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张炎将军夫人郑坤廉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02日   来源: 中山政协   

  郑坤廉(1903——1952),是中山县三乡桥头村人。父各郑发,字其宝,为日本华侨。生母陈氏,庶母刘氏。郑坤廉出生于日本,姐妹8人,她排行第六。后随父返国在乡间小住,其父送她到广州求学,就读于广东高等师范附中,后入中山大学,她勤奋用功,成绩优异。当时,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有志之士均欲奋臂献身,报效祖国。中大学生,素有革命精神,又富有爱国热情,坤廉平昌接触同学,耳濡目染,深受启迪;其父也是爱国华侨,回国后即任桥头小学校董,以大量血汗之资,兴学育才。其大姐夫、三姐夫都是当时国民党爱国将领,与同学的交往和家庭、亲友教育帮助下,坤受到爱国思想的影响。至中大毕业后,她由同学介绍,结识了爱国将领十九路军六十一师旅长张炎,两人意气相投,不久便结了婚。   婚后,他俩所想的不是怎样去度蜜月,而是想如何去培养南路人才。当时广东南路农业落后,稻谷和果木、杂粮每年收成很低,品种甚劣。他俩有意振兴农业,于是利用十九路军对张世德的抚恤金,创办了世德农业职业学校,校址设在梅菜五里营。抗战初起,梅菜屡遭日机轰炸,张炎便把学校迁回家乡吴川樟山,郑坤廉亦随往主持校务。学校所聘请的教师,均经郑坤廉亲自介绍,这些教师多是农业专门人才,如郭定中、李冠英,都是中大农科毕业生。进步人士,则有周印心、李朝晖、周曼青等。该校办了十届,造就一批农业人才,毕业生在吴川、化州、廉江等县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介绍的优良吕种,如稻谷大糯变原是粘米种,但收获成数高,一吃起来像糯米软滑可口。并改良了化州的橙汁饮料。世德学校既重视理论知识,也重视实践经验,这是他们夫妇的教育主张。   1942年春,郑坤廉和丈夫从香港脱险到达韶关和桂林,稍后即返回吴川樟山,到家第二天,两夫妇到职校巡视,赞扬能坚守岗位的教师鼓励学生们艰苦学习,力求上进,指出抗战越接近胜利,越会艰难,勉励学生不要怕苦,以迎接抗日胜利的来临。夫妇俩提出办农业职业学校固然需要,但吴川化州县办普通中学,大量培养输送升大的人才更为需要。于是在1942年秋季呈请省教厅,把世德农校改为世德中学,招收高初中学生入学。这一介议,得到张发奎、李济深、蔡廷锴、蒋光鼐几位将军的赞同,故很快得到省教厅的批准。于是从新组织校董会,张炎任董事长,郑坤廉任董事。除职员就地取村外,教师均由郑坤廉亲自到湛江物色,或函约表其来校执教。并订出奖励勤学苦练的办法。张炎每天必来校巡视两三次,郑坤廉则经常来校对学生讲话。   郑坤廉从不计较家庭产业,她对办学既出钱又出力,张炎只有八十亩薄田谷租收入,全部拿出来做世德学校的经费,不足之数,他俩 就在湛江向富商许爱明、张明西、庞鼎元等募捐,富商亦知张炎之为人,不待启齿,即乐意解囊相助。学校经济虽然困难,但郑坤廉与丈夫仍然订出奖学谷办法,凡学生操行甲等的均给以奖励,或免全费、免半学期学谷尤其是对樟山的子弟,凡家境清贫而学有成绩的均受到资助。坤廉夫妇希望能在世德中学培养出很多大专学生。   张炎是一个军人,他能重视教育,重视教育方法,这是坤廉对他的影响的结果。据坤廉忆述,在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他们夫妇曾到西欧及苏联考察学习,他们对苏联的教育很感兴趣。坤廉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人书本到书本,而应该从书本到实践,又反过来从实践回到书本,互相印证,从而得到真理,认识真理。坤廉对教育的认识,也直接影响着张炎将军。   在1938年春,张炎任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一区统率委员会主任兼游击司令和1939年1月就任七区行政专员时,郑坤廉协助张炎举办保育院、福利院以收养抗日军人子女和流散的孤儿。在梅菜成立第一区妇女服务队,坤廉自任总队长。又组织剧团,她亲自带领到各县巡回演出,做了大量的抗日救国宣传工作,坤廉经常这样说:“我们妇女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应把家庭之爱,普及到社会,普及到每个孤儿寡妇,使他们得到人的快乐。”可见她的思想品德是多么崇高伟大!   张炎将军,一贯反对内战。他对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义愤填膺,对蒋介石的不抵抗主张,极度不满。那时他驻防南京,道德发起组织先遣队开赴东北,正当编级完成准备开拔时,上海“一·二八”事变起,他即连夜开赴上海抗敌,不久,因为国民党当局与日寇签约,而退出上海。后又与谭启秀组织援热先遣队,但先遣队到湖南郴州又被蒋介石所阻,他参加福建人民政府,并通电退出国民党。适抗战军兴,他同情中共主张,力主团结抗日。这时坤廉一直伴随丈夫身边,鼓励丈夫反内战,主抗日,爱国家、爱人民。她说:“国家大事,稍在失策,误国误民,贻害非浅”。张炎1945年3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后,郑坤廉非常悲痛,她决心继顾丈夫的遗志,把儿女寄托在亲友家中,自己参加南路抗日救国的游击战争,以保卫祖国。抗战胜利后,她投身于新民主主义解放运动,与民主人士团结合作。她在1946年在香港写的一篇《民众是最公正的裁判人》的纪念文章说:“光中(即张炎)先生是死了,我不愿以个人的感情来给他什么评价,广大的民众是最公正的裁判人,为补救我的遗憾,我只有积极地用我的生命去延长他的生命,继承他的遗志,以完成他救国救世主民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光荣地被选为全国第一届人民共表大会代表,赴北京参加会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不久,因病逝世。 (据《中山文史》第11辑昭檀《张炎将军夫人郑坤廉》等资料整理)