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热心办学的程度纯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0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赵荣芳  
  程度纯祖籍中山县南萌镇,自祖父辈已搬到石岐居住。父亲程友彝以跌打行医。她于1890年在石岐出生,仅读过三年私塾,天资聪慧,勤奋学习,苦学成村。   1910年,杨仙逸奉父命从檀香山回故乡香山县(中山)和程度纯结婚,不久共赴檀香山,协助家姑主持家务。1917年,杨仙逸应孙中山的电召回国,担任革命军飞机队总指挥、般空局局长兼广东飞机制造厂厂长等职,程度纯随杨仙逸回国参加民主革命,家住在广州市。   1923年9月20日,杨仙逸在博罗县之梅湖前线,检查鱼雷试验情况时,鱼雷突然爆炸,不幸牺牲,年仅三十二岁。孙中山夫妇尺离噩耗,非常悲伤,事后,由宋庆龄和何香凝前往探望程度纯,向她讲述杨仙逸牺牲的经过。   稍后,孙中山接见程度纯,当时只有三十三岁的度纯,突然失去了心爱的丈夫,极为悲痛。她从痛苦中渐渐平静下来,抹干了眼泪,办完了丈夫的丧事,按照孙中山的吩咐,拖带着儿女,返回故乡香山县石岐镇,为纪念丈夫,而积极筹办仙逸学校。   当时,杨仙逸烈士的同乡孙科、吴铁城、唐绍仪、张惠长、陈庆云、杨官宇、黄光锐、钟荣光、欧阳驹以及国民党的政要胡汉民、蒋介石、宋子文、何香凝、古应芬、李济深、陈友仁、许崇清、陈铭枢、金曾澄、陈济棠和著名商界马应彪、蔡昌等一百多人,联名发起,要求政府在杨仙逸的家乡,建立仙逸中学,以作育英才,永垂纪念。并推举孙科为学校董事长,推举程度纯为董事兼校长。孙科为筹建仙逸中学建校的劝捐册写出了前言。   这时,远在大洋彼岸的杨著昆,为失去心爱的儿子而悲痛,同时牵挂着媳妇程度纯和三位孙儿杨添霭、杨慧思、杨慧翘,频频催促程度纯到檀香山定居。但程度纯立志要办教育事业,培养后人,以继承丈夫的遗志,写出信婉转向悲痛的家翁解释,表明自己的意志。杨著昆接信后,为有这们一个贤能的媳妇而心感安慰,不再强求媳妇侨居外国,转而积极支持程度纯办校。   程度纯虽没有办过学校,可她为人精明能干,对办好学校充满信心。为此,她登门拜方教育界老前辈许崇清、金曾澄,征求如何办好仙逸学校的意见。认识到要办好学校关键在于师资,有了质量高的老师,就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所以,她不惜重金聘请品学兼优的教师。经过她奔走筹措,于1925年在石岐龙母庙街徐家祠(旧工艺厂址)办起了仙逸学校开如时只办6个班级,到1928年班级增加后,原来学校不够用,就迁往石岐民生路杨家祠为主校,徐家祠为分校。由于程度纯苦心经营,教师耐心教授,学生成绩优良。毕业的学生,有百分之八十考上中学。体育成绩单也很突出,曾出过一批体育尖子。如1931年,中山县举办运动会时,田径赛男女乙组,差不多为仙逸学校运动员所包办。女生郑纪航在县运动会上,夺得短跑五十公尺、一百公尺,跳高、跳远、三级跳远,二百公尺接力赛等六面金牌。以后,她在县联赛和省运动会中,也取得短跑五十公尺、一百公尺、三级跳远三面金牌。程度纯对体育成绩好的运动员,都给予奖励,特别奖给郑纪航一架纯金的不型飞机。既鼓励了运动员,亦宣传了“航空救国”的思想,对为国捐躯的丈夫寄托了深情的怀念。   在办校过程中,程度纯遇上了不少困难。道德是以费不足,她把个人的私蓄全部拿出来作为经费。宋庆龄知道这件事后,就奔走于国民政府要人之间,获得南京国民党中央政府和广东省政府拨给数万元的济,学校才能坚持下来。而烈士的父亲杨著昆,尽管远在大洋彼岸,亦时刻关心着媳妇办的学校。他像以往支持儿子参加民主革命那样,积极支持程度纯办好仙逸学校。1936年夏从夏威夷汇来2万元,作为扩大学校规模的经费,这对程度纯献身于教育事业,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她又一次摘入扩校的工作,在石岐西林山麓办起了仙逸中学。   1938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侵战争。1940年中山沦陷后,仙逸中学的一切设备荡然无存。日寇投降后,仙逸中学复课,校中百废待举,程度纯千方百计筹集经费,把仙逸中学办下去,几十年来为祖国输送一批又一批青年学生,桃李满天下。   程度纯在抗战胜利后,还致力于中山妇女福利工作,她是中山县妇女委员会理事,她曾协助中山妇女会长苏仲英在竹秀园山岗建设儿童新村,建起可容纳500多儿童的大礼堂一座,教室八间、儿童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教职员宿舍,当时收容无父母养育的儿童达315人。程度纯在办仙逸中学的百忙中,还经常抽时间到儿童新村检查儿童的学习和卫生情况;协助和支持举办妇女识字班,支持举办营养食堂和烹饪训练班,为中山县妇女儿童福利事业作过贡献。   程度纯心地善良,富有正义感。1930年到1949年间,仙逸中学有的孝师曾因“共嫌”而遭到国民党当局逮捕,她对当局这种独裁统治,常常发出不平之鸣。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了严密控制共产党的地下活动,下令学校教师办理连保,而程度纯不执行国民党当局的决定,叫秘书写了一个报告敷衍了事。同时,凡是国民党当局派来的教师,她都拒绝接受,坚持自己选聘。   1946年后,中共地方组织先后派了4名共产党员到仙逸中、小学,以教书为职业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在学校里,这些同志不仅没有遭受迫害,而且得到程度纯的掩护。1947年当局认定他们是“共产党的可疑分子”,通知学校注意,而自动辞职撤离时,程度纯还挽留他们继续任教……。1947年8月,共产党员李明,由撤到香港的梁麟生介绍到仙逸中学任教,受到她和杨添霭的热情接待,立即答应聘请。1949年上半年,有人向程度纯指证李明是共产党人时,程度纯却加以保护,说:“仙逸中学的老师都经我亲自选聘,来历清楚”。因此,她受到公正的评价,认为:“程度纯为人正直,不阿权贵,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办学,为祖国培养新人”。   程度纯怀念自己的丈夫杨仙逸。当她回香山县办校后,怕远离丈夫坟墓,不便拜祭,经和烈士的兄长杨江霖和父亲程友?商议,在空军前辈杨官宇鼎力相助下,将杨仙逸的遗体从广州运回中山县环城区蟛蜞山安葬,建立了杨仙逸墓地。留在广州黄花岗的杨仙逸烈士陵园,仅是衣冠冢。   程度纯为继承丈夫“航空救国”的遗志,含辛茹苦地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人村。可惜,她于1973年病逝。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恢复仙逸中学,嘱咐儿子杨添霭回祖国寻根,探望先父的故交旧友;探望亲如父母的宁庆龄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她对祖国有着多么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