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华人明星——卢燕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0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中山市华侨、港澳台人物传编委会办公室整理
卢燕原籍中山。父亲卢家睐,是20年代的职业外交官,因酷爱戏剧艺术,结识京剧女演员李桂芳,他俩于1929年在北京结婚,不久产下独生女儿卢燕。此时,日本频繁侵略我国,侵占东北后,又突击视我国华北,局势动荡。李桂芳带着4岁的卢燕从北京南下上海,寄寓于梅兰芳家中,以后,卢燕就在上海求学,从小学、中学直至大学。卢燕自小聪明伶俐,深得梅兰芳夫妇的疼爱,认为义女,在空余时间,给刀子教授京剧。小时,又经常随母亲到戏院,母亲在台上演戏,她在台下看戏。戏台上那五光十色的灯光布景,鲜艳的戏服,动听的戏曲,以及优美的舞蹈动作,都深深地吸引着她。据卢燕回忆说:“我小时候看叔叔阿姨演戏,是全心全意的欣赏,梦想有一天自己也能登台表演,同样能令观众陶醉,看到谢幕时,掌声雷动,这就是我的满足感。”
[center][B]从 学 艺 到 表 演[/B][/center]
自小就立下登上舞台誓言的卢燕,得到戏剧大师梅兰芳、五幼卿等名师的指点后,心领神会,加上反覆试唱京腔,京剧艺术有了一定的基础。当她十几岁时,征得王幼卿师傅的同意,在上海第一次登台扮演《二本虹霓关》剧中的丫头,可是,由于嗓音不够宏亮,演出效果不如人意。事后,母亲对她说:“你不如专心读书吧!只要头脑不笨,可以用毅力来弥补不足的”。因为母亲不主张她搞艺术,她便进入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后又转交通大学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母亲带她往美国,先寄居于檀香山亲友家。母亲仍从事演艺生涯。卢燕内心仍向往艺术事业,这可以说是其母亲潜移默化的结果。她在檀香山上大学,学习财务管理,成绩优异,每次考试都获前三名。毕业后,她到一所医院从收费做起,一年半以后就掌管了全医院经济工作。但此时,她对艺术仍执着地追求,毫不气馁。
[center][B]演艺界的多面手[/B][/center]
卢燕与黄锡琳结婚后,移居洛杉矶,即考入美国有名气的巴萨蒂纳戏剧学院。毕业后,即参加舞台剧《仲秋月茶座》的演出。以后,卢燕向好莱坞电影演出发展。1960年前后,她和詹姆斯、史都华主演影片《山路》,接着又同美国的名演员马龙·白兰度、查理斯、罗顿、蓓蒂、戴维斯等合作拍戏。她演出的一声真正使美国观众倾倒的影片,就是在香港和台湾拍摄的《董夫人》。此片是根据美国名作家亨利·密勒小说改编,片中卢燕的风范与西方影里的庸俗的演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香港和台湾观众最熟识的则是她在《倾国倾城》中扮演的西太后和在《十四女英豪》中饰演的《佘太君》。在40岁时,她重新登上舞台饰演《花鼓歌》中16岁的小姑娘“美丽”。谢幕后,剧本的改编者到后台看望她,说:“卢小姐,您是我看到的众多”美丽“中最好的一个”。可见她的演出才华,不因角色的年龄差距而有所逊色。
卢燕从60年代投身影视界起,已先后在美国和亚洲拍摄了200多部电影和电视剧。1975年她在亚洲电影节中获得最佳女演员奖等多项荣誉。但她最感兴趣的是舞台演出,她不但擅长演出京剧,也演过凤阳花鼓戏,在参加《游园惊梦》演出后,她又爱上了昆曲。好心人为,昆曲不仅唱腔优美,起死回生作也非常典雅。她计划把中国的多部历史名著和神话故事,改编成电视、电影或者舞台剧,原原本本地向美国人民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她还准备把落士比亚的作品,翻译成中文剧本,给中国剧团上演。
