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桂飘香
“五桂飘香”是近年评选出来的“中山新十景”之一,它的特异之处,是谁也无法确切指出它的具体位置。这趟我随音乐界朋友进山采风,其中的一个愿望,就是试图领略一下,它到底是怎么“飘香”的。 五桂山的主峰高达五百多公尺,范围包括了岐关公路东西两线之间的那一大片连绵的山岭。历史上,它曾被称为“香山”,据“广东通志”记载,它的岩壑瀑布可与罗浮等名山媲美,盛产珍禽异兽,奇花香草,香山县的得名便源出于此。 然而,直到汽车沿着新修的水泥公路,把我送进五桂山的腹地南桥乡,我依然看不出它与我足迹所及的南粤诸山有什么不同之处:山深而不险峻,树密却非参天。漫山淡紫色的缘故,山泉瀑布都变成若断若续的涓涓细流,至于“珍禽异兽”,我只在一家农户的栏栅内,发现了十数头梅花鹿,但那是从北方引进的,决非土生土长。那么,五桂山之美从何体现呢? 直到走上被同伴们戏称为“绿色的路”的山间林荫小道,才使我让酷暑弄得疲乏不堪的精神为这一振。这路,弯弯曲曲的蜿蜒直上,路面长满了苔莓,湿湿的,软软的,凉浸浸的谷风扑面而来,令人痛快之至! 我忽而想到,这“绿色的路”,正如北方的“青纱帐”一般,曾留下多少抗日英雄的脚印。当响导的文化站长老陈,遥指欎欎群山,追述着当年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随着他,我们走进了珠江纵队司令部的旧址——古氏宗祠;瞻仰了“烈士石”。那是一块宽逾数丈的黑石,据说,当年敌伪曾在这儿屠杀了17位抗日志士,鲜血流过的地方,后来都留下了白色的痕迹…… 寻常的山,寻常的石,一旦和功昭日月的英雄业绩紧密相联,就有了发人深思、催人振作的精神内蕴。要是我们进而想起地处五桂山东麓的翠亨村,曾经诞生过一位中国革命的伟人孙中山先生,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山人对五桂山怀着如此深厚的敬仰之情。 孙中山先生为他亲自设计建造的翠亨故居,题下了这样的对联:“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有着光荣传统的五桂山,正是中国革命的根据地之一,每一个到此瞻仰圣地的人无不怀着一瓣心香,精诚所至,五桂山哪会不“四季飘香”!若是拘泥于这定要在方圆百里的地域中,找寻观赏最美景致的最佳地点,那视野未免是太狭窄了。 五季飘香,所言非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