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一代艺人阮玲玉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0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钟 文 殊  
  三十年代蜚声我国影坛,被誉为“一代艺人”的著名电影明星阮玲玉,出身于贫苦的工人家庭,她从16岁起步入影坛,在短短的9年中,先后在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大中华影片公司、百合电影公司、联华电影公司等参加演出,拍摄了29部影片。刀子以精湛而维妙逼真的演技,活跃在银幕上,博得广大电影观众的高度赞扬,对中国电影的早期表演艺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可是,我国这们一位演技卓绝的电影明星,在风华正茂之时,竟被旧社会恶势力迫害致死,阮玲玉死时年方25岁,她的自杀,是中国电影事业的一个重大损失。 [center][B]苦 难 的 童 年[/B][/center]   阮玲玉小名凤根,书名阮玉英,祖籍我市南萌镇左步头村人,1910年4月26日出生于上海。她的父亲收阮用荣,民国初年,从家乡到香港造船厂当临时工,因工资微薄,仅可糊口,后经友人介绍转到上海,初在协同和机器厂工作,后在英商清东亚细亚油机器部当工人,与何英结婚。婚后3年,喜得一女儿,只因刀子瘦小的脸蛋上,长着一双“丹风眼”故取乳名凤根。   凤根自小多病命苦,一岁染上天花,不满二岁患了伤寒病,发高烧抽筋,几经抢救,才保住了她的生命。她一家三口,生活甚为贫若。凤根5岁时,父亲因患伤寒病而辍工,贫病交迫,不治而逝世。遗下寡妇孤女,又无亲友接济,母亲只好挑起生活生担,初时给人家洗衣被,做针线勉强维生,后经人介绍到虹口区姓张的广东籍财主家作佣人。凤根也随母亲在张公馆侍候小姐,不到一年,她就被嫉妒自己的小姐赶走。7岁那年,母亲送她到四川北路一家私塾读书,翌年转送“崇德”女子学校。因怕张家不准佣人的孩子读书,为了掩饰凤根的身份,母亲给刀子改名玉英。贫苦的家庭环境,近使玉英刻苦学习,因此,她的成绩,一直优良,直至13岁小学毕业。   阮玉英自幼聪慧活泼,喜欢歌舞,学校每逢举办游艺会时,必挑选刀她参加表演唱歌舞蹈节目。这样,便使她自小培养起对文艺表演的兴趣,而她的演出也受到人们的称赞。 [center][B]登 上 影 坛[/B][/center]   阮玉英小学毕业后,母亲再无能力支持她升考中学。但后来,刀子有机会到电影摄制场去观看演员拍片,有时也参加群众性亲角的演出。这样,她不但可以学到一些电影表演的基本功夫,而且借此博取一些微薄的收入。   1926年,上海明星电影公司(张石川主办)招考演员。16岁的阮玉英决心谋一职业,以减轻母亲的家庭负担,便前往明星电影公司,借用了同学杨碧若的住址,以阮玲玉的名字报考。第一天,她由于心情紧张,几次试镜都失败了,主考的人员闪定不录取她。幸她导演卜万苍以前曾见过她的演出,认为刀子具有艺术天聪和潜质,理是向公司力争,坚持让阮玲玉第二天再来试镜。果然,阮玲玉在再次试镜时,获得满意的效果,被明星公司录取了。从此,阮玲玉步入了电影艺术的大门。   阮玲玉入明星电影公司后,主演的第一部影片是卜万苍导演的《挂名夫妻》。她扮演一个嫁给呆头呆脑丈夫的漂亮姑娘,过着挂名夫妻的生活。后来丈夫病死了。妻子穿着孝服“哭灵”。阮玲玉演出时触景生情,想到自己的可怜身世,两腿瘫倒在摄影棚的灵堂前,真的泪如泉涌,放声大哭起来。刀子的表演使在场的人也禁不住流泪。1927年《挂名夫妻》在上海六马路中央大戏院首映,阮玲玉一举成名,刀子的演技受到观众的赞扬。明星公司聘请刀子为正式演员,订定合同一年,月薪50元。   在一年合同期里,刀子在明星公司参加拍摄新片《血泪碑》、《杨小真》,充当配角。