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山人口今昔谈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0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据香山县志记载,中山市(古称香山县)的人口,在明代洪武14年时,只有36700多人,1949年发展至562200人,这其间经历了将近600年(实为595年),只增长了562200人,平均每年只增加940人。增长率如此之低,是因为生产水平低下,以及在封建统治下天灾人祸,战乱频仍的缘故。例如沦陷期间的1943年,就曾因大旱加上战乱,赤地百里,饿殍遍地,令人惨不忍睹。   建国以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准提高,使中山的人口由缓慢的增长转入剧升期,统计数字表明,截至1988年底,中山市的人口已达1108000人,平均每年净增13440人。其中尤以1962年为甚,人口的出生率高达38%。为历史上的最高率。(相比这下,进入80年代以后,人口的出生率有所减缓,如1982年,为15.7%)。   人口的剧增引起政府和各方面的关注与重视。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中山市也不例外。在各级政府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计划生育工作已开创了趋于平稳,市民的生育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多子多福”, “重男轻女” 转化为 “只生一个好”, “男女都一样”。全市的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三高三低”的特点,即一胎率高,合理率高,节育率高,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多胎率低的可喜局面。妇女的生育模式,也由过去的早育、密育、多育,转变为晚育、稀育、少育。   从1971年至1988年的17年间,计算表明,中山全市少生了8万多人,为国家、集体、家庭节约的抚养费就达2亿多元,其深远的意义救灾未计算在内。   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市得到高度的重视。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积极开展优生优育宣传和谘询活动,举办各种图片展览市政府每年向“计划生育合格村”,“无多胎村”等先进单位与优秀个人颁发奖品,都对这一工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加强领导,进一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市内还实行了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以确保这一任务的完成。   不久前 ,亚太地区计生联主任巴兰先生来到中山市访问,在参观了市的计划生育图片展览和有关的医疗器械后,对中山市这些成就表示了极大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