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田径运动健将——郑纪航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0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李炽康整理  
  三十年代初,中山县体育运动,已是人材辈出,在广东全省运动会县联赛中,所向披靡,其中田径运动健将郑纪航,取得了优异成绩。   郑纪航,中山县隆都庞头乡人,祖父郑靖臣,字希同,在清朝中过举,后迁居石岐南门共和巷2号。父亲郑生同,母亲李氏,石岐南园李屋人。弟郑祖明是空军机械师,解放初在香港参加“两航”起入。丈夫黄铸钧。   郑纪航,天资聪慧,勤奋她学,功课优良,体育尤为突出。就读于石岐仙逸小学,5年级时,年方10岁,已显露出体育素质。当时仙逸小学对学生管教严格,不仅注重智育、德育,且对体育也很重视,礼聘广州名流赵仕根到校担任体育教师,训练一批田径运动优秀学生。1931年,中山县举行运动会,仙逸小学校包揽了乙组、丙组田径运动项目的第一、第二名。丙组的郑纪航,一人独取五项第一名。其成绩:短跑50公尺为8点7秒,短跑100公尺为15点7秒,跳高为1点18公尺,跳远为3点6公尺,三级跳远为8点1公尺。   1933年,郑纪航以学业和体育双优成绩,被中山县立女子师范学校优先录取,升上初中班,由于郑纪航在县运会取得五项第一,女中的体育教师对好告别着意培养,严格训练,逐步提高她的运动水平。1933年秋季,中山县举办全县运动会,她在惭组又夺得田径五项冠军:短跑50公尺的成绩为7点5秒;短跑100公尺的成绩为15秒;跳远的成绩为3点80公尺;三级跳远为8点40公尺;跳高为1点20公尺。   1935年秋,广东省第14届运动会,在广州东较场举行。中山县预选200名运动员前往参加。郑纪航在预选赛中,成绩比以前更有所提高,50公尺短跑成绩是7点2秒,100公尺短是14点2秒,跳远是4点16公尺,三级跳运是9点19公尺,跳高为1点23公尺。当时,在预选跳高决赛时,郑纪航与沙边村的孙彩凤争夺第一名,两人你追我赶,经过激烈争夺,郑纪航发挥潜质,张于越过1点23公尺的横竿,夺得最后胜利。   在全省名县众多好手参加的县联赛中,中山县女子乙组成绩特别令人满意,取得团体冠军。郑纪航分别以7点2秒、14点2秒、9点16公尺,夺取短跑50、100公尺及三级跳远三面金牌;跳远银牌、跳高铜牌,和200公尺接力赛冠军。郑纪航的成绩与省运会的女子甲组的运动员郑纪航的突破,记者纷纷采访她,称她是广东的“一朵体育奇葩”。全国著名的《良友》杂志(上海出版),亦派记者访问,并拍摄了她的照片,在该刊刊登,说细介绍了她的事迹。   与此同时,广州几间有名中学,如中山大学附中、执信女中等校,都提也优理发条件,吸收郑纪航转校不读,但刀子经过考虑,谢绝各校邀请,还是返回中山女子师范就读。   当时中山女子师范学校为奖励学生向学,规定毕业班的第一、第二两名学生,可留校派在附小任教,郑纪航是全班第二名,与第一名的李国影均留校任用。1940年石岐沦陷时,日寇竟将郑纪航的所有陈设的奖品,全部抢走,其中有大小银鼎、争杯、金牌、银牌、铜牌及仙逸学校校长程度纯特别赠送的小型纯金飞机一架。当时好无限愤慨,即避居澳门,投靠伟夫七伯母,后再往香港。由道实伯母(是李今英之姐)介绍她到香港锦田收容难童学校教书。到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才乘难民船返回石岐。当时,她生活十分困难,有友人曾介绍她在沦陷的石岐当教师但国仇家恨,使她愤然拒绝。不久,年仅20岁的少女,只身逃出石岐,到鹤山县找到同乡相好郑彼岸之侄女郑德华,介绍在鹤山第一民众教育馆当干事,再由以前的老师介绍在鹤山的中山县政府工作。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郑纪航返回石岐,由八伯父郑道实介绍谒见中山县长张惠长,即派在县税捐处当税务员。解放后,在中山县生产资料经理部、县糖烟洒公司工作,1981年退休。   在半个多世纪前,郑纪航在广东省体育事业上,曾显赫一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刀子回顾自己当时创造的成绩,与今天的纪录,相差很大,她眼看祖国的体育事业飞跃发展,脱掉了“东亚病夫”帽子,跨进世界体育强国之列,内心充满无限欢欣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