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咤风云的乒坛人物——郑敏之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0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郭承欣整理
郑敏之,1945年出生,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祖籍广东中山县濠头乡人。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她是驰骋世界乒乓球坛的风云人物。
郑敏之,1958年入上海市乒乓球队,1960年被选入上海乒乓球集训队,1963年第一次代表国家参加第27届乒乓球锦标赛。她横握球拍,擅长削球,防守稳健,步法灵活,突击起板,使对手难于应付,在比赛中,她与张燮林合作,打败了法时的世界混双冠军——日本选手荻村一智郎和松崎群代。
1965年的一场历时一个多钟头的团体赛冠军争夺战,中国女子队以三比零战胜了日本女子队,从而获得了女子团体赛世界冠军。
[B]英雄巾帼亦超群,[/B]
[B]不让须眉独冠军。[/B]
这是第28届男、女团体赛获得冠军后,诗人郭沫若喜而赋诗其中的两句。
以攻势凌厉著称的中国女子乒乓球队,当天出奇制胜,运用以柔克刚的战略击几了猛攻猛打的上届世界冠军日本队。比赛结束后,全场掌声雷动,观众热烈祝贺中国女子队。中国队从1953年参加世界锦标赛以来,第一次取得这项荣誉。
1965年4月9日晚7时正,是郑敏之第一盘三局的精彩表演。
这盘比赛,郑敏之先战关正子,第一局郑敏之比较顺利地以21比11拿下了首局。
第二局开始后,关正子改变了战术,用稳拉的办法来对付郑敏之的削球,这时比赛十分紧张,先后出现了四平、五平、八平、十四平的场面,共打了七次平手。后来,关正子把比分拉到16比14、20比16。郑敏之沉着应战追回两分,形成18比20的紧张局面,最后终以三分之差,输掉了一局。
第三局一开始,关正子用猛攻猛打之法,但郑敏之反应很快,把球一一削回,关见猛攻不能见效,改用拉攻,郑敏之又采用挡球对付,回击关的空挡,使关连连失误,最后以21比12胜第三局,为中国取得一分。
在女子双打冠军争夺战中,郑敏之与林慧卿对关正子和山中教子,双方争得很激烈,日本选手用各种办法,力图打乱中国选手的阵脚,经过四局的较量,平分秋色。但在第五局决赛中,顽强战斗的林、郑坚守阵地,终于以21比19的接近分数赢得最后胜利,以三比二夺得双打冠军。
在文革前夕的第二届新兴力量运动会和1970年的斯堪的纳维亚欧洲锦标赛上,郑敏之作为中国女子队的主力队员,为我国争得女子团体赛冠军和女子双打冠军尽了力,她自己也获得上述两届比赛的女子单打冠军。
1971年31届世界乒锦标赛的女子团体赛:中国女子队获得亚军,郑敏之是重要成员之一。
女子双打:由林惠卿与郑敏之再度合作,获双打冠军。
女子单打:郑敏之荣获单打亚军。
1973年3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我国女子队获团体赛亚军,郑敏之亦是主力之一。
1965年与1978年郑敏之两次荣获国定体委颁发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74年起,郑敏之被任命为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副领队兼副总教练。在这期间,刀子带过林美群、童玲、戴丽丽、朱香云等运动员,为中国女子队继续夺得世界冠军作了努力。
1979年,好荣获国家教练称号;同年任乒乓球协会副主席。
1987年,郑敏之被国定体委任命为训练竞赛二司副司长。同时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底至今,郑敏之出任中信旅游总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