卢燕还热心纪录片的制作,1979年10月,她首次回国访问,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了各地的风土人情。1983年开始,卢女士亲自投资拍摄系列纪录片《西藏》,她万里跋涉,不辞辛劳,数度出入西藏,终于和摄制工作人员一起完成这部长达七集的纪录片.有人问她:“工卢女士你为何扑扑风法的来到空气稀薄的”‘世界屋脊’,正待开发的地方呢?“卢燕深有感触地说:如能以西藏的背景拍一部故事片,它有传奇的色彩和美丽的景色,必能吸引广大观众,但很难具有历史价值,并流传于世。我觉得用纪录片反映西藏,可将珍贵的历史扯断存入史册。在西藏特别令人喜爱的是藏族人民朴实豪爽的性格,最使人迷恋的是这里面世间最蓝的天,最白的云彩五颜六色的山峰。但是,最可珍贵的,还是西藏面貌的日新月异,都一一通过录像机,摄入历史的镜头,将“世界屋脊”的神秘之美,介绍于世。以后刀子还拍过纪录片《苏州》,电视剧《洋麻将》、《小木屋》,电影片《最后的贵族》,跟着又拍了《瀛台泣血》,她的艺术也接近了炉火纯青。队了她的表演艺术上的辉煌成就外,她还精通中英文字,即使非常深奥的中文词句,她也能译出剧本原意,做到刻意求工。语言方面,她能说普通话、上海话、广东话、英语、还能说日语。在话剧《八月茶室》 ,她扮演一个日本老扳娘,不但把剧中人演活了,连讲日本话的风度、举止、内涵都像地道日本老板娘一样。有很多日本观众看后,以为她是日本人,到后台访问她,开口便问:“你是日本人吧?”她说:“不是”。对方猜测说:“那么你一定是日本的华侨?”她回说:“也不是“。对方惊异赞叹地说:“你的话有东方口音!……”。
她多才多艺,对艺术精益求精,刀子对扮演的角色,总是反覆揣摩,严肃认真,百排不厌,不论数必寒冬或是大热的三伏天,她一样照排不误。她信奉“一分耕耘,定有一分收获”的格言,演戏时,她做到“能人之所能;能人之所不能”。因此,好莱坞的剧本中,凡不中国、日本、高丽等东方女性角色,都请她去扮演。“至于适演不适演?全凭自己努力,认真投入角色就行”。她说:“有一次拍一部美国西部影片,女主角需要骑马打枪。导演问我会骑马么?我一想到能人之所不能,就当场应道:‘会!’离开导演后,立即跑到洛杉矶附近的山谷里驯马场练习,跌跌撞撞的,来个‘恶性补习’。十天后,我若无其事,回到导演面前,立刻开拍了”。
卢燕身体修长,一关乌黑头发、秀长而弯的眉毛,举止娴雅,一身文秀的气质。她在国内众声合里,多是穿着中国式的旗袍,一如“游园惊梦”剧中的钱夫人一样装束。
现抄录她的话以结束本文,她说:“我得过许多奖,如今在好莱坞是电影艺术科学学会的评审委员。我能得到今天的地步,不是靠聪明,靠的是苦干。这也计是父亲给我的激励吧,我父亲的条件什么都好,就是不干事业,年华虚度,一辈子废掉了,我替他惋惜。正是这种力量推动着我要争一口气,扫年龄我可以退休了,但我不甘心,工作就是我的乐趣。而且,每演一个角色都从头来,如果在我进入角色时,让我想到以前有什么经验可以搬过来,我觉得太复杂了,我不需要这些概念,我需要的是新鲜的直觉,向前走下去……母亲当初对我的担忧,现在看来不必了,我在艺术的圈子里一直在以纯应杂。“这就是她多年来的从艺心得和动力。
卢燕出生于中国,从童年到成年都在国内受教育,虽然她在美国娱乐圈是个出类拔萃的艺术家,得过很高的荣誉,但刀子仍很赞赏国内艺术家的待遇,她说:“中国的制度对艺术家来说是很好的”。
(注:本文所摘引卢女士的话,均出自香港雨霏霏一书的“游园惊梦”及“以纯应杂”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