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工和师黄玉贞
黄玉贞是中山在涌镇青岗村人。出生于1941年8月11日,因车祸遽逝于1989年3月7日。父亲黄联安,母亲李玉燕。玉贞1955年龙山中学初中毕业,1958年中山纪念中学高中毕业,同年考入华南师范学校,主修生物,兼修化学,至1962年毕业,同年参加共产党,分配到中央化学工业部合成材料老化研究所,所址广州棠下,初任技术员。不久调到中央四机部第十六研究所(现改为兵器五所),研究生物老化。同时还钻研光散射、红外线光谱、液相色谱、紫外光谱、电子显微机镜气相色谱热分析法等高层次的科学领域。 黄玉贞,一贯听中国共产党的话,热爱本职工作,在老化所一十就是27个年头,成了科技的尖子。 1962年8月,分配在“中央化学工业部合成材料老化研究所”期间,她参加了:(1)广东省下达的氯化聚氯乙烯的研制。(2)化工部下达的“耐低温防老化农用聚氯乙烯薄膜的试验研究”。该产品研制成功后,它耐候性达三年以上,受到使用者的普遍欢迎和争相订购。(3)参加农膜、盐膜的防老化研究。(4)她个人还负责一批颜料及炭黑在聚乙烯薄膜中耐老化性能的试验研究。1978——1979这两年内,她参加对十多种抗氧剂和紫外线的吸收剂和紫外光透过了柴油外线谱图,这一成果,对鉴定合成材料助剂起了定性指导作用。 1980——1984年,她又对下列项目进行研究,其科研成果得到承认和奖励。计有: (1)对铁道部门电气化系列聚乙烯复盖片村进行分析研究,解决了有关部门的实际应用问题。 (2)对国防用电线、乳胶管等贮存寿命进行估算研究,该两项成果获得对方单位奖励。 (3)对聚氯乙烯硝酸塔板材料老化程度分析,获省科研成果三等奖。 (4)参加RHF——2型化学发光分析研制,1983年6月通过部级鉴定认可。 (5)负责用化学发光仪对药用透明胶囊进行研究,探索影响胶囊变化的因素,这项研究成果为工厂生产此类胶囊解决实际困难。 1985——1989年她参加脱模剂、粘合剂、塑料色母粒、微细重质碳酸钙母粒、防锈剂、生长素、抗氧剂、耐热胶管、铜氨密封圈、聚乙烯产品安全网、石头网、土工布……等项技术开发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经济效果。据老化研究所副所长谢春灼提供资料,上列产品的三年所递升的产什是:1986年为40万元,1987年为120万元,1988年为270万元,老化所收入纯利润达40%。此外,她还为中山市石岐中区化工厂提供一项新产品——色母粒;为沙溪镇化工厂提供了新的科研成果——原子灰。又为中山洗衣机厂解决了解些科研技术问题。厂方拟以优厚的待遇聘用她,但她考虑到老化所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科研机构,许多新科研项目正待研究开发,自己担负着全部的经济责任,因而婉言谢聘。 黄玉贞著有《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和保管》(1974年7月发行全国)、《应用化学发光方法以聚合物进行研究》(由老化通讯发表,是译文)。她的论文《黑色聚乙烯薄膜的耐候性试验》一文,在1982年全国第三届化学会议上获得通过,由《老化通讯》发表。1983年翻译英文本有《应和化学发光方法对聚合物的研究》……等。 黄玉贞正当盛年,勇攀科技高峰,作出成果之际,中央化工部倚畀甚殷,决定任用好为老化所副的长,她正决意膺此重任,准备明后天就履新职之时,不幸于1989年3月7日与爱人一起骑自行车下班回家途中,她突被一辆蓝色的五十铃载货汽车撞倒罹难。 [B]世路多艰险,人生类寄萍。 文星悲陨落,市虎久横行。 慓慓风霜威,哀哀父母情。 惟求贤伉俪,移恨慰英灵。[/B] 中央化学工业部合成材料老化研究所委员会在悼词中说:“……黄玉贞同志在我所工作期间,先后担任过第一研究室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第三研究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开发办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曾任老化研究所一、二届党委委员,现任开发办主行兼党支部书记,曾任老化研究的一、二届党委委员,现任开始办主任兼党支部书记,所党委委员,高级工程师……忠于职守,埋头苦干,出色地完成党组织交付的任务;她责任心强,勇于进取,积极参加科研实践,努力学习业务技术和外语,为老化所的建设和业务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改革、开放中,她不辞劳苦,积极开拓,为本所科研改革,技术开发,曾产增收,作出很大贡献。她作风正派,生活朴实,严于律已,诚恳待人,团结同志,遵章守法,是一个好干部。” 黄玉贞同志短暂的一生,为人民作出了无愧于时代的贡献,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