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艺术家欧碧娥
欧碧娥系广东中山东区土瓜岭村人,1929年2月生。1941年,12风气的欧碧娥来到广西,有幸被杂技行家周云鹏发现收为徒弟,在这个仅有十几个人的杂技班子里,她深感苦难的生活开始有了归宿,从此确立了献身杂技艺术的志向。过了近十年的卖艺生涯,师尊周云鹏成了她感情至深的知已,随后结成夫妇,共同在广西开创杂技事业。1952年7月,经过她与周云鹏等人筹划,成立了“广西和平健身技艺团”,刀子乃该团阳始人中唯一女性,此后,她一直分担团内的艺术管理、教授学员及编排节目、组织演出等工作,历任该团团委会委员、妇女委员、工会委员等职。1975年7月,她因腰部严重扭伤,“文革”后期又被迫下放农场劳动,致使伤痛加剧而提前退休。 欧碧娥自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艰苦的谋生演出岁月中,坚持磨煤油基本功。这样,刀子不仅为自己打下了扎实功底,现时且造就了自己吃苦耐劳,性格坚毅的个性。她的体型、素质又属一流,深受长辈们和杂技团同伴们的喜爱。 青春年华,中等个头的芡碧娥,五官端庄秀丽,体魄强健而匀称,一眼看去就知她是一位身手不凡杂技艺术家。她所演的节目有文有武,如“《柔术》、《顶杯》、《魔术》、《独轮车杂耍》、《走钢丝》、《对手车技》、《大武术》、《中国马术》、《高空吊子》。尤其值得提的是,她在杂技界享有很高声誉的“蹬技”节目中,能演出蹬人、蹬梯、轻蹬、重蹬、千斤石担等,均可自成单场节目。“轻蹬”与“重蹬”是两种技术规范差别较大的节目,现在练蹬重多种技术的演员已极少见,特别是“千斤石担”现已绝变迹。当年欧碧娥,腿脚协夫过硬,表演技巧娴熟,体力和胆识过人,可以说集胆、力、技于一身,因此表演起来,得心应手,轻松自如。肚子尖上道具高速旋转翻滚,动作连接不断,简直肚子上生花,令人目不暇接,拍手叫绝;重蹬,她将大道具上抛下接,随时挖掘重心平衡,竖立不同角度向观众交待,有时故意卖个破绽接着化险为夷,使观众有惊无险。而所谓“千斤石担”,就是三副石雕的扛铃,大的240市斤,中的120市斤,小的60市斤,一并架在她仰卧竖直向上的双脚上,再有八名身强力壮的演员一一站坐上面,叠成一个人塔造型,前后持续一分多钏,一千五百斤重力被稳稳蹬住,观众无不叹为观止。50年代,她到过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内蒙、宁夏、甘肃、河南、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巡演,各地报纸均以“女大力士”称谓褒扬她的表演。 作为一个从演出实践磨炼出来的杂技艺术家,欧碧娥同志历来有辞劳苦,总是最热心地深入基层为群众演出。在广西,她经常既是领队又当演员,组织大家上山下乡,1960年国定暂时经济困难时期,她一如既往地坚持党的文艺方针,到百色、右江一带老、少、边、山区演出。生活十分艰苦,往往以肩挑、手提或拉板车运道具,克服交通一便等困难,给长年缺乏文化生活的人们送上精彩的艺术表演,她的艺术形象也流传很快,在山区各族 群众留下了广泛的影响。 解放前,欧碧娥已有过光荣的演出:1944年在广西桂林,她协同周云鹏组织队伍和节目,参加中共党组织领导发起的,由田汉、欧阳予傅等组织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大会“,为大会演出和筹集经费,大会后继续在桂北和桂东南各县为”广西救济难民总署“义演募捐。她凭着一身体力和一腔热忱尽量多上节目,一次在场地灯光条件都很差的情况下上“硬钢丝”,不慎失手,骑裆受伤,但不等痊愈她又上台了。 解放初,为配合党的宣传工作,欧碧娥满腔热忱接受党、政、军各种集会的演出任务,她还协助周云鹏组队,到福建前线、鹰厦铁路沿线、云南、广西边防区慰问解放军及筑路民工。刀子卓有成绩的演出活动,使她在社会的知名度大大提高,1960年她被评为南宁市“三·八”红旗手,并出度了各届妇代会。 在30多年艺术事业中,欧碧娥同志为广西培养了几批杂技人材:50年代的一批人中有杨爱霞、林云斌、魏林山、刘凯春等,现仍作为骨干保持演出执教,有的还当了杂质团团长。如著名的“顶碗”演员杨爱霞,现为广西杂技团团长,一级演员,她九岁起就在钦碧娥身边学技,直至成才出名。60年代,欧碧娥相继培养邮李健娴、庞广清等优秀的蹬技、柔术演员。70年代,欧碧娥又在学员中培养出几名尖子:黄秋萍、翟小娟、覃伟波等。现在这几代学生,凑在一起回忆师尊的时候,都对欧碧娥表露一股感激之情,说欧老师当年不仅给他们传授动手术,而且对他们这群8、9岁的孩子吃、喝、拉、洗、睡都移民了起来,她早起晚睡把他们的生活、学习、练功安排得妥妥当当,所以1965年全国致推评她为“优秀教员”。 “文化大革命”十年,对剩下艺术青春不多的欧碧娥是一次莫大的摧残。她被打成黑帮游斗,任何演出都不能参加,她心里比什么都难过。然而她并没有过多追怨历史,她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一得到落实政策便投入培训学员工作,她把腰的伤痛隐埋心底,辛勤地耕耘,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学员一个个从她手下走向舞台,她才感到自己的腰不能再支持了。 组织劝刀子退休后,她的事业心仍没有泯灭,为了使心爱的杂技事业的团体出新节目,出新人才,她出谋献策,甚至甘愿奔忙操劳,却不取分文报酬。1982年我国要练“对蹬人”这个她最为拿手而又停了二十多年的节目,请刀子指导,她天天亲临排练场,不辞劳苦,一招一式地给演员指教。 在全国杂技界繁荣时期,1978年至1980年,她协同周云鹏周游北京等地找同行友人串联,向全国杂技界倡议成立“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并成为首批会员;在广西她被推为杂协广西分会常务理事。1982年中南区杂技比赛,她不辞劳苦技团的一辈后生们,决策之事,总喜欢听听她意见,刀子也常说:“只要对杂技艺术事业发展有用,我不仅说,而且能做的我还要做”。 欧碧娥的父亲叫欧永(已经去世),母亲萧国莲还健在和碧娥在广西生活。丈夫周云鹏,四川省邻水人,已退休。儿子周锦权,现任广西体工大队卫生所医生。女儿周桂兰在南宁剧场当干部。哥哥欧玉多于1947年到杂技团任杂演中。欧碧娥在解放前曾回故乡在石岐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