传于市郊的发歌《懒婆娘》:   婆:家嫂哇,起来摘桑呀!   媳:朝头早哇,雾水大呀;晏昼(中年)哇,热头(太阳)晒呀;晚黑哇,蟾蜍蛤拐吓坏呀!   虽只一问一答,寥寥数语,却已把一个懒婆娘推三托四躲懒的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真可谓世界上最短的微型讽刺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