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拓展中山教育事业的萧悔尘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0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赵荣芳  

  萧悔尘(1900——1957),中山县大冲镇南文乡人。曾先后担任过中山县侨立医院董事长,中山县教育局长,中山县女子初级中学校长,中山县训政委员会名誉委员,广东省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等到职务,为拓展中山的教育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   萧悔尘自小随父萧洪恩旅居美国。她父亲经商,她和弟弟萧江河在三藩市加省大学读书,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悔尘攻读教育系,江河攻读医科。其弟认为祖国医疗事业不发达,决心毕业后回家乡筹设医院,致力于卫生医疗事业。可是,就在江河毕业之前,因车祸重伤,悔尘赶到医院时,他已不能讲话了,两眼凝视着姐姐,似乎期望她能完成他的遗愿。悔尘向弟弟表示一定回邑完成建立医院的愿望后,江河就闭上眼睛去世了。   悔尘毕业后,肩负重任,在叔父萧桂花荣的协助下,在叛国专门成立建设侨立医院筹款办事处,经过奔走募捐终于得款三十多万美元,于是回邑觅址筹建医院。   可是,寻觅建院地址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当时萧悔尘在孙文中路原中山人民医院(现为博物馆)觅得一地,但面积仍然不够。悔尘就找唐绍仪商议,唐挺身而出,说服了唐家父老,将属于唐家子弟在石岐就读的“厚光书室”以半价让出。又得到萧瀛洲的后人支持,自愿割让了水关街的“兰陵别墅”,使院址扩大。但那时水泥厅缺,筹委会几经周折,才在1922年把医院建成,定名为“侨立医院”,成为当时珠江三角洲一流的医院。   萧悔尘不仅完成其弟的遗愿,而且,热心于教育事业。1921年11月,吴铁城就任香山县县长时,委萧悔尘为教育局长,她积极拓展香山的教育事业。1929年至1935年,她还担以身作则,早上亲自上操场检查师生出勤奋情况,她对有真村实学的教师,不惜重金礼聘,她自己还亲自担任英语等到主要课程,所以,学生成绩优异,誉满全省。   萧悔尘对修建校舍最为积极。县立女子初级中学,原校舍是袭用丰山书院(即现孙文中路教委侧),日久失修,急需修建,但经费不足。她在1931年谒见当时中山县县长唐绍仪,获得大力支持,组成建校委员会筹集经费。除争取县政府拨款4700元外,民众实业公司捐助1000元,后又借出10,000元,不受欢迎城校产管很会借款3000元,发动员生捐助3300元,合共筹得现款22000元,新建和修建校舍,计有办公室1幢(内分校长室、教务事务室、会客室、教员休息室)、教室1幢、理化室1幢、男孝员宿舍1所、音乐室1座,1934年7月全部完成。   由于萧悔尘教育成绩显著,1936年被升任为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她先拔成绩优秀的学生刘紫云、李月婵、高平、毛秀娟、麦凤兰、萧爱珍等到省师范附小任教。抗日战争爆发不久,省女师在1938迁往南海县西樵。1939年悔尘辞去师范校长之职去美。不久,便与洗衣店主萧乾浩结婚,婚后夫妇人力经党洗衣店。   萧悔尘在抗日期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3年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三省时,她在中山县女子中学成立救国分会,组织队员分头出发宣传和募捐,并发动教职员捐款共得2,219元8毫,支持抗日部队。同时组织救世主护大队,聘请侨立医院黄婉卿医生、虞敏庄护士长义务教授急救法。   萧悔尘赴美后,不忘苦难的祖国,经常上街宣传抗日救亡,向华侨开展募捐活动,支持祖国人民抗日。萧悔尘曾是中山县训政委员会荣誉委员,她十分关心麻疯病人的治疗。1929年5月5日中山县第九次训政委员会议上,她提出要救济本邑麻疯病人的提案获得通过,使全县麻疯病人获得了一次救济和治疗。   萧悔尘到美国后,对侨立医院仍很关心,1949年3月还托周克明带回一批外科仪器,送给侨立医院使用。   不幸的是,1957年萧悔尘乘搭飞机回祖国观光途中,心脏病突然发作,逝世于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