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海洋生物学家郑守仪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0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中山市华侨、港澳台人物传编委会办公室整理  

  郑守仪,1931年出生于菲律宾马尼拉的一个爱国华侨家庭,祖籍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乌石村。父亲是个店员。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子,中学毕业那年,刚好新中国成立,当她看到一些菲律宾同学在纪念册上彼此勉励要为自己的祖国服务的赠言时,就萌发了将来报效祖国的愿望。   郑守仪1951年毕业于菲律宾商科学校,因成绩优异,被留校任教。她上第一堂课时,向学生作自我介绍说:“我是一个纯粹的中国人”。因而被校方辞退。因为按照当时菲律宾政府的规定,外国人不得在菲国公立学校任教。郑守议受此打击后,更加心向祖国,盼着有朝一日在祖国的大地上,以主人翁的姿态过着扬眉吐气的生活。   在等待归国期间,为了增长才干,郑守仪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就读于菲律宾东方大学。三年苦读,她生后获得了商科教育学士和生物学学士学位。1955年,她以优异的成绩免试进入国立菲律宾大学研究生院生物研究班。导师十分欣赏这个聪明好学、勤奋上进的女学生,认为不用两年她就可以取得硕士学位。   1956年春,经过几位华侨的帮助,郑守仪毅然放弃了垂手右得的硕士兵学位,瞒着宠爱她的双亲,带着对新中国的强烈向往,转道香港,一同年7月1日飞往广州,在广州火车站,一幅《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宣传画,使她激动不已。她自言自语地说:“祖国母亲,我回来就要把青春献给您。”这年,郑守仪仅25岁。   中国科学根据郑守仪所学的专业,把她安排到设在青岛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担任实习研究员。当时,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我国制定的第一个科学发展规划,提出了对万里海疆进行普查的任务,郑守仪参加了对现代和新生代有孔虫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孔虫是一种带硬壳的海生单细胞动物,已知有4万多种。多数栖息海底,称为底栖有孔虫;有些随波逐流,称为浮游有孔虫。有孔虫体积很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其活动形态,研究其生长规律。有孔虫对海水的深度、盐度、温度等外部环境条件告别敏感,而且其遗壳能在地层中长期保存,成为化石。因此,它们有仅是研究海洋生态学的良好材料,而且是研究地层对此、岩相识别、恢复古环境的一种优异的生命指标,对石油等沉积矿藏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家在珠穆朗玛峰上找到期了有孔虫等海相古生物化石,才做出了“世界屋脊”曾经是一片汪洋的论断。   50年代,现代有孔虫的研究在我国还是个空白。郑守仪参加这项研究后,便深深地爱上了这项对海洋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的科学事业。在导师的指导下,她查阅资料,了解国外有孔虫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动向,和同事们一道建设实验室,很快便掌握了这项工作的研究方法。她先在显微镜下对有孔虫样品进行分类、计数、测量个体、磨片、解剖其内部结构,然后绘制种类形态图,做文字描述。这项工作犹如给各个海区的有孔虫建立档案,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要求严格、细致。为了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她不仅每天早出晚归,而且连逢年过节也泡在实验室里。   刚开始的几的,她与导师郑执中合作,进行中国现代沮游有孔虫分类和生态研究。先后分类计数出1700多个站次的样品,积累了30000余张有孔虫文献和种类卡片,绘制了30000多个有孔虫种类形态图,制成200多幅图版,陆续发表了《黄海和东海的浮游有孔虫》(1960年)、《黄海和东海浮游有孔虫生态的研究》(1962年)、《黄海、东海及邻近水域浮游有孔虫地理区划的初步探讨》(1963年)、《南海北部的浮游有孔虫》(1964年)等4编论文。由于成绩突出,她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1977年10月,郑守仪回到期了阔别21年的菲律宾探亲。她看到父亲的遗嘱:“守仪能为祖国效力,殊堪嘉慰”。更坚定了她把终身献给祖国的愿望。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迎来了科学的奏,也使我国第一代进行现代有孔虫研究的郑守仪焕发了青春,她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了中国海洋生物学的研究。   十余年来,频繁的社会活动占用了郑守仪不少的时间,她为了集中精力,从事有孔虫的研究,先后辞去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和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职务,与课题组同志一道争分夺秒,加紧研究。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对中国现代底栖有孔虫分类与拟生态以及有孔虫古生态的研究上,她终于取得了丰富成果。先后完成5篇共计50多万字的研究报告:《西沙群岛的现代有孔虫I、II》(1978年)、(1979年)、《山东省打渔张灌区第四纪有孔虫及其沉积环境的初步探险讨》(1978年)、《东海底栖有孔虫区系的初步分析》(1979年)、《中沙群岛的现代戏有孔虫I》(1980年)。与此同时,她开始对z不海底栖有孔虫的系统研究,1988年出版了一本50万字的专著《纱海的胶结和瓷质有孔虫》。这些研空成果,不仅促进了我国生物海洋学、地质古生物学,尤其是生物地层学的研究,而且直接为我国石油勘探和开发,提供了行之有效切需要的基础参考资料。学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获国内、郑守仪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扩大中国生物海洋学在国际上的影响。1979年,她随中国海洋学、渔业研究和管理代表团出方美国;1981年,也出席在法国召开的首届国际海洋浮原生动物工作会议,宣读了论文《东海浮游有孔虫组合的分布》,1985年,她赴菲律宾讲学;1986年,她出席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底栖有孔虫学术讨论会,宣读了论文《东海胶结有孔虫的分布》。1989年,她出席在西德召开的第三届国际胶结有孔虫学术讨论会,宣读了论文《南海北部胶结有孔虫的分布》。   由于对祖国赤诚的爱和在生物海洋学方面的无私奉献,郑守仪赢得了祖国和人民的赞誉,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郑守仪历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青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到职。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同、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山东省政协副主席、中国致会党中央副主席兼山东省工委主委、山东省侨联副主席、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古生物学会理事、山东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会员、英国微体古生物学会会员、《微体古生物学报》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