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天上银河落金斗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0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提起金斗湾,总教人想起坦洲老民歌手何福演唱的那首长句咸水歌:   “左弯右弯,坦洲近海近山。过去有人流言,有女唔愿嫁落金斗湾。年年水咸,食水要担,路烂难行,踢跛脚(趾)公,磨损脚跟。基地种菜生孳,水田各禾又吾生。台风洪水一来,金斗湾变成白鸽坦(按:指白鸽鱼出没的滩涂)。妹好呀哩,沙田人仔冇日开颜。”   坦洲又名金斗湾,既名“金斗”,可以想像其作为中山粮仓所应起的作用。然而,过去由于水利失修,灾害频仍,老民歌手何福友的这段咸水歌,唱尽了解放前坦洲农民生活的苦况。   关天金斗湾,有这么一个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仙翁托梦给一个看牛仔,告诉他“金斗湾不久将遭受水淹浸,当你所饲养的老牛拉屎时,你赶快把牛赶向大海,牛走过的蹄印就会变成一条大河,把恶水引进大海里,金斗湾的禾田就不会受浸了。你立下了这个大功,日后定可为王。切记切记。”第二天清早,看牛仔果然按照仙翁的嘱咐办,但他贪念萌生,只想尽快把牛赶过大海了事,以便早日为王。便举起牛鞭,一次又一次地狠抽牛背,牛被打怕了,最初还只左闪右避,最后实在熬不住了,终于发腿狂奔,跃进大海。老牛由于左闪右避了九十九次,所以金斗湾的河道一共有九十九个湾。又弯又窄的河道不能排尽恶水,所以坦洲年年受浸。那看牛仔功德尚未圆满,所以最后也成不了王。   这则广为流传的传说,为我们提供了佐证: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坦洲农民深受水患难之苦。   直到解放以后,这种状况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1963年开始,有关部门组织,力量进行建设“坦洲排灌河工程”的可行性调查研究,根据“照顾高田灌溉,着眼低田排水”的治理方针,制定了避开咸湖,引进淡水,高、低田分开排灌蓝图。于1980年经广东省水电厅批准列入国家基建计划,1983年完成东干渠全部工程,1987年又完成包括西干渠在内的全部工程。目前,全渠总长18.4公里。其中,泄洪、节制闸10座,拖拉机桥13座,行人桥5座,灌溉梪口100个,总投资人民币822万元。   1988年在马角水闸举行竣工的剪采仪式时,悬贴于临时用竹木搭成的主席台两侧的一对长联,充分地显示出坦洲排灌河工程对坦洲今后经济腾飞所起的巨大作用:   “马角水奔流,排灌食水运输,造福子孙万代;龙塘浪飞跃,开河筑闸建桥,重新安排山河。”   联中的“马角”、“龙塘”分别为西干渠首和渠尾。   如今的坦洲已成为市内发展工业的重点卫星镇,新辟的加工区正敞开胸怀,迎接外商投资。有了新开的地上银河,金斗湾即将成为名符其实的“金斗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