刀子虚心向著名的影星学习,虽然屡遭盛气凌人的演员白眼,刀子也毫不在乎。   她第一次扮演主角是在公司经理张石川亲自导演的,洛阳桥》。阮玲玉在片中扮演一个善良、贤慧的妇女形象,演出相当成功。接着,她同名演同胡蝶合拍了《白云塔》,充当反派女主角。由于与她配戏的小生朱飞拍戏时吊儿郎当,遭受解聘,她亦受到埋怨而从了冷板凳。   一年合同其满,1928年初,阮玲玉转到大中华百合公司,先后主演了《珍珠冠》、《情欲宝鉴》、《劫后孤鸿》、《大破九龙山》、《银幕之花》等影片,她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一个比一个精彩,声誉日渐扩大。   1929年,阮玲玉转入由“大中华百合”与“民新影片公司”合并组成的联华影业公司,并担任该公司第一部影片《故都春梦》的女主角。该片的导演是留美学生孙瑜,他在导演时要求严格。根据剧情需要,阮玲玉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妓女燕燕。他要求阮玲玉把生活接触到的各种妖艳、风骚、泼辣、虚伪、凶狠等性格集于一身,注重内在感情的迸发。结果,演出成功了,联华公司和阮玲玉的名声大噪。   在这以后,阮玲玉主演了《野草闲花》、《自杀合同》、《爱情与义务》、《桃花泣血记》、《三个摩登女性》、《城市之夜》、《人生》、《神女》、《新女性》等影片。在这些影片中,阮玲玉扮演过各类妇女形象,包括闺女村姑,贤妻孝媳、奴婢厨娘、尼姑乞丐、舞女歌伶、娇娃贵妇、学生女工等等,都发挥得淋漓尽致,感情逼真,强烈地征服了观众。1931年北平观人进行了一次对该年度电影女演员的评选活动,阮玲玉以最多标数名列首位,被誉为“一代艺人”。   阮玲玉关心爱国抗日活动,她于1932年初,从短暂避难的香港回到上海,立即观看了黄绍芬和黎英冒着炮火拍摄的《十九路军抗战史》等爱国热忱高涨的影片,受到鼓舞后,主动找导演卜万苍要求参加《三个摩登女性》的演出,经卜的答允,阮玲玉扮演了剧中的女主角周淑贞,塑造了一个热情、质朴、果断、刚强的进步女工形象,对当时参加罢工的工人,产生很大的鼓舞和教育作用,成了她的表演艺术代表作之一。   阮玲玉最后主演由孙师毅编剧和蔡楚生执导的《新女性》。当时,著名音乐家聂耳刚她在上海,为该片谱写了《新女性》主题曲,并曾亲自教阮玲玉学唱。在片中,阮玲玉饰演一个受过高等教育,而又多才多艺,但逃脱不了悲惨命运的新女性,向旧社会黑暗势力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给予广大群众以很大的启迪。但这部电影的主题刺痛了国民党当局和那些无耻之徒。他们先借口电影侮辱了报纸记者,要求删剪,公开道歉,后又策划一个底毁阮玲玉的阴谋,终于迫使阮玲玉走上自杀的道路。 [center][B]惨痛的婚姻生活[/B][/center]   阮玲玉和她所扮演的饮受旧社会黑暗势力压迫和摧残的女性一样,刀子的命运是悲惨的。她从16岁起就受骗,过着不幸的婚姻生活。   阮玲玉自幼天真活泼,身材蕴秀俊美,体态风韵潇洒,品性温文谦恭,是位典型的东方少女,在张公馆作佣工时,已为四少爷张达民所纠缠。   张达民是个纨侉子弟,在外边寻花问柳,在家追逐凤根(玲玉小名),心怀叵测。阮妈看见此状,十分焦虑。刀子因此省吃节俭,把女儿送到离张家较远的崇德女子学校寄宿,并叮嘱女儿不要再回张家探望她。但刀子母女情深,女儿总禁不信悄悄地回去看望妈妈。她每次去张家时,张达民便死赖地纠缠,张老太太看不起佣人家的女儿,硬说阮玲玉勾引了儿子,还诬赖阮妈偷了她25块银洋,并将阮妈辞退了。   阮氏母女被赶出张公馆后,生活无着,又无住处,晚上在冷清的街上徘徊,张达民这时赶来,说他附近有一间空房,可让阮玲玉母女暂住,母女无奈,只得跟着张达民住进海宁路一幢石库门房子。以后,张达民经常送些钱来,劝阮妈不要再去当佣人,并表示她们日后的生活费用由他负担。