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 、文人曾丽卿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0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杨荫清
曾丽卿(1893——1974),原名丽铨,是著名画家鲍少游之妻。父亲为旅日本华侨,祖籍中山市。她出生于日本,1909年毕业于日本 同文中学,1912年毕业于亲和高等女学院文艺科,毕业后继续留校进修一年,获该校女子技艺科、音乐科优异奖。她不但爱好文学,擅长诗画,更工刺绣。对中文、日文都有研究。在学期间,常写稿投寄当地的刊物《主妇之友》、《朝日新闻》,文章多次被评为佳作,受到出版单位的奖励。
这位生长于日本的姑娘,邂逅旅日本西京美术工艺专校学画的青年鲍少游,他俩同时常识对方的学识、专长和品德,经过互相了解,于1917年在日本神户举行文明婚礼。1918年鲍归国任教于北京国立美专,丽卿随往,以后再度赴日,专研唐宋画法,以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此期间,少游每次作画,专心注意画中的结构布局,丽卿则注重画卷的精细,每画都经过商量迨定而后下笔。反之丽卿作画,少游也尽力提点,并在她的作品上题诗。1921年他俩回国,曾开画展于上海,会后双双旅游北京、苏洲、杭州诸名胜,饱览祖国大好山河,顺便搜取画村材。此后,夫妇厮守作画家57年,并于20年代末开始,长期寓于香港。丽卿病逝时,少游亲作祭文、亡诗、挽联。悼文情真意切,婕惋动人,刊登2974年12月《华侨日报》。丽卿逝世3周年时,鲍少游又作文以吊祭,社会人昀赞吧其夫妻情份有邕有终。少游思念头亡妻一生为善之旨,曾报捐公益金港币2000元,以竟丽卿遗志。
曾丽卿著作甚丰,她随鲍少游第一次回国旅游苏杭后,以文写在成《西湖物语》一书,交由日本西京内外出版社付印。1923年初版在日本发行,该书对西湖的古迹作了详尽描述,令日本 广大读者领略到中国风景名胜而神往。几十年后,读者不衰。1970年3月,应日本神户《日华报社》社长鸿山俊鸿之要求,《西湖物语》重版发行,足见该书在日本的魅力。她以日文撰写的《山之传说》及《海之传说》均获优异奖励。她的诗词造诣颇深,詠的言志,诗中带画,可与古典诗司媲美。《中山诗词选》曾收她的诗。如题外子《西冷艳迹图》二首:
[B]落红阵阵莺啼处,流水斜阳日又昏。
夜夜西冷桥畔月,千秋长伴美人魂。
嫣然一笑两山春,红拂班姬共一身。
千古风流遗迹在,绿杨阴里吊香尘。[/B]
这是丽卿为鲍少游画作题诗,能把画中景物点出。又如她五言诗作《暗香疏影》:
[B]万朵横香雪,幽闺带笑看。清高羞况艳,冷落不惊寒。
腊月登东阁,香风倚画栏。孤芳时拂袖,客思忆长安。[/B]
这首詠梅之诗,有景有情,表露了曾丽卿柔顺清高,富有主见,为世冷落而不惊寒的崇高思想境界。
她的诗作很多,不胜列举。
曾丽卿一生致力于中日文化交流,她把中国的文化介绍给日本,在日本 期间曾应日本社会课的邀请,巡回日本各市(县)妇女会、女教员会,教授中文。寓居香港后,间在播音台教授日文,又以日语讲授艺术。
曾丽卿对祖国刺绣有研究,14岁时(1907年),就把她的书法和刺绣作品送南京全国劝业博览会展览,获得银牌奖。1926年,她又是自己的刺绣作品,在日本东京《日本全车手艺品展览会》展出并获奖。同年,她的作品又获日本主妇之友社主办的全日本妇女织绣一等奖。1923年,春,她应日本长崎市官绅邀请,展出刺绣作品“花篮”。该作品后为市长购下,永留该市政厅作纪念。1927年,她的刺绣作品又获日本全国第三回家庭手工艺大会优异奖。
曾丽卿的画作,成就甚丰。1922年鲍氏夫妇回国,在上海举行画展时,她的作品受到美术界的推崇。1929年全国举行第一次美术展,她以国画“瓶花”一幅获奖,其作品刊在首次全国美展报上。1934年,她在香港思豪大洒店,以国画“孔雀泉石”出展,作品载誉而归。1958年10月香港第四届艺术书画展,曾丽卿以大幅画作“越后狮子”参展,被评为优秀之作。
曾丽卿是艺坛的中坚分子,为继承、发扬祖国的文化遗产,作了不懈的努力,她诗、书、画及刺绣工艺作品,美不胜收。她协助丈夫鲍少游艺机在港开设的丽精美术学院,办学50余年,桃李芬芳。曾丽卿的事迹和艺术成就,1970年7月香港丽的电视台,曾连续播放,广为传颂。
曾丽卿与鲍少游艺机婚后育七女一男,子名鲍宗英,台湾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史丹福大学。1973年6月出任美国工务审核长工。女名月娴、慧娴、美娴、丽娴、绮文,学习画艺,均师承父母,皆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