张达民的一些资助,使阮氏母女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张达民则一现时向阮玲玉表示爱意,山盟海誓,要娶她为妻。阮妈觉得在上海举目无亲,把女儿嫁给他,女儿有了归宿,自己也有了靠山,便答应了这桩婚事。自此,张达民更加不择手段,化方劳动局语,动手动脚,终于骗取了年仅16岁的天真无邪阮玲玉的身心。   阮玲玉与张达民同居后,冀望有一个安逸幸福的家庭,结果适得其反。张达民一贯游手好闲,终日沉迷洒色赌博,自从将阮玲玉弄入怀抱后,不但不给她母女送生活费,甚至连人影也不见。阮玲玉始知受骗,不愿寄人篱下,便自谋生路考入明星电影公司,渐渐成名。正当她声誉上升的时候,将父亲死后分到大笔遗产赌输光的张达民,竟死死缠住她,阮玲玉把从事拍影片收入交给他,仍供不应求。阮玲玉为他找了工作,他却不务正业,阮玲玉多次劝他重新做人,他却本性难改。相反,屡屡向她索款挥霍赌博,稍迟一点给钱,他就耍赖,对阮玲玉斥责辱骂。使阮玲玉完全陷入绝望的深渊,不愿再过这种非正式婚姻的苟合生活。为了摆脱这不幸的困境,刀子曾吞安眠药片自杀,幸亏阮妈发觉得早,经医院及时抢救,才保住了生命。   家庭的不幸,影响了阮玲玉的情绪和工作。联华公司为了使刀子安心拍片,把张达民安置在联华系统的光华影院当经理。岂料为时不久,他又因挪用公款而被停职。于是他故态复萌,向阮玲玉耍赖讨钱,还提出要和阮玲玉正式结婚,以便占有她的全部收入。未能得逞,张达民便无理取闹,不但辱骂阮玲玉,还动手打了阮妈。阮玲玉悲愤已极,便要和张成民一刀两断。张就趁机向她敲诈,提出要阮玲玉每月巾补他100元,贴足两年才断绝关系。阮玲玉为避免纠缠,甘愿用自己的血汗钱给张达民,以换取这静的生活。经过一位姓伍的律师办理,于1933年4月双方签了订了脱离关系的契约。阮玲玉以为从此永远摆脱罪的幽灵,岂料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阮玲玉与张达民脱离同居关系后,在一次宴会上,经别人介绍,认识了“茶大王”唐季珊(广东中山县人)。刀子主演新影片《再见吧!上海》在杭州拍外景时,唐季珊即主动献殷勤,亲自派车到车站迎接,还为她在西湖旅社准备了豪华的房间,招待非常热情。在拍片时,唐季珊经常带着一束束鲜花,为她演出成功祝贺。以后还送来茶叶,以及人参、燕窝高级农产品给阮玲玉的妈妈。阮玲玉回上海后,唐季珊对她更体贴入微,在新闸路沁园村买了小洋房给她母女居信,以此博取了阮玲玉的欢心,骗取阮玲玉与他未结婚便同居。其实唐季珊是个有妻室的“玩家”,阮玲玉与他的结合不过是落入魔掌。   1934年初,阮玲玉不演的《新女性》上映后,由于影片主题剌痛了国民党当局,导演蔡楚生和主要演员阮玲玉都受到报刊文章连篇累牍的辱骂攻击。对阮玲玉怀恨在心的张达民更是摇旗呐喊,又制造事端,从经济上向阮玲玉进行敲诈,他以做生意为名,要阮玲玉把剩下最后5个月的补贴一次交足。阮玲玉还清这笔“冤债“后,张达民又借口生活拮据,向阮玲玉提出每月再支付给他50元的无理要求,当然遭到阮玲玉的拒绝。张达民敲诈不成,就以侵占罪控告了阮玲玉。阮玲玉惧怕讼事,张达民又要向阮玲玉勒索万元巨款。经中间人商谈,阮已答应付给四千元,张不同意,阮增至六千元,张仍不允。阮玲玉感到张达民逼人太甚了,曾说过:“他实在欺人太甚,我今生虽不愿与他对证公庭,死后必化为厉鬼索命”。当时那些蓄意攻击阮玲玉的人香知此事,如获至宝,于是更加在做文章。1935年阮玲玉简直成了新离人物,许多小报对阮玲玉所谓“桃色新闻“大肆渲染,造谣污蔑,恶意中伤,使阮玲玉痛苦至极。这时需要安慰的阮玲玉,又遭到唐和珊的恶言辱骂。与此同进,阮玲玉突然接到曾与唐季珊同居过的电影演员比重织云的电话,知道唐季珊早有家室,愿想和他结婚的希望也破灭了。在些悲痛欲绝的时候,阮玲玉又接到法院定于3月8日出庭公开审理此案的通知,刀子想到自己抛头露面公开在法庭上受审,报纸的诽谤更加可畏了,内心痛苦极了,万念俱灰,决心以死了却残生。但阮玲玉表面上仍强颜欢笑。1935年3月7日,阮玲玉和唐季珊应邀去黎灼灼家赴宴回家后,写下了两封遗书,然后服了大量安眠药片自杀。其中控告张达民的遗书内容如下:   “(一)我现在一死,人们一定以为我是畏罪,其实我何罪可畏?因为我对于张达民,没有一样对不住的地方。别的姑且勿论,就拿我和他脱离同居的时候,还每月送给他一百元,这不是空口说的话,是有凭据和收条的。可是他恩将仇报,以怨把德,更加以外界不明,还以为我对他不住。唉,我一死何足异,不过还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吧!阮玲玉绝笔,二十四年三月七日晚午夜。(二)我不死,不能明我冤。我现在死了,总可以如他所愿。你虽不杀伯仁,伯仁由你而死。张达民!我看你怎样逃过这个舆论……” [center][B]明 星 的 殒 落[/B][/center]   阮玲玉服毒后,被唐季珊和阮妈发现,立即送往北四川路日本福民医院诊治,不料该院晚间没有医生值班,且对中国人歧视不理。当时已是清晨四时许,想在北区另找一设务完善的医院,居然没能找到,最后才送到一家姓周的医院,电话通知老医陈达明、陈继尧前往诊治。经过洗胃灌肠手术,阮玲玉复醒数次仍无生望,于是又送往蒲石路中西疗养院,施行人工呼吸及输送氧气,并将阮裸体浸入热水浴盆中,但终因抢救太迟,至八日下午六时三十八分气绝身亡。戈登路捕房获悉阮玲玉自杀后,即派华人副探长朱梦成等前往调查。将阮玲玉遗体从胶州路万国殡仪馆送往斐伦路验尸所检验,证实她生前服安眠药片毒发而死。   阮玲玉不幸逝世后,联华公司通电阮玲玉料理后事,阮玲玉遗体安放在万国殡仪馆,大厅前门置着白布横幅,上书:“如此人生”(南京励志月刊社挽)。挽联写出道:“哀一代艺人如斯结局,恨人言可畏竟此杀她”。联华公司总经理罗明祐,明星林楚楚、王人美、金焰、徐来、徐琴芳、刘继群、余光、摄影师黄绍芬,箅星梁赛珠、梁赛珊姐妹等,均前往吊唁。此时,报章争相刊载,叹异之声载道,不少人哀伤落泪。一连三日,到万国殡仪馆瞻仰阮玲玉遗容的上海市民数以十万计(仅从第二天中午11时起到傍晚,治丧处派人轮流检点人数,已有1·7万人)。在举行公祭悼念之日,前往致祭者至日暮仍络绎不绝,出殡的时候,在去江湾广肇公墓安葬的路上,送葬者连绵十数里,人数达数十万之众,成千上万的市民泣不成声,随柩车送至墓地。一个电影明星有此哀荣,是发人深思的。   旧社会恶势力逼死阮玲玉后,引起全国文化界电影界和舆论界的强烈愤慨。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当时离知此事后,深为她的被迫自杀而鸣不平,特地写了一篇《论人言可畏》的杂文,对当时新离界的歪风和无耻文人播弄是非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评。联化公司经理黎民伟在公祭会上致悼词时,强烈谴责了恶势力。他说;“我们数百人可以代表全国数百万爱慕阮女士的男女同胞,向英灵说一声:你在世上还有这么多的朋友,为什么毫无留恋地弃世而去?……她无日不在挣扎向上,然而无时不使她灰心痛苦……她看到社会冷酷无情,尤其是女子的地位,在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下,永无翻身的一日;她觉得自己软弱无能,已不能拘救自己,更不能改善这社会,也不能拯救多少万在水火之中的同胞,所以她自尽了!我们用她的躯体,摆在社会而前,向社会要正义,向社会要求女子的平等、自由!……”   注:本文系编写稿,撰写时曾参考:   (1)《中山文史》1986年总第7期。   (2)《广东文史资料第60辑》(群星璀璨——广东文化名人实录)   (3)《名人传记》1988年第3期:《她是悲剧的真正角色》、   (4)北京海洋出版社《不可不读》杂志:《著名女影星阮玲玉自杀始末》和《阮玲大殡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